梁京:北京奥运的政治代价

七年前,当国际奥委会决定让北京承办奥运的时候,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在21世纪的重新崛起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支持这个这个决定的民主国家知道,这一决定不无风险,但还是希望给中国一个登台亮相的机会,以表达对中国现代大国地位的正式承认,同时,也希望让中国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政治成熟,表达对现代文明精神和基本原则的认同。对于所有参与北京奥运决策的当事人来说,这其实是大家早已心照不宣的政治内涵。

8月2日,也就是紧接着8月1日胡锦涛躲躲闪闪的记者招待会之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举行了自己的招待会。在这个招待会上,罗格明确表示,关于封禁网站的问题,国际奥委会与北京当局之间并无协议。也就是说,封禁网站完全是北京当局违背新闻自由承诺的行为。这一声明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具体内容,而是表达了国际社会的主流对中国当局的深度失望。

对于那些“我是流氓我怕谁”的“爱国贼”们来说,罗格的表态无足轻重。在他们看来,围绕北京奥运的政治博弈,本来就是西方阴谋和中国反阴谋的政治博弈。现在,中国赢了,既争到了炫耀自己的机会,又让西方人知道了中国人的厉害,不会轻易地上什么“普世价值”的当。但是,对于所有良知未泯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听懂了,罗格的表态代表了国际社会对这场“尊严政治”博弈结果的主流观点:中国输了,中国辜负了文明世界对中国的期望,中国为北京奥运付出了太高的形象代价和政治代价。

专制中国的当权者,为什么非要办奥运呢?难道他们不知道,举办奥运必然把全世界的聚光灯吸引到中国,让专制下各种丑陋不堪的现实暴露无遗,难道他们真的不知羞耻,像当年的希特勒那样,处心积虑地要向信奉人权和民主的主流国际社会示威和挑衅吗?我并不认为这是事实。在我看来,从策划的第一天起,北京奥运就是六四之后的窃国者们公器私用,绑架民意谋取个人政治利益的游戏。六四元凶之一,北京奥运的始作俑者陈希同当初的如意算盘,就是申办奥运如果成功,就能增加自己与江泽民摊牌的胜算。但陈希同不走运,当时的国际社会对天安门惨案记忆犹新,中国经济的砝码也没有后来那么大,结果是,陈希同不仅输掉了第一次申办,也输掉了自己的权位。

那么,江泽民为什么要继续玩申办北京奥运的游戏呢?像陈希同一样,江泽民也看到了这个游戏的妙处,那就是申办成功的当权者,可以立即收获个人的全部政治好处,而把兑现承诺的难题留给后面的“接班人”。我相信,江泽民一定非常乐意看到胡锦涛的笑话,而胡锦涛也早就明白,北京奥运是江泽民留给自己的一大麻烦。所以,等习近平一上任,胡就立即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交给了江泽民指定的新“皇储”。借此,胡既发泄了心头之愤,也卸掉了一半责任。

不过,公平而论,江泽民的无耻并非一定导致北京奥运自取其辱的结果。没有胡锦涛的无能,北京奥运或许不至于让中国付出如此高昂的形象代价,从而让中共政权付出极高的政治代价。现在看来,胡锦涛最大的失算,可能就是这个火炬传递。这个馊主意即使不来自胡本人或是他的团派亲信,也是颇投其所好的,因为团派最大的本事,就是搞只有热闹没有内容的所谓“主题活动”。这种“主题活动”虽然劳民伤财,在国内搞搞倒也无伤大雅,但闹到国外就是另一回事了。顷刻之间,整个国际社会看到了这个崛起巨人的内心世界:既不自信,又急于炫耀,像暴发户一样,既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又不懂得尊重别人,竟愚蠢到在别人的国家里聚众咆哮,甚至大打出手。胡锦涛和他的团派亲信,硬是把组办全球体育盛会的机会,变成了民族形象的一场大灾难。

善于自欺的中国人自然会想办法尽快忘记这一切,一些文人更会颠倒黑白,把一切的不快归咎于西方的阴谋。事实上,已经有人把海外华人“护卫”火炬的行动赞誉为“尊严政治”。但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会从北京奥运的苦果中认识到这样的真理:当今世界,没有自治,没有自由,就不会有尊严。

中共政权为北京奥运最终将付出什么样的政治代价?这就要看中共领导人究竟无能到什么程度了。北京奥运可能是21世纪的鸦片战争,也可能是21世纪的甲午海战。但不论是哪一个,北京奥运后的中国,都将是一个不同的中国。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