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百鸣:“神七直播造假”逼疯中共

中共靠造假营生,百姓见怪不怪,故而许多人对中共“神七直播造假”一事认识不足,权当成了满墙黑点又多甩出了个大个黑点而已。其实是忽略了神七造假的特殊性,可以说,神七造假是近年来中共在重大类政治事件中暴露出的最大软肋,几乎只有挨打的份,少有还手之力,为此中共内心十分顾忌。为了走完表面形式,还会时不时的送上门来让人揍。也许大家不敢相信,世上就有这等好事,其实,也是中共衰到这个份上,天意如此罢了。

为了防止被戳痛处的尴尬场面,神七航天代表团推迟了一个月访港,重新策划,高调变低调,且不设与自由媒体的见面会,香港方面也心领神会,安排童子秀互动捧场以躲过成人的意外“刁难”。

也许,神七“英雄”们以为天真的孩子比较好应付,一放松又满嘴跑起了火车。据香港媒体报导,神七航天代表团在香港第三天的访问,来到湾仔伊利沙伯体育馆与2 千名中小学生进行真情对话。航天英雄翟志刚发言时表示,他成功返回地面后,很多朋友都关心为何他打开舱门时显得那么困难?他表示,主要是有三个原因,一是事前没想到这个情况,因为地面上的模拟训练始终跟太空上的真实情况有差别;二是穿上沉重的太空衣后,手臂很难用力;三是因为舱门外的气压巨大,但只要打开了一点点,让舱内的气压逐渐提升,慢慢就能容易打开整个舱门。

请注意第三点,如果只说“舱门外的气压巨大”,可以理解成翟某的口误,但“但只要打开了一点点,让舱内的气压逐渐提升”这个就绝对不是口误了,他还给前面的巨大压力找了个泄压口。这个说法感觉很像水中开门的经验:舱外有水,压力很大,然后打开舱门让水慢慢进来。水压逐渐提升,慢慢就能容易打开整个舱门。

估计翟志刚在水里作业的印象太深了,一放松,结果把台词背反了。众所周知,翟志刚出舱前,呆在轨道舱,同时又作为减压舱。外面是真空,哪来的“巨大气压”,而且,翟志刚真的出舱,就必然要经历整个舱内的减压过程,眼睁睁瞅着气压表降下来才能出舱的。现在怎么会搞反,还要提升气压?显然出舱对翟志刚来讲印象模糊,像纸上谈兵。

其实,关于舱盖打不开,神七二号人物景海鹏在返回地面后,于一次央视记者意外提问后,曾抛出“光压”把门压住而导致打不开的奇谈,掀起了不小的网路躁动。

景海鹏所谓的光压,就是阳光照到人身上产生的光的压力。具体计算,轨道舱门了不起也就是一平方米的尺寸,太阳直射的光压也不到1克的力,一个东北大汉费半天劲,前后6~7分钟,原来是被1克的光压压住了门面,而打不开舱门。

据悉,神七宇航员们实际是军人出身,被选中主要是因其身体素质过硬,很难说这些人搞得清物理概念。可是一旦事关捍卫党的光辉形象的政治任务,敢于冒充专家跑火车,不怕丢脸,确实“勇气”可嘉。

然而,让人大吃一惊的是,可谓真正的“神七专家” 们忽悠起老百姓来也是毫不逊色。专家们先是给神七在毒奶风波前奇怪的提前发射找理由,原因是突然发现提前三个星期发射,“太阳” 正好在出舱时照亮,好像过去一年里都没人想过这事。

以后,大西洋上的专业测量船望远6号,迫不及待的详细播报了神七绕地球30圈时的测量结果,人们却发现此时神七还在酒泉基地没有发射。

日前,面对直播视频中的气泡画面,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王忠贵、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于登云等人在不同的媒体报导中,用一致的口径“批驳”神七直播造假说,同时他们却承认网友们看到的“气泡”的确是“气泡”。这种大忽悠连神七的粉丝都受不了了,纷纷拜托专家门收回让人笑掉大牙的结论,严重影响他们“爱国” 情怀的抒发。

其实,这种折腾才是个开始,神七这块哽骨中共是注定吞不进吐不出。众所周知,航天领域如果不能在太空出仓行走,就意味着官方在技术上没有能力在舱外维修太空设备,而封罐头式的飞船,飞来飞去只能算个学徒工,所以神七出舱行走被官方高调喻为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但滑稽的是,好比当年“亩产万斤”,这一载入史册的大事件,却是依据那段破绽百出的水中录像,并作为唯一的现场证明。而且换不得、改不得,因为当初中共对全世界公布的版本是什么就必须是什么,一改头换面,就变成了不打自招。

对于一般的造假事件,中共可以装傻、拖延、不理睬,最后模糊、淡化。可是,神七出舱不一样,它是“里程碑” 似的鸡肋,是中共“伟光正” 的大手笔,在以后的日子里按程序必须时不时的亮相、展出,激发“爱国”热情,谁也不敢打入冷宫。

尴尬的是,造假直播一拿出来,势必一次次唤起众人的记忆:气泡?光压门?真空压力?漂浮物?光线?奇怪的水中指令与对话?还有海外专家的铁证:地球背景应该是陆地的地方却是海洋等等。就是说,中共必须自揭老底给人戳。犹如,现在还高唱“亩产万斤” 作头版,真是要给神七逼疯掉。

倘若官方真的狠心把神七鸡肋给扔掉,那又必须把胡总书记的“伟大”形象一起扔垃圾。因为,胡锦涛代表党中央观看了出舱,还乘兴搞了场“天地对话”。中共的最高领导者都被绞进去了,难怪这神七造假风波搞得中共上上下下乱成了一堆疯人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