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湾米国学校 传承产业米食文化

【新唐人2012年12月17日讯】社区广角镜(271)接下来,我们要带您去一个由旧碾米厂改成的“米国学校”,来到这里,不但可以吃到古早味的“大碗公饭”,还可以体验稻谷的碾制过程,把亲手制作的白米带回家。

好香、好丰盛的“大碗公饭”,它可是老一辈农民无法抹去的记忆﹔虽然现在饮食多样化,但是,很多人还是难以忘怀这古早的好滋味。

游客戴瑞云:“这个(米)又香、又Q的啦!”

91岁阿公戴树仁:“这个是‘碗公饭’,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吃到这个大碗公饭。”

那么,又Q、又好吃的米饭,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有米国学校“校长”称号的彭衍芳详细的解说“稻米的一生”﹔他还幽默的说:电脑不仅会挑花生,也会挑米粒。

解说员彭衍芳:“第一个步骤,要把它的壳剥掉,这个壳我们叫做粗糠。来不及长大,或者是未成熟的米粒,或者半路夭折的米粒,称之为屑米。”

解说员彭衍芳:“每一颗米都要经过电脑挑,要挑什么呢?挑这个被虫(咬),病害粒、虫害粒,还可以把米虫挑掉,这样米虫就不会到你的包装袋里面了,这样就是一个完整做米的过程。”

来到这里的游客,除参观制米过程和玩米认证外,还可以体验一下,以前阿嬷时代的买米、扛米的情景。

解说员彭衍芳:“以前买米,尤其到米店买米的话,他不是用秤子秤的,是用斗量的方式。将你的盒子(魔术箱)放进去以后,我们只要轻轻的把它推进去,然后拉出来,你就会拿到一盒米。做好了自己的米,你就可以像以前阿嬷买了米一样,扛着回家,带着米回家去。”

游客张文骏:“经过今天讲解以后,就稍微了解一点制米、做米的过程,跟米大概是怎样产生的,这样子。”

透过米食的体验教学,传递了台湾传统的稻米产业文化,也让游客品尝到农业时代大碗公饭的好滋味。

新唐人亚太电视李涓榕、方雅娴台湾台东采访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