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 大陆埋没数十年

【新唐人2015年10月05日讯】(新唐人记者许惠安综合报导)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5日揭晓。爱尔兰的康贝尔(William C. Campbell)、日本的大村智(Satoshi Omura)、中国大陆的屠呦呦因在对抗寄生虫病方面取得的成就,共获此项殊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屠呦呦的成就在大陆40多年来未获公认,85岁的屠呦呦至今仍是“三无”科学家(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院士头衔)。

斯德哥尔摩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诺贝尔大会(Nobel Assembly )5日在颂辞中表示:“在部分最严重的寄生虫病治疗方面,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开发出革命性疗法。”

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共有3人:中国大陆屠呦呦获得一半奖金,爱尔兰康贝尔(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大村智(Satoshi Omura)各得1/4。

诺贝尔奖是1895年依照瑞典炸药发明人诺贝尔(Alfred Nobel)的遗嘱所设立,每个奖项的奖金为800万克朗(约美金95.3万元)。

屠呦呦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她是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并因此于2011年获得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The Albert Lasker Medical Research Awards)临床医学奖。

屠呦呦在大陆被埋没40年

1969年1月,屠呦呦负责对传统中医药文献和配方的搜寻与整理,她与工作团队在寻找能有效对抗疟疾的物质过程中,结合中国传统医学,分析研究众多药用植物,最后在中国晋代成书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抗疟记录,并以此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

不过,在过去40年中,屠呦呦在青蒿素的个人贡献,并没有得到中共官方的承认,而是被淹没在集体成就中。

据大纪元报导,屠呦呦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科学家,在中国国内,她没有什么名气。相较于现在中国科研领域的诸多学者和科学家,她既无博士学位,也无海外留学背景,虽曾多次被提名参选院士,但都没有被选上,一直是“三无教授”。不过,她数十年来默默耕耘,使世界数亿人受益,终获国际同行认可。

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工程院院士李连达表示,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已经40年了,至今85岁仍在默默的工作,一直在研究青蒿素。青蒿素挽救了大量疟疾患者的生命,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全世界应用,但在中国国内却一直未得到公认。

李连达说,青蒿素到底是谁先发现的,曾引起争议,但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这一步,至今被认为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所在,而这一杰出的科研发现一直被认为难以确定成果归属而没有得到公认。

他说,诚如她在获得拉斯克奖时的感言,首先感谢自己的团队一样,一项科研成果,一定是团队的结晶,然而屠教授付出的艰苦努力和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却是有目共睹,而她的成果却被埋没40年。

李连达说:“一项成果,40年得不到公认,我想,对任何一个科学家来说,都会觉得不公平。”但屠呦呦没有在意这些,她对青蒿素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

李连达这样描述屠呦呦个性:“她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或个别谈话也好,她同意的意见,马上肯定;不同的话,就直言相见,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

关于拉斯克奖

拉斯克奖由有“现代广告之父”之称的美国广告经理人阿尔伯特•拉斯克和夫人玛丽•拉斯克于1946年创立,以表彰在医学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在世科学家、医学研究者和公共服务人员或机构。

自创立以来,共有300多位科学家获奖,其中80位最后获诺贝尔奖。

拉斯克奖素有“美国诺贝尔奖”之称。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据悉,屠呦呦在2011年获得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The Albert Lasker Medical Research Awards),成为该设立65年来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科学家。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赞扬屠呦呦所领导的团队:“他们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世纪,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屠呦呦在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并为居功,而是谦虚的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并感谢为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作出重要贡献的同事。

呦呦鹿鸣 食野之萍

据维基百科,屠呦呦于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祖籍宁波鄞县(今宁波鄞州区),父亲给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国古籍“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屠呦呦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屠呦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