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文徵明修口保身

【新唐人2016年1月7日讯】《论语‧颜渊》篇里说:“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好一个驷不及舌!飞马奔腾再快,过后留下的也不过是一场尘埃,但一句伤人的话却可能烙印心中数十年而不去,让说者追悔莫及。因此,自古圣贤之道中“修口”是必备的功课。

要做好“修口”首先是“正确的心态”,其次是“善良的标准”,最后是以前两项为基石而发展出来的“希望的语言”。

人与人相处最基础的是“信任、坦诚、体贴与善意”。然而,科技的发展使人们更物质化,而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很少有时间顾及精神和道德的修养了。当人们以物质利益为判断事物的准则时,其后果是带来对立、争夺、算计、谎言甚至暴力与阴谋。

当业绩、分数与财产的多少成了评估一个人的价值的时候,人说出来的话,会为了功利而出口伤人,犹如利剑,更可怕的是话一出口,驷马都难追。

明代才子文徵明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拒绝听闻论人长短的习惯,十分注重修口。这位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明代四家的著名书法和文学家,经常巧妙的用别的话题引开那些背后揭人短处的言论。而正是这样的品行,保住了他的名声和性命。

图谋造反的宁王宸濠派人送了书信和金币,想聘请文徵明。他称病不回信也不收礼。使者离去后,他对朋友们的不解笑而不语。登上权贵殿堂的大好机会,就这样以一个病字给推了。

文徵明一如平常,不言宁王之短。果然,不久之后,宁王因谋反身败名裂,而文徵明的高洁自守与非凡远见,则更显高明,获得了世人敬佩。心态正直、态度善良与微笑诺定的身体语言,这些修口的功夫让文徵明轻松的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

在《文苑卮言》、《玉堂丛语》、《清言》等古籍中都记载了文徵明的清风傲骨的正直心念,这位被称为“文笔遍天下”的大家,当时求得他书画的盛况已达“海宇钦慕,缣素山积”的地步,但他却以“三不肯应”的清规坚守文士不依权贵、不慕荣利、不为御用的态度。

人世间的得失往往很难用物质的多寡来定论,智慧不够深远的人常会以“无常”来解释,但文徵明的例子却让我们看到心态正直,善解的希望,值得世人深思体悟。

──转自《大纪元》(有删节)

(责编:夏宇)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