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志愿军”战俘拒回大陆 前往台湾始末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2月21日讯】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0月,中共军队以志愿军名义,参加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两万多志愿军成为战俘,而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双方交换遣返战俘后,还有1.4万多中国志愿军战俘拒绝回中国大陆,而要求去台湾。

1953年7月,联军与中朝代表在韩国缺席的情况下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根据停战协定,1万4千名拒绝直接遣返的中国志愿军战俘要前往三八线附近的中立区,接受中共方面的解释,并在为期90天的解释期间,接受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和印度军队的管辖,这在韩国济州岛西南端的战俘营中引发普遍的不安和焦虑。

1953年8月4日,停战各方红十字会代表在板门店汇合,搭乘美军直升机和吉普车,分别前往韩国与朝鲜境内的战俘营视察,中国红十字会的代表也抵达济州岛。

战俘们认为到沿三八线设立的中立区接受解释,可能是中共设下的圈套,一旦前往,会被中共劫营,强行遣返回国。因此他们说是洗脑,他们坚决不去,宁死也不愿意被美军联合国军送到板门店,他们表示,他们要去台湾,他们不想去板门店。

为了消除战俘们的顾虑,中华民国政府先后派出两个代表团,前往济州岛西南端的慕色浦战俘营进行慰问。蒋介石还亲自在录音中劝说反共战俘们配合联军落实停战协议,前往三八线附近的中立区。蒋介石说:“我相信联合国对自愿遣返的原则一定会坚持到底的…”,这才使战俘们安下心来。

于是,1万4千多选择去台湾的战俘9月开始启程,分批前往板门店附近印度军队管辖的中立区,接受解释。战俘们抵达印度村后,就在战俘营账外部涂写反共标语,高举中华民国国旗游行,抵制中立区的解释,坚决要求去台湾。

有赴台战俘表示:“他这个共产党要洗脑,就是一个小队一个小队的去,就劝你,要你回去。他说:‘你家的父母希望你回去,都很想念你’。但是回去的人很少。”

直至12月12日,1万4千多人只有1700多听取了解释,被劝回国的只有130人。中方要求延长解释期,遭中立国拒绝,解释工作草草收场。

解释失败后,中共每天就在中立区北侧通过高音喇叭向战俘广播,重点内容是金日成与彭德怀9月30日发布的告被俘人员书,保证回国后不受到迫害。

之后,又有300多名战俘同意回到大陆,但绝大多数战俘并没有动摇。1954年1月19日,印度军队通知联军方面,决定提前释放战俘。为了确保把1万多前战俘顺利送到台湾,美国陆军部长史蒂文斯和台湾国防部第二厅厅长赖名汤分别抵达韩国。双方密切协调,敲定每一个细节。

1954年1月20日上午9时,第一批前志愿军战俘高举中华民国国旗,率先抵达飘扬着联合国、中华民国、韩国和美国国旗的自由门。他们发布新闻稿,向全世界宣告厌弃中共暴政,向往自由中国-台湾。

中华民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秘书长方治、立法院副院长黄国书、台湾大学校长钱思亮等国民政府代表特地赶到汶山登车地点看望战俘,战俘们分批登上由560辆卡车组成的车队,向仁川方向出发。因为前往台湾的登船地点是仁川。美军在距仁川10公里的艾斯康城(Ascom City,美军后勤补给重镇)设立“自由之门”。

1月20日下午,1.4万多名战俘开始陆续抵达仁川,分三批登上15艘舰船,于21日上午在美军飞机和舰艇的护送下浩浩荡荡驶向台湾。1月23日,1.4万多名战俘被移交给中华民国,获得自由,蒋介石总统同日发表欢迎辞。因此这一天被称为“123自由日”

据海外媒体报导,1.4万多名战俘没一个原籍台湾,却不愿回中共建立的“新中国”,令中共很没面子。最后回中国的“志愿军”战俘,大都受了各种审判,人生惨淡。而去台湾的1.4万多名战俘,最终还能衣锦还乡,被当作台胞热情款待。

报导还称,1953年10月,在中立区中方解释代表对每名战俘重复“父母等你回家”这个句型的最高记录是三小时。恰恰相反,原先中共政工干部反复宣传“部队是我家”,以熄灭战士的思乡之情。还把党和领袖比作就是你父母。

中方代表解释内容还宣传“新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翻身做主人,日子过得比蜜甜,粮食多得吃不完。战俘当时就骂到:“什么粮食多得吃不了!让我们来朝鲜打仗,大雪天连皮靴、厚棉袄都不配,背一袋炒面打仗,不被打死,也得冻死饿死!”

(记者欧阳静报导/责任编辑:赵云)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