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还是罕见外语翻译官 一道国书吓退十万雄兵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9月02日讯】唐朝大诗人李白,因善于赋诗,被世人尊称为诗仙。据史书记载,李白不仅会作诗,还精通书史,广学博闻,居然还是一位难得一见的外语翻译高手,凭一道国书吓退外邦十万雄兵。

据明朝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记述,李白是西梁皇帝李局的九世孙。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下李白,故李白名“白”,字“太白”。

李白姿容俊秀,骨格清奇,拥有飘然出世的外表。李白十岁时,已精通书史,出口成章。时人赞他锦心绣口,称他为李谪仙。

李白自号青莲居士,长年广游四海,遍饮天下名酒。一天,李白到长安紫极宫游玩,偶遇到翰林学土贺知章,二人相谈很是投缘,遂结为兄弟。

这年渤海国(公元698年—926年)派使臣来到大唐,朝廷命贺知章接待来使,安置外国使臣下榻驿馆。渤海国受唐朝册封,极盛期时领地曾包括现在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滨海边疆区以及朝鲜半岛的部分地区。

次日渤海国使递呈国书,但国书上的鸟兽字元像足迹一般,满朝文武无人看得懂。

贺知章散朝回到家,将此事告于李白。李白听毕,愿为天子分忧。于是贺知章引荐他入朝,面见皇帝。李白看了一遍番书,即刻翻译成唐朝的“普通话”,而且格外流利。

满朝大臣听罢李白的翻译,纷纷惊叹诗仙李白竟然还是外语翻译高手,没想到大唐国还有这等精通渤海国语的人才。

唐玄宗听罢国书内容,龙颜不悦,原来渤海国派遣使者前来,是想让唐国将高丽的一百七十六城,全部让给渤海国,否则将起兵侵犯大唐。

李白说:“此事不劳陛下圣虑,明日宣见渤海国使入朝,臣当面以渤海国文回复番书。”玄宗龙心大悦,于大殿设宴款待李白。诗仙开怀畅饮,喝得好不酣畅。



李白自号青莲居士,长年广游四海,遍饮天下名酒。天子召李白上殿。李白宿醉未醒,两眼带有朦胧之意。图为元任仁发《饮中八仙图》。(公有领域)



次日早朝,天子召李白上殿,见他宿醉未醒,两眼带有朦胧之意,于是命人取来醒酒汤。天子见汤羹太热,还亲自为他调拌良久,才赐予他喝。

圣旨宣使臣入朝,李白用渤海国语对使臣说:“小邦失礼,圣上洪恩不予计较。现在我们就草拟答批的国书,你们要洗耳恭听!”

天子赐李白靠近御榻前,坐在锦墩上,书写答批草诏。李白见自己的靴子不干净,怕弄脏御榻。唐玄宗便命权臣杨国忠为李白捧砚磨墨,命高力士为李白脱靴。二位权臣不敢忤逆天子,只好照办。李白坐着写,这二位站着侍奉他。

李白左手拂须,右手挥毫疾书。一会儿的功夫,就用渤海国语写好了草诏。李白就在御座前,先用华言朗诵了一遍,又用渤海国语向使臣宣读了一遍。李白宣读声铿锵有力,声韵雄浑。使臣惊得面如土色,不敢声张。




李白还是一位难得一见的外语翻译高手,凭一道国书吓退外邦十万雄兵。图为清代《力士脱靴贵妃研墨图》。(维基百科)


散朝后,使臣悄悄地问贺知章:“大殿之上,那人的官有多大?竟使太师捧砚,大尉脱靴?”

贺知章说:“太师是权臣,太尉是近臣,也只不过是人间的权贵。那名李学士可是天上神仙下凡,特来襄助天朝的,还有什么人能比得上呢!”

使臣回到渤海国,向国王讲述唐国的所见所闻,并呈上唐国答批的国书。国王见书中文字工整流畅,心中也是大吃一惊,召大臣商议道:“天朝有神仙相助,如何能打得过呢!”于是修书称臣,愿意每年向大唐进贡。李白这位罕见外语翻译高手,凭一道国书吓退外邦十万雄兵。

(责任编辑:唐颖)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