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花献佛”借的什么花?献给哪位佛?

文/宗家秀

【新唐人2018年12月28日讯】今人对“借花献佛”的理解是,拿别人的东西来做顺水人情,馈赠并不发自本心,这个成语的现代解释与它的内涵恰恰相反。

借花献佛”是佛教词汇,讲了释迦牟尼佛在修成正果前与妻子夙世姻缘的一个缘起。

在修成正果前,释迦牟尼经历了多世轮回。其中一世他是个婆罗门的修行者,叫善惠。有一次,十六岁的善惠参加僧侣辩论大会后,得到了一些供养,准备回雪山供养师父。

途中,他经过了一个叫莲花城的地方。城内布置得异常庄严殊胜,原来燃灯佛要来此地说法教化了。善惠想,诸佛不惜求钱财供养,最喜欢以法供养,可我还没得法,就买花供佛吧。但是他找了所有的花店,也没有买到一朵花。原来国王已包下所有花店,他要拿花供佛,下令不许再卖花给其他人。

善惠到处寻求,碰到了一个打水的青衣女子,发现她偷偷藏了七枝优钵罗花在瓶中。善惠特别高兴,想要拿五百金买花。

青衣女子说,“我要用这花供奉佛陀的。”善惠问,“那你能否卖我五枝,你留着两枝?”女子问他买花做什么,善惠回答:“我想买花供燃灯佛,以求未来成就无上佛果。”

女子仔细观察他,然后说:“我看你发心勇猛,求法精进,将来会成大果位。你如果答应我,在你没得道之前,生生世世娶我为妻,在你得道后,允许我出家做你的弟子,我就将花给你。”

善惠说,“为了得道,我会舍弃一切荣华富贵,包括妻儿,你愿意吗?而且,倘若因为你的情爱,障碍我修道,你的罪业就大了。如果你能发愿,将来绝不阻碍我所做的一切布施,我就答应来生娶你做妻。”

这对少男少女都有坚定的求道之心,于是互相应允承诺。女子将七枝花都给了善惠,其中两枝让他代为献给佛陀。

当时国王与大众都出城迎接燃灯佛,善惠也迅速赶到城门口,凌空将七枝优钵罗花抛向燃灯佛,五朵花花瓣朝下,像金色伞盖一样护住了佛陀头顶,另两朵青衣女子供奉的也绽放在佛陀的两肩。

当时地面浊湿,还有一水沟,为了避免污水溅脏佛足,善惠脱下自己的鹿皮衣,平铺在地,又将自己的头发也铺上去,脸向下趴在泥泞之处,让佛陀踩踏自己的身体而过。

燃灯佛感念到善惠内心的虔敬,于是为他授记,说:“在无量劫后,你必成佛,号释迦牟尼。”这便是“借花献佛”的来历。

燃灯佛授记释迦

燃灯佛感念到善惠内心的虔敬,于是为他授记,说:“在无量劫后,你必成佛,号释迦牟尼。”图为南宋佚名绘《燃灯佛授记释迦图》。(公有领域)

“借花献佛”的“献”,不只是表面的供奉,更象征一种舍身求佛的虔诚。“花”,即“优钵罗花”(Utpala), 是梵语音译,意为青色的莲花。

青衣女子后来成为释迦牟尼得道之前的妻子,即太子妃耶输陀罗,皈依佛门后,她成为最早的比丘尼,证悟了阿罗汉果。

太子妃耶输陀罗皈依佛门后,成为最早的比丘尼。图为麦积山石窟北魏壁画《供养比丘尼》。(公有领域)

国王买花供养燃灯佛,当然也是真心,通过供佛脱离尘世苦海,建立自己的功德。但他不许他人买花供佛,所以他对佛的信是为私的、功利的;青衣女子供养佛是无私的,她能够放下独享,愿意与他人分享功德。善惠和青衣女子,供佛都不是为求福报,只为真正的得道。

为了敬佛,善惠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所以“借花献佛”,关键不在“花”,而是舍弃一切的至诚之心。

参考文献:
1.《过去现在因果经》,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2.《佛本行集经·受决定品记第二》,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3.《成语大辞典》,石光中编著,西北国际,2009。
4.《敦煌变文:石窟里的老传说》,罗宗涛着,(台湾)时报文化,1981。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