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言!为官者必须知道这三点道理(图)

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举他为令尹(宰相)。就在孙叔敖被任命为令尹的这一天,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老父论为官之道

据西汉学者刘向在《说苑‧敬慎》中记载: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麤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大意是说,孙叔敖被楚王任命为楚令尹后,全国官吏百姓都来庆贺,独有一老父身着丧服前来吊唁。孙叔敖很是敬重老父,便询问他为何来。老父表达了位高权重、被君主器重后人容易把握不住自己的害处。孙叔敖更加敬重老父,拜了两次,向老夫问道。

老父告诫孙叔敖:官位愈高应愈加关心百姓,权力愈重应愈加谨慎,俸禄愈厚应愈加看淡。谨记这些就足以治理楚国了。

孙叔敖谨记着老父的告诫,他在为官期间,轻车简从,吃穿简析,十分清廉。同时他又悉心国事,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他既严明法度,又体恤民情,极为重视民生经济,制定、实施了许多有利于民生的政策法令。楚国在孙叔敖的悉心治理下,进入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全盛时期。

老父为何要穿丧服前来吊唁?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故事有处地方很是不解,老父为何要穿丧服前来吊唁?而后他为何又教育了孙叔敖一番呢?

其实这个老父是一个隐士或者是一个修道之人,他穿丧服前来吊唁是因为出身低微的人身居高位后,在权欲、利欲中很容易把持不住自己,迷失在权、财之中,不能像以前一样甘处贫贱,保守自己的道德品行,从而失去了做人的根本。而人失去了人之为人的根本就好像人死掉了一样,故来吊唁。

同时从表面来看这样做也是在试探孙叔敖,看他有没有悟性,有没有大忍之心,知不知道什么叫做人。如果孙叔敖有悟性,能敬重的对待他,那就说明孙叔敖有慧根,就可以授之以治楚之道,所以才出现了教育了孙叔敖一番的情况。

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到,古之圣人非常讲究为官之道,官位高了要关心底层,权力重了要谨言慎行,俸禄厚了也不能看重。这些都是为官的金玉良言啊!

但反观中国大陆,贪污腐败横行,权斗不断,脑袋上的乌纱帽比命都值钱,这与孙叔敖的为官之道何止天壤之别!

──转自《看中国》

(责任编辑:夏琴)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