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为学日益 修炼人为道日损 修道出神通古有传

【命理】命运天定.拨开迷雾 作者:泰源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段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为学日益是指人一生出来,呱呱坠地,从零开始,学习人世间的智识,从上幼稚园开始,到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等等,都是通过学习获得人世间的知识。当然,有些人穷得读不起书,但他也会通过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取得知识,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这就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过的历程。就是为学日益了。

随着这种知识掌握得越多,私欲妄见也就层出不穷。有些人就会发现,物质欲望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而生命却是有限的,难道人的一生就是如此为学日益吗?看着许多成功的大人物,身缠亿万的富豪,在生老病死前无能为力,功成身死,什么也带不走,生命的意义就只是这样吗?于是一些有识之士,或先知先觉的人,从反思这个问题开始,就能从为学日益的这个常人生活认识的范畴,升华到为道日损这个无限理性的范畴中来了。

为道日损
“为道”,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指修炼。“日损”,就是说修炼人要想能修得圆满,在古时称为得道、升仙或修成正果等,就要逐渐放弃人世间的一切物质欲望、妄念、私心、执着心、嫉妒心、斗争心等等,才能轻装上阵,修得圆满。

损之又损,这是指在修炼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将所有的执着心去掉,把所有的外缘减少,减之又减,去除一切私欲妄见,放弃了一切执著,使人返朴归真,最终达到“无为”的境界,就是修得圆满的时候了。

那么,修成圆满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用呢?当你到达了这个圆满的境界时,就“无为而无不为”了,就是指具有神佛的神通了。

修道故事──唐人为学、为道两重天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殊途不同归,结局会有多大差异呢?唐朝开元年间,有张、李二公的故事,刚好给人作见证。

张、李两人在泰山修道,不久后,李公萌生退意。图为清 黄增《人物(一).人物故事四》,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张、李两公本来一起结伴在泰山学道。过了一些时日,李公因为出身皇族,想凭此当大官,就想告辞返家,但是又心中有愧。

张公说:“人各有志,当官是你的志向,还有什么惭愧的呢!”于是两人就此分道扬镳。

天宝末年,李公当了大理丞。安禄山乱起,他携带着家眷,从武关出来,回到襄阳居住。不久他奉命出差来到扬州,在路上见到张公。张公的衣服破旧脏污,脸上一副失意的模样。李公有些可怜他,请他和自己同宿。

张公对李公说:“我的主人很有谋生的办法,家宅非常豪华。”他邀请李公和他一块去作客。到了之后,李公见门庭宏大壮观,连仆从都穿戴得光彩夺目,样子很像富贵之人。

李公非常惊讶地说:“你的主人怎么能这样发达呢?”张公警告他不要说话,不然将被人家笑话。然后,摆出了极丰盛的菜肴款待他。饭才吃完,又让五位女杂伎乐工奏乐陪伺他们喝酒。其中有一个弹筝的,特别像李公的妻子,李公看得非常真切。喝酒的过程中,他多次凝视她。

张公问他为什么这样?李公指着弹筝的女人说:“这个人像我的妻子哪!”张公笑道:“天下相似的人有的是。”余兴结束,张公喊来那弹筝的女人,把一枚花红果系在她的裙带上,然后让她回去。

这时,张公对李公说:“你现在的人生需要有多少钱才能满足呢?”李公说:“能得到三百千,就能把我自己的事情办好。”张公取来一顶旧席帽,对着李公说:“你可以拿着这顶帽子到药铺去,对王老家说:‘张三让我拿这顶帽子来取三百千贯钱。’他们就能给你。”

欢聚局散,张公把李公送上路。第二天,李公凭着记忆又到了那大宅门前。然而,亭馆很荒芜,门窗久闭,甚至看不到人踪。李公觉得奇怪极了,自己的记忆应该没错呀!他就到旁边的人家去打听张公。邻人说:“这宅子的主人姓刘,叫刘道玄,他们一家离开了十多年,这里没人住了。”李公听到这样的答案,诧异良久。

于是,他拿着帽子到王家去试探要钱。药铺子是找到了,王老让人把帽子送到家里去问问家人,查看一下是不是张三的帽子。王老的女儿说:“以前我在帽子上缝的绿线还在上面。”

李公趁机问了王老,张三是什么人?王老说:“这是多年前常来买卖茯苓的老主顾,现在还有两千多贯钱存在药铺里。”李公拿到了钱,尝试在城里到处去找张公,此后始终没有再见到他。

不久,李公回到襄阳。他一直记着那天晚上弹筝的女子。他在妻子的裙带上找了找,果然发现了一枚花红果。他问妻子花红果是怎么来的?妻子说:“昨晚梦见五六个人追我,说是一位姓张的神仙叫我去拨筝。临别的时候,他把一枚花红果系在我的裙带上。”

李公终于知道张公已经修炼成仙了。@*

资料来源:《广异记》

-点阅【命理篇】系列-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