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年到除夕 中国“年味”越来越浓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0年01月18日讯】中国传统过年的习俗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渐渐进入高潮,一直到腊月廿九,这段时间有很多准备噢!每年到此时,各界神明要返回天界述职,家家户户要扫除布新,祭祀祖先,迎接新的神祇的到来。

腊月二十三 灶王爷上天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中,这天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每到这一天,各家各户要烙些包芝麻糖的烧饼,名曰“祭灶火烧”。或者供灶糖,灶王爷要在这个时间上天,去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情况,给灶王爷吃了嘴甜甜的,人们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中,这天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灶王爷《河南博物院藏》。(钟元翻摄/大纪元)

腊月二十四 掸尘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是送神日。传说中,玉皇大帝派很多神明司管人间,以察世人言行。古人有“三尺头上有神明”的说法,人们谦恭的敬奉神明,崇善重德。

每年各界神明要返回天界述职,人们为感谢神的庇护,就于每年腊月二十四举行祭典,恭送神祇。

这一天,也是民间约定俗称的扫除日,除旧迎新不可不做。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家家户户掸尘扫房,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濬明渠暗沟,为迎接新神的到来做准备。

腊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传说,天帝玉皇会在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一些地方还有吃豆腐渣的风俗,以示清苦,祈望玉皇来年降福。

台北迪化街是传统办年货的街市。 (李怡欣/大纪元)

二十六二十七 割年肉赶大集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炖大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说法,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在各地乡村,二十六、二十七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

腊月二十八 打糕蒸馍贴花

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的说法,是说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是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的前奏。

港式萝卜糕取意年年好采头。(林秀霞 / 大纪元)

这天民间还要贴春联、窗花、年画等习俗。古时这一天要悬挂桃木桃符辟邪,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

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桃符被红纸春联取代。

腊月二十九 上坟请祖上大供

中国古代讲“取仁于祢,取义于祖”,从先父身上取仁,从先祖身上取义。腊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俗称“小除夕”,这一天,人们要上大供祭祖,以燃香引领先祖回家,以感念先祖的恩德。

这一天,家家还会置办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且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过年的各种衣食祭品都要在这天进行完。

北方人除夕这一天喜欢吃饺子。(pixabay.com)

大年三十 除夕守岁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是指黄历年的最后一天。除夕要接灶神,这一天灶神会同诸神下到人间,百姓会恭敬地迎接诸神。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夜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北方人过年喜欢吃饺子,南方过年有吃馄饨的习俗,还有新年吃面,预祝寿长百年。

(记者罗婷婷报导/责任编辑:文慧)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