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北大方正破产 中共校企战略失败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0年02月22日讯】大陆名校企北大方正日前宣布破产重组,引发外界对中共推行的高校企业经济战略的议论。高校企业是国企,充分享受着国家的资金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但现在却几乎全部亏损甚至破产。其中的原因何在? 我们来看专家的分析。

2月18号,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旗下上市公司方正证券、方正科技、中国高科、北大医药等同时发表公告,声称他们的债权人北京银行,向北京第一中级法院申请对方正集团进行破产重组。

方正集团是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建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这已有30多年历史,资产总额过3000亿。这家背著名校、高科技符号的企业,业务领域涵盖信息产业、医疗医药、房地产、金融、大宗商品贸易等多个领域。

高校企业是中共政府近30年来力推的重要经济战略, 除了北大方正集团、清华控股、还有上海交大成立的上海交大产业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成立的武汉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成立的同济创新创业控股有限公司等。

中共喉舌新华社报导称,清华控股助力累计转化56项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了62项重大技术突破,推动实施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项目转化等。

大陆经济学者、北京师范大学MBA导师段邵译:“我们中国为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证明公有制的优越性,一般来说它不会轻易让国有企业死去,给国有企业特别的待遇,它们基本上是免费使用国家的资源,首先国有企业的土地原来都是划拨土地,它是没有成本的,第二它的资本金是没有利息的,第三,国家的很多政府采购它都会优先倾向国有企业。”

但几乎所有高校企业都自称亏损。清华紫光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1.86%。

公开资料显示,方正集团有息负债达1600亿元人民币。

去年12月2号,方正集团发生债务违约,引爆了方正的资金链危机。

那么为什么这种享尽国家资源优势的高校企业,会出现钜额亏损甚至破产呢?

段邵译:“国有企业做好了是偶然的,做不好是必然的。因为每个人都在花别人的钱干别人的事,所以既不讲效果又不讲节约,只讲他自己得到了好处没有;企业做不做好是没有关系的,重要的是让国资委的领导开心,让国资委的领导有好处,而国资委的领导反正也不是自己的企业,企业做垮了也没有关系。”

2017年6月16号,中共纪委官网公布了对14所高校巡视的反馈情况,声称绝大多都存在管理混乱、权力寻租等问题。并且没有任何一家校企,在其所标榜的技术领域中闯出名堂。

这些学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其中北大问题尤为突出。

2003年方正集团的改制时,就有19亿国有资产流失。

据报导,中共高官前中共统战部部长令计划和前中共纪委书记贺国强的儿子都深涉北大方正贪腐窝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建国指出,中共这种依靠贪腐推动的经济模式不可持续。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建国:“不管你是要拉项目还是到市场上做生意,要经过各式各样的管制部门,而这种权利的管制就是寻租的地方,所以贿赂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没有贿赂休想进入市场,一切资源都不可能,那么贪污就成了官员支持改革、推动经济的动力。”

王建国指出,正是这种以贪腐作为原动力的经济模式,造成国家资本转化成权贵资本,老百姓才变得贫穷,失去人权,失去民权,中华民族子孙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轻易的遭到破坏。

采访编辑/刘惠/周天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