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患者是院内感染漏洞 进医院注意2点防传染(组图)

文/苏冠米

武汉肺炎疫情扩散,医院与新冠病毒短兵相接,此时最怕出现院内感染,直接折损医护人力。究竟院内感染为何会发生?医护、病患及患者亲友如何预防?

院内感染有三大原因 “无症状感染者”是漏洞

1. 医护疲劳,发生接触传染

中国大陆的院内感染已造成许多医护人员死亡,韩国、日本都相继传出院内感染状况。至今防疫有成的台湾也传出首宗院内感染案例,3名护理师和1名清洁人员染疫。

台湾病毒专家张上淳在记者会上称,医院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清洁人员戴口罩,研判可能是手部没落实消毒就碰到口鼻,导致感染。

张上淳进一步表示,确诊护理师照顾的个案,本身有多重慢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问题、心脏衰竭、脚部感染等,住院还出现心脏衰竭和肺炎,很多护理人员在照顾过程中非常劳累。

“疲备会造成精神疲乏,就会有疏忽”,前高雄荣民总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崇兰诊所院长蔡宗宏解释,“此时很容易感染到自己,接下来就是院内感染了”。

他回忆当年SARS时期,在医院照顾疑似患者的情况,看一名病人要穿一套隔离装备,重复穿脱易疲乏,“真的是很痛苦的事”。照顾1名隔离病人等于照顾10名普通病人,当负责3、4名隔离病人时,精神会非常倦怠,“人都有不小心,就会不经意摸了自己的眼睛、鼻子,然后就感染了”。

2. 难预防的无症状感染者

在SARS时期,医院及公众场所可通过发烧检测,过滤出发烧的疑似患者。但这次武汉肺炎却存在无发烧的轻症患者、无症状者,或是尚在潜伏期未出现症状、但已具传染力的患者,这成为预防院内感染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台湾首宗院内感染就是一名妇人在2月14日因糖尿病就医,当时无呼吸道症状,21日才出现咳嗽、喉咙痛及发烧等症状。28日确诊后,隔日确认院内4名人员染疫。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武汉肺炎确诊病例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烧、干咳、疲劳、有痰、呼吸短促、肌肉或关节痛、喉咙痛、头痛、发寒、恶心或呕吐,少数病人还出现腹泻、鼻塞、咳血和眼结膜充血。其中,发烧占了87.9%,不发烧患者占12.1%。而且还可能有很多患者因为无症状而尚未被确诊,未涵盖在统计内。

“针对无症状者,真的没办法预防,除非有疫苗才能去预防它”,台湾儿童感染症医学会理事长李秉颖强调。台湾现在发现的无症状者都是确诊病例的接触者,体内测出病毒但没有发病迹象。

李秉颖指出,目前病毒入侵的漏洞,就包括病患没有接触旅游史,却被有接触史、旅游史的轻症或无症状者传染。

武汉肺炎中存在无发烧的轻症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成为预防院内感染最头痛的问题之一。(Getty Images)

3. 社区感染的出现

李秉颖认为,院内感染也算是社区感染的一环。

比如在台湾,目前有病例找不到感染源、本土个案数超越了境外移入个案数,指挥中心监测应变官庄人祥坦言,已出现“社区传播警讯”。

李秉颖解释,如果所有病人都从境外来,就很容易管控,但当社区感染出现没有接触史、旅游史的患者,很难一开始住进隔离病房,就有机会在院内发生传染。“社区传染越厉害,院内感染的病例也会增加,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事情。”

防院内感染 需分舱分流保护医疗资源
为防止医院出现院内感染或爆发大规模传染,院内感控要落实“分舱分流”。

以台湾为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在记者会上指出,假设原本是由15个人照顾15人,感染就是30人受影响,因此照顾与被照顾的单位愈小愈好,现改为5个人照顾5人。此外,疏散计划,分栋、分层、分病房、分单位,单位愈小后续处理愈明确、愈安心。他强调,“一定要把分舱做好,才不会让医院垮掉。”

蔡宗宏补充说,除了减小医院内区隔的单位,不同区的人也不能有交集,相当于有无形的界线切开。假如一个单位被传染,关掉这单位即可。

分流则是依病人风险高低,在门诊、急诊处设分流动线。有发烧或呼吸道症状,或14天内有旅游史及居家隔离或检疫的民众,先到发烧站报到,和一般病患做区隔。

院内看诊也进行分流,医院设置检疫病房,关闭中央空调,加装通风设备,阻绝院内的空气流通,有疑虑的病患须单独来报到。

同时,限制探病、陪病及看护人数,进入医院时都要登记旅游史和接触史。

为防止医院出现院内感染或爆发大规模传染,院内感控要落实“分舱分流”。(Shutterstock)

民众进医院看诊、探病,注意2件事

即使实施再多防疫措施,设下层层关卡,轻症、无症状感染者依然容易成为防疫漏洞。医生们呼吁,若非必要,尽量不要进出医院。但有就医需求的民众,例如慢性病患者,也千万别因害怕而不去医院,否则病情可能会更危险。

新光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江宜伦表示,确实有患者因为害怕到医院而拖延1到2星期才回诊。以糖尿病患者为例,台湾规定长期处方签一次3个月,她也建议,后面2次不一定要回医院,可依处方签到药局领药。

看病、探病或陪病的民众,如何保护好自己呢?

1. 随身带干洗手液消毒

台湾感染科权威、台大医院儿科主任黄立民指出,除了戴外科口罩,还要随身携带干洗手液。在医院期间,触摸过东西后都要用干洗手液消毒。

飞沬感染可戴口罩预防,但接触感染较难防范,病患或较多人可能接触的所有地方,都必须视为可能的污染区,例如门把、病床、桌面、电梯按钮等。并避免在洗手、消毒前不小心触摸自己的眼鼻口,以免让病毒趁虚而入。

2. 回家马上换洗、消毒衣物

另外,从医院回来也建议马上换衣服并拿去洗,若来不及洗,可先装入特定塑胶袋或篮子。有香港学者提醒,避免穿套头衣物,降低脱衣时接触到口、鼻和眼睛的机会。不方便每日清洗的外套,可选具防水功能的款式,回家后用75%酒精擦拭。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