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时分】美挑衅者X与俄卡-52直升机的差距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1月11日讯】美国和俄罗斯的直升机,谁的性能更好,过去一段时间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特别是俄罗斯的卡-52直升机,使用非常特殊的共轴双桨,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在这次乌克兰战争中,卡-52直升机损失惨重。根据英国王家空军学院的研究,超过20%的卡-52直升机在乌克兰被击落。我们今天就和大家来聊一聊,什么是共轴双桨,美国的挑衅者X直升机和俄罗斯比谁更优秀?

为什么会有共轴双桨出现

我小的时候看直升机的飞行,就一直有一个疑问,这直升机的尾巴上怎么还有一个小风扇?而且它只向一个方向旋转,它是干什么用的呢?

其实这个小螺旋桨,或者叫它小风扇,其实是为了平衡力矩的。一般的直升机,只有一个向上的螺旋桨旋转提供升力。我们知道,有作用力必然有反作用力,当这个螺旋桨在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时候,它一定会对这个直升机产生一个相反的力矩。这个力矩要平衡,怎么办呢?工程师们就在这个飞机的尾巴加装了一个小的螺旋桨,专门用来平衡旋转产生的力矩。

这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你要平衡这个力矩。我们知道力矩是力×长度,所以为了使得你用更小的力来平衡这个力矩,你直升机的尾巴就要设计得比较长,这样的话你才能省力气。所以我们现在才看懂,为什么直升机设计成这个样,前面一个圆滚滚的身体,后面拖了一个长长的尾巴,这个尾巴上还有个小风扇,就是这么来的。

接下来一个问题,直升机尾巴的小风扇是用来平衡力矩的,直升机顶上这个螺旋桨是提供升力的,那么直升机是靠什么往前飞的呢?谁给它往前的推力呢?

直升机的推力其实完完全全来自于头上那个螺旋桨,当直升机在向前飞的时候,这个螺旋桨它可不是垂直的,它是往前倾斜的,有一定角度,所以它既提供升力又提供向前的动力。

但是,正是因为这个螺旋桨在头顶上,而倾斜的角度是很有限的,这就导致其向前的动力是有限的。所以直升机的速度一般都不快。美国的黑鹰直升机最高时速不超过每小时300公里,这已经是很快的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共轴双桨就出现了。

卡-52飞机
●卡-52使用共轴双桨

什么是共轴双桨?就是头上有两个螺旋桨,是同样一个轴,但是这两个螺旋桨是向着相反的方向旋转,这样,它们提供的力矩不就相互抵消了嘛?这样的话,不就不需要尾巴上的那个小风扇来平衡力矩了嘛?既然不需要尾巴上的小风扇,直升机的尾巴就可以设计得短一点,直升机的尺寸就可以小了。这就是俄罗斯卡-52共轴双桨的设计理念和它带来的好处。

卡-52飞机长度要小,非常适合上军舰。在去年的时候就传出消息,中共将购买俄罗斯的卡-52装备在刚刚建造的075两栖攻击舰上。当然这个消息到现在没有任何跟进,我估计俄罗斯这次战争之后,没有人想再买卡-52了。

●卡-52一直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

卡-52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它使用的是柔性双桨。我们看,这个螺旋桨的叶片是下垂的,并不是固定不动的,采用传统的挥舞铰与摆振铰设计,也就是说旋翼在旋转中可以在一定范围上下左右挥舞和摆动,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当卡-52在做一些复杂机动的时候,这两层螺旋桨能打在一起。打在一起不就出了事故了嘛?

卡-52的前身卡-50,就多次出现了螺旋桨打在一起的事故。1998年6月17日,一架卡-50直升机遭遇强烈的乱流,上下旋翼碰到了一起而坠毁。对于开发商卡莫夫设计局来说,这种危险的旋翼打架问题是无解的,也是现在乌克兰战场上很多俄罗斯直升机碰到的问题。除此之外,卡-52还有在高强度重负荷下,不规则的共振和振动问题没有解决。

卡-52为了解决两层叶片相互打架的问题,不得不把两层叶片设计得间距比较大,又导致卡-52高度非常高,竟达到了5.2米。所以卡-52虽然看起来尾巴短了,但是高度高了,所以在节省空间上并没有什么帮助。

挑衅者X
挑衅者X让共轴双桨发扬光大

共轴双桨这个概念其实非常早,在二战后期人们就开始尝试了,因为这个概念非常讨巧,两个螺旋桨相反的方向旋转,相互平衡掉彼此的力矩,多好的一个设计啊,但是工程上却有着不小的难度。

俄罗斯在二战后在七十年代试飞了卡-27,也是共轴双桨。美国人其实也做过不少的早期尝试,只是觉得这样的飞机实用性并不高,技术并不成熟,所以一直没有投入现役使用,直到最近推出的挑衅者X。

一个特例是美国的支奴干运输机,支奴干运输机也是创新地使用了两个螺旋桨,只不过不是共用一个轴,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向着相反的方向旋转,恰好平衡掉彼此的力矩,这样也不需要尾巴上加一个小风扇,所以支奴干作为运输直升机,它对空间的利用率是非常高的,它的设计思路也是非常巧妙的。

卡-52虽然创造性使用了共轴双桨,但是这样的设计理念并没有给卡-52带来任何性能上的提升,除了长度稍微短一点,各种性能和美国的现役黑鹰直升机都无法相比。

卡-52巡航速度每小时只有250公里,最高速度每小时310公里,航程1,100公里,各项硬体数据来说,和普通直升机差不了太多。然而因为复杂的机械结构,和俄罗斯不过关的工艺水平,导致卡-52频频出现事故。

真正让共轴双桨发扬光大的美国西科斯基和波音联合开发的挑衅者X直升机。该直升机是这两家公司用来竞标美国陆军下一代直升机项目,但非常可惜,最近输给了贝尔公司的V-280倾转旋翼机。但是挑衅者X的性能其实非常出色。如果服役的话,将是世界上最强的直升机,因为贝尔V-280严格意义上不算直升机。

刚性螺旋桨解决了螺旋桨打架问题

挑衅者X使用的是刚性螺旋桨,不会存在卡-52直升机那样螺旋桨相互打架的情况,减少了出事故的可能,同时两层螺旋桨的间距也可以设计得更近。

比传统直升机速度提高50%到80%

挑衅者X创造性地在直升机后部加上了一个尾桨,专门用来提供动力。这样的话,飞机共轴双桨不再像传统直升机一样需要倾斜来提供向前的动力。它就是直直地绕着向上的这个轴旋转,只提供升力,动力交给尾桨来做。

设计思路非常巧妙。首先使用共轴双桨,就不需要在飞机的尾巴上装一个横向的螺旋桨,把原本飞机上的横向螺旋桨转为前后方向上的螺旋桨,增加了飞机的推进来源,这就大大提高了挑衅者X的性能。它的时速能达到每小时460公里,几乎比传统的直升机速度提高了50%到80%。

然而非常可惜,再怎么说,它也是直升机,它的速度无法和固定翼飞机相比,美国的V-280旋翼机,它的最高速度能达到每小时600公里。

在今年1月5日进行的飞行测试,挑衅者X就已经达到了236节的速度,也就是每小时437公里。在测试中,挑衅者X也能够携带2.4吨重的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并展示了一系列60度急转弯的飞行能力。

加速和减速非常快

和传统直升机相比,挑衅者X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它的加速和减速将会非常快。传统直升机向前的动力是需要依靠倾斜巨大的桨叶,无论当你加速还是减速的时候,桨叶倾斜本身需要一个过程。这就意味着加速和减速的时间更长,而挑衅者X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它巨大的桨叶只提供向上的动力。向前的动力全部由尾巴上的螺旋桨来提供,它可以迅速地关闭和停止,来达到减速和加速的目的。

单发动机工作模式

西科斯基和波音是美国现役飞机黑鹰的制造商,这两个公司联合提供了美国陆军90%的现役直升机。挑衅者X装备的是两台霍尼韦尔的HTS7500发动机。这台发动机比霍尼韦尔前一代T 55发动机功率提高了42%。在测试中,挑衅者X还展示了单发动机的工作模式,即使是在有一台发动机受损的情况下,挑衅着X只需要一台发动机依然可以保持相当不错的战斗状态。

中共未来很有可能采用挑衅者X方案

在这次美国陆军竞标案中,无论是中标的V-280还是西科斯基的挑衅者X,它们其实都是为未来太平洋可能的冲突而准备的。托尼‧克拉奇菲尔德(”Tony” Crutchfield),是一名退役的美国陆军中将,同时也是波音武器系统的副总裁,他对记者表示,在太平洋上,机动性能会非常重要,因为操控线会分散在一个广大的区域,只有一些零散的基地和补给线,依靠的只能是一些岛屿和船只,你必须想要移动更多的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更好的操纵性,而这正是挑衅者X能够提供的。

我认为,在传统直升机的领域,挑衅者X是全世界最好、性能最强的直升机。这种刚性共轴双桨,加上尾桨推进的设计思路,大大提高了传统直升机的性能,突破了限制。

只不过非常可惜,这么好的设计产品,可能无法在现役部队中看到了,因为它的对手贝尔V-280性能更为强大,因为V-280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直升机。

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美国的科研实力到底有多么强。面对传统直升机的飞行限制,美国人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像V-280那样的倾转旋翼机,另外一种就是我们今天提到的挑衅者X。无论是哪一个方案,美国人都做出来了。

无论哪一个方案,世界上任何一个其它国家,无论俄罗斯还是中共,目前都没有技术水平做出这样的飞机。甚至距离做出这样的飞机都有着不小的距离。

可以说在直升机领域,美国至少领先俄罗斯和中共40年甚至更多。鱼鹰倾转旋翼机是在八十年代开始研发的,到现在已经40年了。而目前中共和俄罗斯都还没有研发倾转旋翼机的可能。

我个人预测,中共未来直升机发展的道路,依然将延续抄袭美国的思路,采用的很有可能是技术难度更小的挑衅者X的方案,也就是刚性共轴双桨加上尾浆的思路。

在军迷圈,随着最近十年来,中共开发出了直-10、直-20等直升机,有很多人认为,中共的直升机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美国了,我将在接下来的一集节目,和大家详细讨论一下,中美的研发水平差距到底有多么大。

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vjPE-4XnyqBBuxhXshSAw
订阅Youmaker频道:https://www.youmaker.com/c/tansuo
订阅探索时分Telegram群组:https://t.me/jiemishifenchannel

探索时分》节目组制作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