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芩:我在中国和英国看病

去年八月底我检查出患了乳腺癌,求同学帮忙住进了省肿瘤医院,接着发生的事情让我着实不解,目瞪口呆。

我被分在三人一间的病房,住靠门口的一号病床。先前住在这张床上的患者还没有出院,我只好每天晚上回家,早上再回来做一些检查。听说每个患者最起码要和前面的患者在一张床上共用三天,这还得托人才进得来,所以,即便是这种待遇也都感激不尽了。

接下来就盼早一天能做上手术,当时只感觉瘤体天天在增长,忧心忡忡请求医生尽快安排手术,可是医生告诉要等排号。心情极度焦虑和烦躁的我只得四处找关系,终于人托人找到了负责排号的,我的手术终于定在了9月7日。

没住进医院前就听说了医生收红包的事情,可那毕竟是听说,没有亲身体验,也是半信半疑的。我想如果真需要给就等手术那天再给吧,给早了咱也不好意思,还怕人家不要呢!弄得自己还挺没面子的。就在这当口我同学来看我了。他问我红包给没给?我说没好意思给呢。同学一听就急了:“你怎么还没给呢!都什么时候了?你给晚了人家会不高兴的。”啊!原来是这样。

一提起给医生红包,同室二床的病友告诉我,她给医生包了2000元红包,给麻醉师500元红包。她仔细地向我介绍她的经验和理解,她说这钱花得值,多包点,医生高兴手术时就能好好给你做。三床病友这时又补充说:“手术这事就医生自己说了算,你给的少,他要是不满意了,把那癌细胞给你留点在里面,过两年复发了,转移了,你是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顿感茫然。

给病人动手术是医生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是他的本职工作,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而今天解读起来竟然变得这么苍白无力。性命攸关,在不情愿中,我还是硬着头皮用信封装了1000元,在医生的办公室把信封扔在了他的抽屉里并一再叮嘱他收好!收好!

第二天,我盼望医生能感激我给他的1000元红包,也希望他能和我谈点他会尽力、让我安心做手术等等类似安慰我的话。可是医生一直没顾上搭理我,渐渐我开始忐忑不安:是不是嫌我给的少了?三床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你给少了,说不定人家不高兴给你留点在里面,你找谁说理去?我后悔莫及,我为什么不给包2000 元。听患者讲还有给3000元、5000元、甚至更多的。更可怕的是同室的病友又给我讲述了临室一患者因家里实在没钱,没给医生和麻醉师包红包,手术没做完,麻醉就过劲了,疼得乱叫。还有一个老大姐和我讲,她原来也是给医生1000元,后来见到一个手术后推回病房的患者疼得直叫,一问也是没给钱的,她吓得马上买了一条大中华烟给了大夫。

我尽管不能理解医生的所为,但事实就这样有力地说服了我。我不敢怠慢,也效仿那位大姐,买了一条大中华香烟交给了我的主刀医生,又给了麻醉师500元。医生和麻醉师收红包已大言不惭,不给肯定不行,给少了还不高兴,不怪这些外科医生住着豪华别墅,上班开着高档轿车。

术后医生还是没向我详细介绍病情以及术后需注意的恢复事宜,每次换药也是急急匆匆。现在我的刀口及周围大面积高低不平,经常疼痛,我不知我的红包起了什么作用。更滑稽的是出院后一次去找我的主刀医生,不在医院,一打听,原来去市里开人大代表会啦!每天收红包几千,竟然能当选上市人大代表,真是令人费解!在中国这类事情已是见怪不怪了!

半年后,我来到英国女儿家探亲,在英国一家医院做复查,又是一番感受在心头。一走进医院,工作人员的热情、真诚令人感动不跌;干净优雅的候诊环境让你倍感舒心;医生的高度敬业精神令你敬佩不已。

中、英两国截然不同的医疗作风,昭示着不同社会体制的优劣对比,以及不同社会文明的精神反差和公民道德修养的鲜明对照。

在中国和英国的看病经历所形成的两种绝然不同的感受在心头交织碰撞,令我为之感叹!感叹!!再感叹!!!

--转自《大纪元》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