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片】北京上访村-东庄纪实(二)

【新唐人2010年5月24日讯】我们一到,便被一群衣衫褴褛、满面倦容,或提或背着破包的信访群众簇拥进了一排拥挤昏暗的小屋。屋外的过道其窄无比,再加上堆满了几十号人吃饭用的锅碗瓢盆,更显得杂乱无章和拥挤不堪,地面非常潮湿,稍微不小心便会滑倒。侧身挤进屋内,屋里的光线很差,不通风,更没暖气,还有一种怪怪的味道,在不到20平方米、高不到5米的屋子里用砖头和木板搭了两层大通铺,住了差不多有20多人。通铺上铺着各式各样的垫子、毯子、被子,脏且不说,其中夹杂的味道就足以让人窒息。由于人满为患,吃的、穿的什么都往床上放,天花板上还绑了一根绳子,挂满了换洗的衣服,感觉空间已被用到了极限。

这就是“刘老板”开的旅馆,2元至3元钱一个晚上。“刘老板”也是上访群众之一,开旅馆的目的一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计,再则是为了让上访者有个住的地方,有时也救济一些确实走到生命边缘的人。

小“旅馆”仅有两个炉子──一个烧水、一个做饭,再加上一个露天的案板和饭桌,所有住在这里的人轮流用它们做饭。我看到一个老者还在吃前一天中午做的菜,他曾是辽宁大学的首届毕业生,当年被打成右派,平反后,被追加“二等甲级伤残军人”待遇,可政策到今天也没落实,他就上告,结果后来连房子都被收走了,为了讨回公道他开始上访,如今上访的路已经过18年了,仍然没有结果。他告诉我们,前两天,他就住在大棚里,后来被拆了,他就住进了这里,到市场上捡些大白菜叶子,做菜就着馒头吃。

本来我们打算在上访群众的聚居地四处看看,再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状况,毕竟千里迢迢来北京上访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下这个决心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支撑着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等待一个并不确定的未来?

但是当我们被群众包围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交谈几乎无法进行,更多的只能是听他们的倾诉。在“刘老板”的维持下,“诉状”及厚厚的材料递到了我的手中,有的几年、十几年下来已经是一大包了,我们根本没法一一细看。对于这些厚厚的诉状,我们开始并不打算接受,因为我们接受这些材料于他们的案子不会有丝毫帮助,但是上访的材料还是如雪片般飞来。

“孩子们,你们就拿着吧,我们现在是想送出去都没有地方送啊。你们拿去就算是作为你们课堂之外的一个案例分析分析,我们也心安啊。”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大婶如是说。

大部分的案情原本都很简单,罪责也很明显,但因地方公检法或地方政府领导过失、受贿、包庇、纵容罪犯,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并最终使矛盾转化为“官民”矛盾。

“你有理,我有权。”这是一个地方干部的公理。

“公正?你到哪找公正去!”这是一个地方纪委的答复。

“没钱?没钱你打什么官司啊!”这是一个地方法院的答复。

这样的回答让他们不甘心,所以他们就踏上了上京告状这条漫漫长路。

北京上访村 – 东庄纪实(二)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