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论“官逼民反”的中国群众抗争

【新唐人2012年7月14日讯】(新唐人记者何雅婷综合报导)今年以来,中国大陆频发大规模民众群体抗争事件,而中共当局在处理大规模民众聚集事件时的态度,比之于以往也略有松动。于是有舆论认为这是中国公民社会兴起的迹象。日前,有港媒表示,有鉴于中国地方史的记载,大陆目前爆发的民众抗争,有别于根植于成熟的公民意识的“公民社会”,绝大部分只不过是官逼民反,而这样的“民反”甚至可以演变成革命。

中国大陆目前频频爆发的群体抗争是官逼民反

香港《东方日报》7月14日发表评论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国大陆爆发的大规模民众抗争事件形成的规律。文章表示,首先是地方政府贪赃枉法,或拆迁占地,或兴建高污染的工业项目,且高调压抑反对意见,因此引起群众反对,而当局愈是镇压反对意见,民众的反对便演变成抗争,几十人开始会逐步扩大,至成千上万人。

而地方官员的习惯反应,往往是增强武力镇压,结果一旦伤人,抗争便会激化,甚至演变成暴动。最终是省政府或中央政府介入,采取一些退让措施来消解群众愤怒而终结。但如果抗争事件涉及的只是几十人,便早被中共当局者镇压掉。

文章表示,有海外舆论说这是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但如果熟悉中国地方史就会发现,现时的中国民众多抗争,绝大部分是官逼民反。

评论认为,这些抗争可以是中国公民社会的起源,但公民社会需要民众有成熟的公民意识,公民社会还涉及法律和政治上的公民权利,与现时农民的地缘血缘因素有差别,与城市居民就拆迁的一事一争也不同。而当前爆发的这样的“民反”是可以演变成革命的,就看当政者怎样处理。

何为公民社会?中国能否诞生真正的公民社会?

维基百科解释称,所谓公民社会是指围绕共同的利益、目的和价值上的非强制性的集体行为通常而言,它包括了那些为了社会的特定需要,为了公众的利益而行动的组织,诸如指慈善团体、非政府组织(NGO)、社区组织、专业协会、工会等等。近代公民社会含义往往是相对于国家政权而言的,指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经济生活。

在中国,由于翻译的原因,公民社会这一术语被广泛地错误理解。因为英语中的Society不仅有社会之意,还有团体的意思,因此翻译为公民组织或公民团体更为便于理解。

文章“‘大嘴公民’姚晨的意义”评论表示,公民精神是植根于日常生活中的理解、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的实践热情、思维方式与政治素养。公民关心周围发生的一切不是出于看客心态,而是因为它们都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用公共精神来考量和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利益,是基本的公民伦理。

市场经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公民社会却向往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因此,尊重公民意见甚至比提升GDP更重要。

评论认为,互联网时代,人民不再“道路以目”,而微博作为自发媒体已渗透进日常生活,“使人们在即时、便利、平等的互动中,集结成公民自发、社会自治的力量。”

但也有海外评论人士认为,只要中共还在掌握对中国的统治大权,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在中国诞生。

该评论人士表示,89年的六四血腥大屠杀和对信仰真善忍的法轮功修炼者的残酷镇压,以及对民间维权个体的无情迫害和对互联网、微博的严厉监控都说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以嗜血、残忍、暴力为主要特征中共专制集团,不可能允许中国人真正地“在即时、便利、平等的互动中,集结成公民自发、社会自治的力量”,更不会允许这种要求摆脱其独裁政权控制的“公民自发、社会自治的力量”发挥正常的作用。

而中国民众公民意识的日益觉醒,和参与群体维权事件的热情与勇气的爆发式增长,都必然与中共统治集团的极权利益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冲突在所难免而且只会愈演愈烈。只有彻底解体中共,中国社会才有起死回生的契机,也才有可能诞生真正的“公民社会”。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