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昭:击毙周克华 “刁民”质疑显社会共识

【新唐人2012年8月15日讯】杀人狂徒周克华被击毙的消息传出后,按说老百姓应该是松一口气,不过,质疑的声浪却是汹涌而来。国内的论坛上有人发帖说,这些刁民,当局说击毙了就是击毙了,怀疑什么?不过话一出口便遭到众网友围攻,称发帖者是五毛。那么,民众的质疑有没有道理,背后又说明了什么?我们来连线时事评论家文昭

林澜:文昭您好。

文昭:林澜你好。

林澜:在警方发布消息说周克华被击毙以后,网络上迅速的掀起了一片质疑,就光在微博上有关于周克华死因疑点的讨论,在2个小时内就超过百万条。那么以政府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是不是挺尴尬的,抓不到被质疑,击毙了也被质疑?

文昭: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网民,政府说什么他们就怀疑什么。我浏览了一下这些质疑,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被击毙者他的身份到底是不是周克华。这个怀疑背后的意思是,怀疑当局在动用了上万军警进行了几天的搜捕的情况下一无所获,可能会害怕受到民间舆论的谴责和嘲弄,于是找一个替死鬼出来充数。第二方面的质疑主要是关于官方所公布的周克华所犯的其他罪行,那些抢劫杀人案是不是真凶另有其人。这背后是怀疑当局来个死无对证,把过去一些没能破的案子统统算在死者周克华、被击毙的周克华头上,就算一起告破了,从而给自己减轻压力。大体上可以归结为这两个方面吧。

林澜:那就事论事地说,这些怀疑能不能成立呢?

文昭:有一些质疑看起来像鸡蛋里挑骨头,比如说:这个被击毙的周克华穿得很利索,没有亡命天涯者的狼狈像。但是有一些质疑是非常合理的:比如前几年发生的重庆哨兵遇袭案,这个事情要推到周克华头上就太牵强了。因为周克华作案需要的是手枪、是短枪,军人所用的长枪并不适合他。但是如果跳出“就事论事”的范畴来看,我觉得这些质疑背后是凸显了一些社会共识,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是,民间有一种共识,争功诿过是当局的一贯表现,凡是责任一定要缩小,凡是功劳就一定要扩大;第二方面是当局处置事件的动机、目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具体到它的手段做法,这些老百姓都非常熟悉了。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政府对于老百姓来讲是相当“透明”的。但是这里就体现出更为讽刺的一方面了:这个政府在老百姓的眼里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其实什么都没有穿,其实大家对它都非常熟悉了。当然,这也要拜过去政府那些非常恶劣的信用所赐。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政府,它居然还能够发号施令,还能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管制”,我想这在历史上、在其他国家都是不可想像的。因为政府一旦失去了信任,你说什么,老百姓就怀疑什么,你居然还能保住自己的位子,这也可以算是前无古人,当然希望后不要再有来者。我估计当局对这个事情的反应,接下来会进一步的所谓辟谣、然后深入开展所谓反网络谣言的行动,而不是去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种现象,它也不会用更开放、更自由的跟民间沟通的方式来化解民间的疑虑。但是我们讲当局这种“皇帝的新装”,什么都没穿、什么也没有,还要发号施令的现象,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它是不可以持久的,但是我想中共当局并不会从这件事情中吸取它应该得到的教训。

林澜:好,谢谢您的分析文昭。

文昭:谢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