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第451期(2014/11/30)

【新唐人2014年11月30日讯】【新闻周刊】第451期(2014/11/30)

提要
台湾民主选举 柯文哲:人民作主
香港雨伞运动 何去何从?
小镇大风波 弗格森裁决震动全美
人物写实油画回归 纽约曼哈顿开展

台湾民主选举 柯文哲:人民作主

2014年11月29日,是台湾史上最大规模的地方选举。选举结束,国民党在县市长中共获得499万0677票,40.7%的得票率,是国民党直辖市长民选史上,得票率倒数第二低,在县市长共22席次中,仅取得其中6席;民进党则在县市长战役中获得583万0106票,共47.55%的得票率,是民进党历届史上第二高,共获得13席次。而今次举行的九合一选举,全台眼光都聚焦在台北市市长候选人连胜文与柯文哲的对决。经过漫长的选战,素人柯文哲打败大连舰队连胜文,无党籍台北市长候选人柯文哲,以85万多票胜选。高度显示人民做主的力量,让执政党经不起放大镜的检验。另外,在今年三月的太阳花学运以后,学生经历学运后,了解到自身与政治的连结性,选举思维不受到政党分野所限,参与政治的动机也愈来愈强,也是影响这次选举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台北市市长候选人柯文哲大胜对手连胜文。

柯文哲的当选感言一开始就是感谢全民参与公开透明的政治理念,他相信“民主就是人民作主”。

台北市市长当选人柯文哲:“选举过后台北市民都是一家人,每位市民都是鞭策柯文哲的力量,今晚请带着平安喜乐心情回家睡觉,明天早上太阳升起时开始工作。”

“柯文哲现象”引起外界高度关注,许多政治观察者开始分析他能获得选民青睐的原因。

跳脱传统的竞选模式,柯文哲也是第一位利用网路公开所有竞选经费支出细目,并在募款金额达到法定经费上限时,主动关闭募款账户的候选人。

柯文哲说,“经费够用就好,选举经费就像魔戒,毫无节制的花费,只会造成选举风气的败坏。”

面对拥有丰沛政党资源、家财万贯的竞选对手,柯文哲没有政党支援,没有财团支持,也没有竞选经费,柯文哲在这场选战关关难过。

台北市市长当选人柯文哲:“感谢台湾、感谢伟大的市民朋友,因为这些相信的力量终于让台北市改变成真。”

另一方面,国民党面临1997年以来最惨烈的一次失败,台湾行政院长江宜桦举行记者会,表示人民对政府不满的声音,已经透过选票清楚表达,他为此请辞下台。

中华民国行政院长江宜桦:“这次选举的结果,显示政府的施政未能获得民众的满意,而人民的声音也透过选票,清楚地表达出来。”

前北大法学教授袁红冰:“国民党的这次惨败啊,等于给了共产党统战台湾战略的一个狠狠的耳光,台湾人民告诉共产党,你们可以收买国民党的权贵,你们可以收买大财团,但是你们收买不了台湾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对于台湾国民党选举大败有感而言,他说,司法可以关住贪官,选票可以赶走庸官,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政治理想之一。

有分析认为,今年台湾大选可以说是太阳花学运效应的持续发酵,不止是对马政府团队的不信任,更是台湾民众用选票向中共说不的最佳见证。

台湾民众用选票证明,民主政治才是台湾民众的根,一个国家的美好前途,取决于优质的人民,而非某个个人或政党。

撰稿/黄千容 剪辑/黄千容

香港雨伞运动 何去何从?

台湾民主选举,对香港来说,是很大的鼓舞,香港正值非常关键的时期,被占据的旺角已经被清场。刚获得保释的“学民思潮”召集人黄之锋向媒体表示,香港“学联”和“学民思潮”不打算重新回到旺角。中共媒体和亲北京的港媒宣传,香港雨伞运动“失败”或“大势已去”。不过,评论人士表示,清场只能结束抗争的形式,而抗争本身并没有结束。雨伞运动已经产生很多成果,而且还将催生更多的抗争形式。

11月26号早上,在香港旺角出现一大批戴着红帽的人,声称协助原诉人清理障碍物。在场的民众质疑这群人是否得到有关单位允许,为此双方发生激烈口角。

学生领袖黄之锋:“我们希望他们(法警)可以解释,今天无缘无故,一群戴着红帽,看来是蓝带支持者(亲北京的示威者)来到这里清理现场。他们凭什么来清理现场?如何能证实他们是来清场的工作人员呢?”

随后,大批防暴警察介入,与现场民众发生多次推撞,一些抗议者被制伏带走。包括一直站在前排的学联副秘书长岑敖晖、学民思潮召集人黄之锋及和中文大学学生会外务秘书司徒子朗等人被拘捕。

法院执达主任与原诉人律师等人员在旺角弥敦道口宣读禁制令之后,警方开始清除路障。从画面中可以看到,警方在拆除路障时,也驱赶了现场的采访记者。

而在前一天,也就是11月25号,警方动员六千警力进驻旺角占领区位于弥敦道、砵兰街间的亚皆老街路段清场,与不愿离去的留守民众爆发冲突,警方动武压制、逮捕抗争者。

学联常委梁丽帼:“我们提出到底控罪是什么的时候,这个关系到我们到底是违反禁制令,还是警方纯粹是执行公安条例,警方绝对要解释清楚给现场人士知道他们可能要负担的刑责。”

香港立法会议员梁国雄:“今日警方到底在哪个时候接到申请禁制令的那班人要求你们来执法我觉得警方需要交待,是不是。”

现场:“解释、解释。”

现场有市民举标语抗议,及高举我要真普选横幅。

现场:“我要真普选、梁振英下台!”

连续两晚的清场冲突后,27号晚的旺角也相对平静。不过仍有大批市民在旺角弥敦道及西洋菜街一带行走。市民们聚集在西洋菜南街假日行人专用区的戏院附近“集体看电视”,不时呼喊“我要真普选”等口号,还做出好莱坞影片《饥饿游戏》中的手势,抗议警察暴力清场。警方则增派警员在马路边布防,以防市民走上马路。市民在28号凌晨陆续散去。

外界猜测,“学联”和“学民思潮”在旺角占领区失守后,会不会将运动“升级”。但黄之锋28号在电台节目中说,“双学”不会呼吁市民再到旺角占领,而是希望市民将诉求集中在政府身上,如果市民有政治诉求,应到金钟及铜锣湾占领区。

“学民思潮”召集人黄之锋:“更重要的是,我们争取普选,重启政改的决心依然是没有改变过。我依然会继续参与雨伞运动,依然会继续在占领区通宵留守,这件事是绝对不会影响到我的决心。”

据香港大学最新的民意调查,香港特首梁振英的民望较月初回升4.3分,最新评分为44.7分。市民对政府的满意率也回升至31%,不满意率大减11个百分点至40%。调查询问对占领运动的看法,有66%支持清场,赞成维持现状的,仅26%。

而理工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73.2%的受访市民,认为占领人士应该退场,因为运动影响到经济、民生。

香港时事评论员程翔:“现在是应该结束这个占领活动,(近)百分之八十的民意,已经要求退场。由于不退场,按照香港大学所做的民意调查,梁振英的民望不降反增,老百姓对占领造成的不便,这种怨气已经转移成为对梁振英的支持。”

中共《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等媒体,以及一些亲共的香港媒体,最近则纷纷报导,占中运动“大势已去”,或者说已经“失败”。

不过,评论人士并不这么看。美国“公民力量”主席杨建利认为,清场能结束的,只是抗争的形式而已,而抗争本身并没有结束。

美国“公民力量”主席杨建利:“虽然没有从具体上让中国政府和香港政府,在2017年港首的选举上面,做出任何具体的让步,但是这个运动已经成型。我相信雨伞运动将会以多种形式取代单一的占领形式,以不同的,更多样化的形式,能够持久的进行下去。所以说占中运动失败了,是完全错误的。”

中国问题独立评论员李善鉴指出,即使中共对占中运动的诉求做出让步,也是暂时的,很可能会继续出台另外的策略。因此,占中运动的真正意义并不是这些短期的目的。

中国问题独立评论员李善鉴:“我觉得这次占中最大的意义,就是在整个占中过程中,充分的让香港人看到了中共的本来面目。不仅仅是香港人,全世界,包括中国人在内,都在看占中如何发展,双方如何表现。”

目前,金钟及铜锣湾占领区仍然有许多民众留守,香港《苹果日报》引用注册社工熊百祥的统计说,最近两周金钟占领区的帐篷仍维持在2,100至2,200个,反映出占领者的决心。

据了解,金钟占领区目前正在进行一项“星期六运动”签名活动,希望效仿东德当年的星期一运动,以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令柏林围墙倒下。发起人Andrew对媒体表示,希望民众每周六戴上黄丝带,前往中环核心地区,表达争取真普选的决心。

面对政府的武力镇压、“反占中”人士的针锋相对、以及各种如“雨伞运动”影响民生的舆论。坐在烈日和大雨中的抗议者们仿佛有太多需要承受的能与不能,尽管外界不能确定占中运动的未来何去何从,但至少他们的平和与高素质全世界都看见了。

撰稿/黄千容 剪辑/黄千容

小镇大风波 弗格森裁决震动全美

本周一(11月24日)晚上,美国中部小镇弗格森的大陪审团裁决,对枪杀黑人青年布朗(Michael Brown)的白人警察威尔逊(Darren Wilson)不予起诉,让当地抗议者的极度不满,引发骚乱,震动全美。目前,威尔逊已经辞去警察一职。请看详细报导。

美国中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郊的一个小镇——弗格森,一夜之间成了全美关注的焦点。11月24日,人们都在等待大陪审团对这里发生的一起枪击案的裁决。枪击案发生之前就已经组成的大陪审团,由12人组成,包括3名黑人(一男两女)和9名白人(六男三女)。他们经过25天,从60个证人那里,听取了70小时的证词,最后在当地时间晚上八点由检察官宣布,不对开枪的警察威尔逊提出刑事起诉。

圣路易士县检察官麦卡洛克(Bob McCulloch):“大陪审团的责任是分清事实与虚构。在完整的、无偏见的、认真的检查了所有的法律证据之后,来决定证据是否足够对达伦・威尔逊进行刑事起诉。……很重要的一点需要再强调一次,他们是唯一的人,听了每位目击者的证词,检查了每一件物证。他们之间有对证据的讨论和争辩,之后做出了集体的裁决。在彻底了解证据之后,大陪审团审议了两天多,做出最后裁决。他们裁定,没有合理的原因起诉警官威尔逊,五项可能的指控都不成立。”

枪击案发生在今年8月9日,白人警察威尔逊开着警车看到18岁的黑人青年布朗和同伴约翰逊走在街道中间,就停车制止。但是布朗和同伴拒绝走人行道,三人争执起来。对于之后事件的情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描述。威尔逊在最近的电视访谈中声称是布朗先向他动手。

弗格森警察达伦・威尔逊:“(我说)过来一下。当时他转过身来,骂着问:你要干什么,砰的一声关上了我的车门。”

ABC新闻记者乔治・史蒂芬波洛斯(George Stephanopoulos):“他砰的一声关上车门?”

弗格森警察达伦・威尔逊:“是的。我推车门并叫喊让他后退,他又是把车门推向我,瞪着我。我回看他时,拳头就飞过来了。”

ABC新闻记者乔治・史蒂芬波洛斯:“他先出拳?”

弗格森警察达伦・威尔逊:“是的,他先出拳打在我左脸上。”

ABC新闻记者乔治・史蒂芬波洛斯:“有些目击证人说看到你在把他往车里拽。”

弗格森警察达伦・威尔逊:“任何对执法人员的培训都不会允许这样做。”

警察威尔逊坚称,他面对身高超过1米90、体重近300磅的布朗攻击,非常恐惧,开枪是出于自卫。

检察官在宣布的裁决中,对枪击过程也做了描述。

圣路易士县检察官麦卡洛克:“他们互相争吵,当时威尔逊先生坐在汽车里,布朗先生站在车外驾驶侧的车窗旁。在争吵过程中,警官威尔逊坐在车里开了两枪。布朗先生沿着康菲尔德路跑,警官威尔逊追赶。在康菲尔德路和寇珀溪街路口附近,布朗先生停下来,转身面向警官威尔逊。警官威尔逊也停住了。在麦可・布朗逼近警官威尔逊时,警官又开了几枪,麦可・布朗受到致命伤。”

而抗议者认为,布朗没有携带武器,不应该被开枪打死。三次尸检报告显示,布朗身上至少中了六枪。包括布朗的同伴约翰逊在内的一些目击证人表示看到布朗当时举起双手,但是这种说法未被采信。

圣路易士县检察官麦卡洛克:“很多麦可・布朗枪击案的目击者的证词自相矛盾,也与物证不符。有些证词完全被物证否定。”

警方处理案情的方式也让抗议者感到非常不满。弗格森警方在枪击案之后陆续公布了员警威尔逊受伤的照片,以及案发之前布朗和同伴约翰逊曾经在一家便利店抢劫了一包价值48美元的香烟。而且对布朗的尸检结果显示,几个小时前他还吸食过大麻等毒品。抗议者认为这些是有利于警方的一面之词,是在诋毁已经被枪杀的布朗的声誉。

有司法界专家认为,威尔逊是因为看到布朗穿越马路而拦住他,并不知道布朗抢劫了便利店,但是这次抢劫会影响到布朗对警察的反应。

对整个枪击案,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解读。

纽约居民尚恩:“我认为那样做不对。即使那孩子做错了什么,也要公正对待,无论怎样。”

纽约居民玛丽:“我理解这个家庭受到的打击,但是另一方面反应引起的骚乱,只能伤害他们自己和社区,现在是社区应该合作的时候。”

在大陪审团的裁决结果公布之后,弗格森发生了持续数天的抗议以及骚乱,他们认为应该起诉白人警察威尔逊。抗议者至少在弗格森引发了十几起纵火案,一些商家也遭到抢劫,抗议者还向警方投掷石块。在美国的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城市也有抗议者示威,呼喊“举手投降,不要开枪”,反对警察过度使用武力。整个事件震动全美,引发各媒体对种族问题、司法独立和人权等问题的各种探讨,以及很多人的深入思考。枪击案之后,FBI介入调查,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Eric Holder, Jr.)还亲自到弗格森了解案情。

身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的欧巴马,也表达过对布朗的同情。白宫还特别派了三名官员去参加布朗的葬礼。对于弗格森枪击案之后再度被广泛关注的种族问题,欧巴马也出言谨慎。

美国总统欧巴马:“我们要认识到,这不只是弗格森的问题,这是全美国的问题。近几十年我们在种族关系方面有了巨大的改进,我自己就见证了这些。…但是我们也存在问题,抛开这次具体裁决不说,也存在让人们感到法律被有选择的使用。我不认为这是常态,也不认为这是大多数。”

不过,根据美国司法独立的原则,检察官与大陪审团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出于公众压力而违背司法精神。公众情绪与行政部门、甚至总统的意见,都不能影响正常的司法。欧巴马总统也呼吁抗议者尊重法律,保持和平。

美国总统欧巴马:“我们的国家建立在法律基础上,所以我们要接受大陪审团的决定。有些美国人同意裁决,也有些美国人感到失望甚至愤怒。这个反应可以理解,但是我与麦可的父母一样,希望对裁决的抗议能和平进行。”

感恩节过后,弗格森小镇已经趋于平静。而作为一个多元社会,美国三权分立的制衡制度,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也会继续保持下去,让整个社会在突发事件之后,回归正常的秩序。

撰稿/胡志华 剪辑/张琳

人物写实油画回归 纽约曼哈顿开展

感恩节才刚过,吃喝玩乐之后,接下来带观众朋友们来个艺术飨宴,跟着我们的脚步走近文化,与艺术对话。致力于恢复传统东、西文化的新唐人电视台,即将在下周(12月2日开始)为观众朋友们举办一场为期五天,别开生面、与众不同的画展。画展开幕当天同时举办参赛画家们期待已久的《全世界人物写实油画大赛》颁奖典礼。

本次画展将展出的50幅作品,是第四届新唐人《全世界人物写实油画大赛》的入围作品,是从20个不同地区和国家参赛的160余幅画作中精选出来的。

评委会主席张昆仑教授:“今年的作品的质量特别好。像这些作品,作者是经过了多少年的刻苦训练,他才能达到这一步,他才有这样的技术。”

今年是新唐人电视台第四次举办“全世界人物写实油画大赛”。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首次接纳西方参赛者的作品。不少入围的画作出自西方画家之手。

评委会主席张昆仑教授:“这个作者画得非常好,而且他的东西非常清新,在海边。你看了这两张画之后,是不是像呼吸新鲜空气一样,很干净。”

无论是电影界、小说界还是绘画界,不乏技术娴熟的作家,然而最让艺术家们伤脑筋的,便是创作灵感。美妙而又富于内涵的境界是那样难以触摸。

评委会主席张昆仑教授:“现在全球性创作饥荒,在现代思潮的冲击下,在商业运作的影响下,再加上人类道德的下滑,真正的、既有内涵,又很讲究形式的完美得艺术作品很少。像这在次大赛总选出来的作品已经不多见了。”

《全世界人物写实油画大赛》要求参赛画家采用西方古典传统或正统学院派写实技法,通过人物表现各个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理念。

评委会主席张昆仑教授:“回归传统写实的手法,因为这是神留给人类的正统艺术。表达各个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理念。(如果太长,后面部分可删减)艺术应该做到,让人们看过之后真的能够收益,能够心灵开阔,能够更高尚。通过艺术提升道德,走向光明。”

油画大赛经理竹学叶:“我想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就是把纯真、纯善、纯美,这种有益的文化,通过我们的工作,给他展现出来。这个过程就像历史大潮一样,真正的金子就会沉淀下来,败絮可能就会被冲刷走了。”

第三届参赛画家Shirley Huang:“我觉得新唐人搞这个活动,我觉得很有体会的一点就是说我们宣传美好的东西,把一些真诚的,其实我们画的人要画得让人有一种震动的感觉真是不容易,不光是你内文化的修炼,还有你的技巧,都是需要很长时间,但是这样一个平台给我们一个方向去努力,是好事情,我为这个鼓掌。”

人物写实油画大赛既是展示作品的平台,更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传统写实派画家的交流园地。组委会每年都会为参赛画家安排许多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现场素描以及安排画家间的交流等等。

每个作品都有自己背后的故事,好的作品带有好的能量。观众朋友,如果您有心见证一场传统艺术的复苏,一定不要错过参观展览的好机会。新唐人人物写实油画大赛入围作品展将于12月2日至12月6日在纽约曼哈顿西43街4号画廊举行,免费入场。

字幕:新唐人人物写实油画大赛入围作品展
12月2日-6日(免费入场)
4 West 43rd Street
New York, NY 10036
现场备有历届入围作品画册供选购

撰稿/卓心缘 剪辑/宁俊兰 采访/艾伦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