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启明:崩溃三部曲 雷锋 雷政富 雷洋

雷洋案沉寂半年后,官方对涉案警察终于给出了一个不出乎意料的荒唐审判。从检察院的通告和答记者问看,无非在强调雷洋确实是嫖娼,即使遭到了“手臂围圈颈项部、膝盖压制颈面部、摁压四肢、掌掴面部、手铐约束”等强制措施,也只是因为雷洋当晚吃得太饱了、导致吸入呼吸道致窒息死亡;雷洋不配合执法,而警察在案发后有认罪、悔罪等表现,因此可以不受刑罚。天下人都知道,雷洋死得不明不白,官方的几次通报都完全违背常理,但官方依然敢于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意孤行。明摆着一副“我就不要脸了,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流氓姿态。

雷洋案不是个例,此前的夏俊峰案、贾敬龙案的审判均如出一辙,那就是凡是官民之间的冲突,无论草民如何正当防卫,只因他们对“稳定大局”造成冲击,因此必然会被判死刑。在此,法律像个婊子一样,可以随便玩着花样来迎合官方的姿势要求。正义无所作为,而邪恶无所不为,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常见现象了。

老天象是开了个玩笑,让雷人的事情总是出现在雷家人身上。从雷锋的道德旗帜,到雷政富的腐败淫秽丑剧,再到雷洋的冤死,无不在宣示着“顺我者昌,逆我者嫖娼”的极权逻辑,而雷锋、雷政富、雷洋则成为极权社会走向崩溃的三个阶段的标准性人物。

暴力和谎言是极权统治的两大基石。用暴力让民众恐惧,用谎言让民众诚服,当谎言被揭穿,就以暴力来恐吓。当天朝极权体制初步确立的时候,为了满足民众对于“新社会”的各种美好期待,就开始编制着各种“高大上”的谎言。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共产谎言让全国民众陷入歇斯底里的疯狂状态,而雷锋精神正是配合这个大谎言所设立的一个标杆。

雷锋本是个比较正常的小伙子,有着常人同样的情感和优点,如爱美、爱酷、爱姑娘、爱助人,但是在当时伦理道德彻底崩溃的社会环境下,他被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不近人情的道德标杆,以此来满足甘受奴役、无法反抗或者不会反抗的民众的理想需要。

读过奥威尔的《动物庄园》的朋都应该记得其中一批累死累活的老马,那批老马为了所谓的“庄园”事业而累死,死的心甘情愿,最后被塑造成了典型,让一群动物们心甘情愿的接受统治。雷锋就是这样的“老马”,做革命的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做革命的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都恪尽职守。这种奴化精神,正是强迫人民牺牲个人权利,对极权体制俯首贴耳的必要。

极权体制没有权力监督制衡机制,因此从极权体制确立开始,权力的滥用、贪污腐败等便与之相影相随。发展到中后期,这种权力的滥用便是无所不用其极,而贪污腐化便成为全面性的现象。权力寻租、卖官鬻爵、女色行贿等各种丑行盛行于这个时期,雷政富正是这一全面性腐烂阶段的典型代表。雷政富除了一副雷人的长相之外,除了那12秒的雷人情节之外,他不必花费200元钱去嫖娼,自有美女赵红霞主动送上门来。作为报酬,雷政富“借款”300万元给献美人的肖烨,还把一处整治和改造工程交给肖烨的公司承建。即使如此,雷政富也不用被处死,据说其在服刑期间有有“悔改”表现,获3次记功行政奖励,被“依法裁定”减去有期徒刑十个月。

雷政富、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苏荣等,不查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好人”,一查都摇身一变为流氓。各种雷人的权色交易一幕幕呈现出来,包几十个二奶都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口味;贪污程度一个比一个严重,到目前为止,民政部长李立国以2000亿元摘得贪污“头等奖”。

为了延缓全面溃烂的极权体制的寿命,他们开始祭出“反腐”的大旗,说什么“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想以此再次树立道德的光辉,赢得民众的好感。他们混淆政权与国家的关系,将政权与国家捆绑在一起,将民众与政权捆绑在一起,企图让民众“时日曷丧,吾及汝偕亡”。

极权社会后期,经济逐渐走向溃败,社会两极化持续加大,谎言被一个个揭穿,真相一幕幕展现在民众的眼前。随着官民冲突的日益激烈,民众的反抗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加。此时统治者会撕破“伟光正”的道德遮羞布,紧紧抓住、控制社会资源,赤裸裸的靠暴力机器与民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

极权体制会一次次挑战民众的承受底线,他们可以无视社会的呼声,制造出一个个惨剧来试探民众,至于法律、道德、舆论等统统都是儿戏而已。所以,在夏俊峰案、贾敬龙案、雷洋案上,事情过程、真相都无关紧要,紧要的是他们的行为会形成“蝴蝶效应”,直到彻底葬送极权体制,这便是“雷洋们”必须死亡的原因。

但“残暴压制”对于极权体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维持暂时的苟延残喘,终究会在民众强烈的愤怒声中土崩瓦解。越是声嘶力竭的压制,其实越是虚弱不堪,就如龚自珍所说“将萎之花、惨于槁木”。

曾国藩有一段名言,说是社会崩溃之前,必有三大征兆:“一,无论何事,均黑白不分;2,善良的人,越来越谦虚客气;无用之人,越来越倡狂胡为;3,问题到了严重的程度之后,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默认,不痛不痒,莫名其妙地虚应一番。”曾国藩死后20年,满清灰飞烟灭。于今,这种颠倒黑白、扭曲是非的倡狂胡为正全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天朝的崩溃还会远吗?

──转自《微信》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