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漫话“改革开放”与中国人的幸福感(2)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国民的幸福感是高是低,跟食品消费无疑有很大关系。那么“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在这方面是个什么状况呢?

无可否认,“改革开放”后,困扰中国多年的吃饭问题已基本解决,今天,大多数人不但吃得比以前饱,而且更比以前好,这是事实。不过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做食以安为先。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国人今天的吃那就实在不敢恭维了,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在惊人地倒退。多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频率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什么“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简直让人防不胜防,神经紧绷,心生恐慌,甚至“谈食色变”。

有网民调侃道:

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
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
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
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马林
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
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
今天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
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
日本人的口号:一天一杯牛奶振兴一个民族
中国人的口号:一天一杯牛奶,震惊一个民族

毫不夸张地说,食品安全如今已成了高悬在中华民族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上面这个广为流行的段子,正是对这种现状的生动写照!

2011年,有感于日趋恶化的食品安全现状,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和34名网路志愿者创办了全国首家有毒食品警告网站——掷出窗外网,收录了全国有明确来源、有受害者的近3,000条记录。网站成立后迅速串红,一年来点击量突破19万人次。2012年5月4日,因为两小时内出现了25,000多人次的超负荷流量,网站一度瘫痪。之后的7个小时内,工作人员不得不更换服务器。

打开这个网站,首页是一幅“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图”,用不同颜色展现了从2004年到2011年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的演变形势。图中显示,2004年地图上仅呈现有4个深红色的食品安全问题区域,2011年发展到11个,长江以南地区几乎“全军覆没”。短短一年内,这家网站搜集到的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报导已多达2,337篇,仅2012年5月份3天中就更新了6篇。

食品安全的不断恶化,对国人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最令人担忧和愤怒的是,不安全的问题食品不仅危害成年人,还在危害我们的下一代。全世界每年因食物污染致死的5岁以下儿童亡不过300万,而按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在《可怕的死亡定律——中国人各种非正常死亡均占世界的70%以上》中的计算,中国每年因食物污染致死的5岁以下儿童竟高达210万(注1)。

连尚在繈褓中的幼儿也都成了问题食品的受害者。广为人知的“大头娃娃”便是他们中的典型。

据大陆媒体报导,近年来,由于劣质奶粉奶充斥各地农村市场,误食了这种奶粉的婴儿有的出现了头大身小、浑身浮肿的症状,人称“大头娃娃”。其中尤以安徽阜阳最为知名。

2005年4月,央视国际曾报导说,一度泛滥阜阳农村市场的劣质婴儿奶粉,已经残害了六七十名婴儿,至少已有8名婴儿死亡。这些鲜花般娇嫩的幼小生命,刚来到世间几个月就这样枯萎、凋谢了,给一个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以无情的打击。

记者翻开阜阳市人民医院2003年以来的《住院登记簿》,上面用刺目的红笔记下了一个个死于“重度营养不良综合症”的婴儿的名字:林乐,4个月,颖上县关屯乡;刘阳,4个月24天,涡阳县高容镇;李强,3个月,太和县双浮镇;马长远,2个月,吴毛毛,4个月,都来自颖上县耿棚镇;李城市,8个月13天,临泉县吕寨镇;刘欢,40天,阜南县三塔镇;周龙翔,4个月,利辛县早集镇。这8个婴儿是在医院死去的,所以有记录。而有一些被收治的“大头娃娃”,家人看到没法治或无钱治,就放弃治疗出院了,这样回家的一般活不了,医院没办法统计。

试想,身为中国人,每天都在担心自己吃的东西不安全,你会幸福吗?

注1:引自《我国食品安全与食线性疾病控制对策》,转引自北明《中国冥路》。

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