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孤独? 试试读书吧!阅读是最好的娱乐

有时候难免一个人。此时,觉得孤独?还是好好享受难得的片刻清闲?啜饮一杯咖啡看着窗外蓝天白云;让整个大脑放空,静静聆听轻柔乐音。不妨此时恣意翻开一本书,让书本帮助你忘却焦虑,暂时抛开工作、学业一切纷纷扰扰,一个人阅读也能自得其乐。

在我们幼龄牙牙学语时,长辈们就迫不及待教导说话识字,父母愿意投资鼓励孩子们多多念书,读书确实有许多好处。宋朝《劝学诗》提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意思是只要努力读书,就有更多机会达成自己梦想。

心情不好时,阅读可以平稳情绪;遇到难题时,阅读可以帮助找到答案;感觉孤单时,阅读可以丰富心灵感受。阅读的好处可多着呢!

一.刺激脑力

持之以恒读新东西,就是不断刺激大脑。大脑就跟身体细胞一样也需要运动,学习新知就是在运动大脑。人会随着年纪而逐渐老化,身体机能会老化,同理大脑也会老化,记忆力走下坡,经常刺激大脑让大脑保持活跃和精力,延迟或避免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和痴呆症(Dementia)

二.增长知识

阅读让我们学习古人传承经验与智慧,不用重新发明已经发明出来的东西,不会重蹈覆辙过去的错误。专业知识可以自我充实,专家把个人所学和经历写成专门书藉,读专业丛书就等同在向专家学习,用书本提升专业技能。

三.增进记忆力

小说和故事书情节总是引人入胜,大脑很神奇会有相对简单方法记住这些东西,而且是在读者心情愉快下有更好的记忆效果,自然而然记下点点滴滴。阅读是一个很好训练大脑记忆力的方式。

四,提升写作技巧

奥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研究证实每天阅读词汇和词组,脑子里就会充满阅读学会的新字。读越多学越多,字汇量渐渐扩增并且学会怎么使用。多接触写得很好的作品,观察起承转合、流畅度和作者的写作风格,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写作方面有明显进步。

阅读内容没有设限会接触各种文体体裁和包罗万象的资讯,例如诗、散文、小说,对写作训练很有帮助,同时吸收到各种资讯来丰富自己写作内容。

五.改善专注力

使用网路是多数人每天会做的事,注意力经常被数以万计的网页吸引,平均五分钟就可能分散做事的注意力,改成去收发电子邮件,网路聊天(skype)或是推特(twitter),或是脸书(Facebook)或是漫不经心滑手机,造成学习、工作产能降低,就像注意力缺失症(ADD,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没有办法专心把一件事做好。

阅读是一心一意投注在书本,如果是研读艰深专业更需要专心,心无旁骛,就像解数学习题一样认真。

六.激发想像力、灵感和创意

小说和故事书很容易让人融入里面剧情,读者脑中想像书中描述的画面,想像后续发展,很多人喜欢阅读是喜欢像入戏那样的感觉。

此外,思绪枯竭可以多多阅读找灵感,养成平时阅读习惯,可能因为作者一句话而有所感触,突然间灵感涌现,产生新的想法而有新的作法,做出创新作品。

七.减轻压力、焦虑

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心思会投入书本内容,就像看电影一样,暂时抽离现实世界,忘记压力与焦虑的事。身心放松也会改善心情,减少忧郁。

八.强化分析思考能力

曾经看过侦探小说,在书还没看完自己就已经找出答案吗?有些书内容可以训练自己从细节中学习分析,用理性思考判断孰是孰非,抽丝剥茧找到解答。

书面文字一般都比口语表达有条有理,多阅读也是在训练逻辑思考,学习逻辑表达自己看法。

九.学习待人接物

小孩的童话书蕴含做人道理、礼貌、价值观,区别什么是社会许可的,什么是不道德不能做的。

写实的作品或小说,人物描述和言行会投射影响自己,让自己更有同情心、同理心,感同身受,学习站在别人立场的思考角度。

十.免费娱乐

如果觉得买书的费用是一个负担,最简单方法就是上图书馆。图书馆藏书丰富,各类主题包山包海,古典文学、诗、流行杂志、自传、宗教信仰、都会小说…举凡想得到的几乎都有,一定可以满足好奇心和想像力。图书馆不定期更换或增购新书,是永远读不完的书库。在图书馆阅读带来的快乐比看电影和其他娱乐方式更划算。

十一.阅读有感染力

孩子年幼会模仿长辈言行,父母希望孩子多读书最好是以身作则读给孩子看,引导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研究证明这样作法可以激励小孩阅读

阅读就像向“缺席的老师”学习,虽然没能见到老师面授,但是为人处事、烹饪厨艺、电脑程式、各种语文…方方面面都可以从书本中自学。书本方便好携带,电子书同样便利,没有时间限制随时可以自娱自乐。

宋朝学者黄庭坚曾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阅读可以丰富生活内容、自我成长、增进人际关系。

让阅读成为日常作息一部分,就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让书本成为好朋友,陪伴我们度过有意义的每一天。独乐乐不如开卷阅读,自由自在遨游五花八门、无远弗届的书中世界。

编译/王知涵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