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袁斌:中共怎样用党文化取代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征文大赛参赛作品

1949中共篡权当政后,不仅在政治上压迫民众,在经济上剥削民众,而且用党文化系统的取代传统文化,在精神上控制民众。

那么中共是怎样用党文化系统的取代传统文化的呢?

1
中国是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尽管到了近代,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已经式微,但它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并未彻底动摇,对于整个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仍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中共要用党文化系统取代传统文化,首先就必须彻底否定和摧毁传统文化。事实上它也正是这么干的。

传统文化以儒、释、道思想为根,所以中共否定和摧毁传统文化的第一步就是清除他们在世间的具体体现──宗教

中共刚一建政,旋即就拉开了镇压传统宗教的大幕,全面取缔会道门(即当地的宗教及帮会组织),毁寺焚经,强迫僧尼还俗,对其他宗教场所的破坏也从未手软。在中共的暴力镇压下,原有的各种宗教团体相继被瓦解和改造,佛教界、道教界真正的精英被镇压了,剩下的很多还了俗,还有很多是不公开的共产党员,专门穿着袈裟、道袍和牧师的袍服歪曲佛经、道藏、圣经,从这些经典中为中共的政治运动找根据。通过镇压传统宗教,中共的思想体系被确立为唯一合法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被正式确立为唯一合法的精神信仰。

1949年以前,中国大约有200万知识分子。作为“士大夫”阶层,知识分子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他们的思想对民间意识形态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共要否定和摧毁传统文化,当然不会放过他们。为此,中共建制之后,一直对知识分子进行打压,经过批胡风、反右派、文革等一系列政治运动,作为传统文化承载者的“士”阶层,可以说在中国已不复存在。有道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承载者,传统文化还能存在和传下去吗?

对神的信仰和以“仁义礼智信”为主体的道德规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和精髓所在,而在中共的统治下,前者被视为封建迷信,后者被当成封建糟粕,一同被扣了上 “腐朽没落”的帽子,统统都被批倒批臭打翻在地,谁敢继续信守和宣扬它们,谁就会倒楣,谁就会遭到迫害。对有神论和传统道德规范的这种捣毁砸烂,犹如釜底抽薪,是中共对中国传统文化最致命的一击。

毁坏文物是中共摧毁传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在文革时的“破四旧”中,不知有多少知识分子珍藏的孤本书和字画都被付之一炬,或被打成纸浆。这些中华文化之精华经过数千年的承传积淀,一旦毁去即无法还原,但中共却以“革命”的名义毁得理直气壮。

试想,中共把中国人思想里的传统文化清空之后,再把党文化装进去,从而系统的取代传统文化是不是就轻而易举了?

2
那么中共是怎样把党文化装进国人被清空的思想里去的呢?

首先就是全方位的宣传党文化。什么叫全方位?就是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书籍、杂志、网络等各种传播手段,铺天盖的持续不断的宣传党文化,让中国人无时无处不被笼罩浸润在这种文化的舆论氛围之中。为此,中共始终强调新闻出版要坚持和贯彻党性原则。

什么是新闻出版行业的党性原则?简单的讲,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坚持为政治服务,党要宣传什么就宣传什么,一切围绕着党的意志转。对新闻而言就是要成为“党的喉舌”,对出版而言就是要成为党的“齿轮和螺丝刀”。以新闻为例,毛泽东提出,党报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成为党联系群众的纽带;邓小平主张,“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江泽民强调,新闻工作者必须讲政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确保新闻舆论宣传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

坚持和贯彻党性原则的结果,不可避免的导致了新闻出版行业的泛政治化,这也正是中共所需要的。毫不夸张的说,在1949年之后的中国,无论你翻开报纸还是书籍,打开电视还是收音机,你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东西几乎无处不渗透着党文化,区别仅仅在于具体内容、侧重点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罢了。这种状况在十年文革期间更是达到了巅峰造极的地步。

是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都不会忘了一本书:《毛主席语录》。这本毛泽东名言警句选编本堪称是中国发行量最大读者最多的一本书,上世纪60年代,累计发行了50亿册,其中,国内外各种版本多达500余种,仅外语版本就有40多种,不仅风靡全国,而且流向了世界。因为《毛主席语录》最流行的版本是用红色封面包装恶,又是红色领袖的经典言论,所以被称为“红宝书”。文革中,中国人几乎人手一本“红宝书”,有的人甚至有好几本。不仅如此,中国人在报纸上读的最多的,在广播里听的最多的,也都是“红宝书”里的“毛主席语录”,可见整个新闻出版行业当时被党文化染的红到了何种程度。

改革开放后,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尤其是手机智能时代的到来,中共为了用党文化占领新的舆论空间,又开始大力发展除报纸、书籍、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之外的宣传党文化的新手段。如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今年第一天推出的官方App“学习强国”,内容多是官媒上的文章或者中央台新闻节目的片段,用户可以用它阅读官方媒体关于习近平的文字和视频报道,品味习近平的每日一言,温习习近平思想。按照中宣部的要求,中共党员必须下载和定期阅读这款app。为了督促党员使用“学习强国”,这款APP还特的导入了学习积分制,凡是每天登入就可获得1分,阅读一篇文章、观看一支影片也各得1分。如果阅读文章累计时间超过4分钟,再加1分;观看影片超过5分钟也可加1分。

试想,在中共的高压下,中国人长期浸润在这种充满党文化的舆论氛围里,读的是党文化,听的是党文化,看的是党文化,他们的思想里能不灌满了党文化吗?

3
为了系统的取代传统文化,中共不但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书籍、杂志和网络等传播手段大张旗鼓的宣传党文化,同时也十分重视利用文学艺术巧妙的推销党文化。如果说前者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向受众灌输党文化的理论、观点和资讯,以达到让他们接受党文化的目地,那么后者的主要作用则在于通过塑造党文化的艺术形象感染国人,以收到使他们在感情上认同党文化的效果。

为了利用文学艺术推销党文化,中共明确规定文学艺术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文学家也好,艺术家也好,创作什么和怎样创作都得听命于党的意志。与此同时,还精心打造了一大批所谓 “文化精品”,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为中共首肯的当属大型音乐舞蹈剧《东方红》。

《东方红》的上演被中共誉为“新中国文艺演出的最大盛事之一”。宣传媒体称,《东方红》聚集了30多名各个门类最杰出的艺术家,动用了3000多人的宏大阵容,采用歌、舞、诗三位一体的形式,以豪迈磅礴的气势和雄伟壮阔的场面,艺术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打倒军阀统治,赶走日本侵略者,埋葬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的壮丽辉煌、激动人心的光荣历程,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革命史诗中的艺术瑰宝和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时代经典,是建国后新中国文化艺术成就的集大成之作。

1965年,《东方红》又被拍摄成艺术影片,在国内外上映。从那以后,这台大型音乐舞蹈剧中的众多经典曲目,如《井冈山》、《八月桂花遍地开》、《飞越大渡河》、《长征》、《游击队歌》、《到敌人后方去》、《保卫黄河》、《团结就是力量》、《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歌唱祖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很快风靡全国,甚至传唱至今,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东方红》不但是周恩来亲自策划的,而且从开始排练到上演,事无巨细他都详细加以指导,以致被人称作“周总导演”。这种指导有艺术方面的,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把关”。其中他最为关心的是如何在这部歌舞剧中表现中共的诞生、秋收起义、遵义会议这几次大的历史事件。“东方曙光”是一场反映中共诞生的大歌舞,当时尚没有这方面的现成歌曲,周很是着急。时任文化部部长的周巍峙为此专门到音乐研究所找到了一首名为《北京吹来十月的风》的歌词。周看了歌词很高兴,认为它很好地说明了马列主义传播和中国革命的关系,也表达了毛泽东所说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官方说法。而作曲家李焕之参考二十年代群众歌曲的风格为这首歌词谱的曲子也很受周的赞赏。最后,周还亲自为这首歌设计了布景:天幕的左侧是光芒四射的马克思、列宁画像,在画像前同时升起两面旗帜,一面是党旗,一面是绘有毛泽东青年时代头像的红旗。在两面旗帜的导引下,行进着中共的队伍。

试想,文学艺术被中共控制之后,中国人从小到大,读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党的文学,欣赏的许多艺术作品也都是党的艺术,他们的内心情感能不浸透了党文化吗?

4
与民主国家不同,中国的学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不管什么年级,什么专业,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政治教育

什么是政治教育?说白了就是给学生灌输党文化,而且是全面的循序渐进的灌输。这是中共用党文化系统取代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容器,刚来到世间的生命,这个容器都是空白的,什么都没有,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容器里被装进什么,里面就有什么,装进去的是传统文化,里面就是传统文化,反之,装进去的是党文化,里面就是党文化。那么由谁来装呢?在一个人的儿童和青少年时代,除了家庭,最重要的就是学校。中共之所以一直强调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原因就在于此。

毛时代把政治教育置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即使到今天这一点也没改变。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3月18日,习近平首次召集全国大学、中学、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共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这两句话再形象生动不过的道出了中共对政治教育的看重。

政治教育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所谓的政治课,这门课是每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不能不学的必修课,只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体内容有所不同罢了。

以现今的高中政治课为例。按照中共教育管理部门的规定,这门课的性质是对高中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所谓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除了专门灌输党文化的政治课之外,政治教育还渗透在从小学到大学的各门课程之中,不仅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也包括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在内。而在文革时期,这种情形更是发展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且看1969年北京市中学试用课本《数学》第二册《第四章.简单图形》是怎么讲解几何图形的:

伟大领袖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让我们怀着无限忠于毛主席,无限忠于毛泽东思想,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深厚阶级感情,剪个“忠”字表忠心。我们剪“忠”字时,可以把纸对折起来剪,因为这个图形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过来,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一般地,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过来,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种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能够重合在一起的点叫做对称点。

试想,在中共的迫使之下,中国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在上政治课,都在学习党文化,他们的思想里能不深深的留下这种文化的烙印吗?

5
神化领袖人物是中共用党文化系统取代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策略。原因很简单,马恩列斯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简称)既是党文化的创立者,也是党文化的体现者,把他们捧上神坛,能够极大的提升党文化在民众心目中的权威地位。

在中共对马恩列斯毛的神化中,以对毛泽东的神化最具代表性,最为典型。

中共对毛泽东的神化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延安整风”。经过那次整风,作风武断、行事专横的毛,被塑造成“服从组织纪律”的典范;性格桀骜不驯、骄横跋扈的毛,被塑造成“谦虚和戒骄的模范”;在权力和个人理想面前向来轻视人的生命,漠视群众疾苦的毛,变成了“密切联系群众”和“倾听群众呼声”的模范;原来被群众诅咒应“被雷公劈死”的毛,成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大救星”……

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刘少奇在会上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时更是把毛捧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说:

“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有了自己伟大领袖的党。这个领袖,就是我们党和现代中国革命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毛泽东同志。我们的毛泽东同志,是我国英勇无产阶级的杰出代表,是我们伟大民族的优秀传统的杰出代表。他是天才的创造的马克思主义者……

我们的毛泽东同志,不只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而且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理论家和科学家……

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这在世界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历史中,是最伟大的功绩之一,是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在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口的民族中空前的推广。这是特别值得感谢的。

当着革命是在毛泽东同志及其思想的指导之下,革命就胜利,就发展;而当着革命是脱离了毛泽东同志及其思想的指导时,革命就失败,就后退。

1949年建政后,中共对毛泽东的神化有增无减,调门一次比一次高。到了文革,在毛泽东的授意默许之下,林彪等更是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史无前例的“造神”运动,直接将毛送上了神坛。

文革刚开始,林彪就给毛泽东冠上了“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即“四个伟大”的头衔。他还竭力鼓吹:“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毛主席这样的天才,全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一个。毛主席是世界上最大的天才。……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我们要百分之九十九地学习毛主席著作。”“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一时间,中国人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达到了极点,人人跳忠字舞、唱语录歌、戴毛主席像章、早请示晚汇报、三忠于四无限,几近疯狂。

试想,中共让中国人长期把马恩列斯毛当神来膜拜,学习他们的理论,效仿他们的人生,国人的血液里能不深深浸透了党文化吗?

6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共深知,要让党文化在国人心中真正扎下根,实现其系统取代传统文化的计划,光靠宣传党文化的大道理是不够的,光靠神化领袖人物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大批能够弘扬党文化的鲜活的人物榜样供人们去学习效仿,以他们的人格力量把党文化潜移默化的植入国人的心中。因此,中共始终把塑造弘扬党文化的所谓英雄人物当作一项规模巨大的系统工程。

2009年中共精心推出了所谓“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他们中有清贫奋斗一生的方志敏,为国捐躯的狼牙山五壮士,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勇堵敌人枪眼的黄继光,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勇救公社羊群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对于几代中国人来说,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可谓耳熟能详,而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在中国,提起雷锋可谓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在中共塑造的众多所谓英雄人物中,他的知名度最高。不仅如此,雷锋在大陆其实已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成了一个典型的政治概念——“雷锋精神”,成了党文化的人格样本。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中共宣传的雷锋与真实的雷锋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以后者为原形,按照当年的政治需要,经过反复改编、拔高、加工塑造出来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假典型。

雷锋给人们的印象是如此的亲近生活,同时又是完美无瑕、形象照人,这与图片的宣传作用是分不开的。据大陆媒体披露,在雷锋短暂的22岁生命中,拍过的照片有六七百张。但这些照片几乎很少有抓拍的,绝大多数都是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和上级指示创作的。在这些照片中,有一部分是拍摄者根据当年流传的经过加工的雷锋事迹“补拍”的,更多的照片则是拍摄者或冥思苦想,或灵机一动,“摆拍”与“导演”出来的。换句话说,绝大多数传世的雷锋照片都是程度不同的造假之作,都是当年政治需要的产物!

还有一件事更具讽刺意义!
中共的宣传说,雷锋出身贫寒,所以特别珍惜毛主席给他带来的幸福生活。穿破了的袜子是补了又补,舍不得丢弃。他总结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在雷锋的遗物中,人们却发现了好些时髦高级商品,其中有一块梅花牌手表。梅花牌手表是什么概念呢?雷锋当时的工资是每月8元,而梅花表价为200元以上。换句话说,雷锋把两年多的工资全都积攒了下来买了这块梅花表,这与现在的月光族女孩把钱都花在化妆品上有什么区别呢?一个女孩天天吃酸菜,为的是省下钱来买高档化妆品,你能说这女孩是艰苦朴素吗?

其实不止是雷锋,中共塑造的所谓英雄人物个个都是造假造出来的。更重要的还在于,这些英雄个个都是党文化的载体。拿所谓的“雷锋精神”来说,什么是“雷锋精神”?用周恩来的话说就是“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这不正是地地道道的党文化里的重要内容吗?

试想,在中共的精心诱导之下,一代代中国人以这些所谓的英雄人物为榜样,学习着他们的言行、精神和品格,其实也就是学习他们身上体现的党文化,能不沦为这种文化的俘虏吗?

综上所述,中共自1949年篡权以来,在否定和摧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和推销党文化,通过强制进行政治教育,通过神化领袖人物和塑造英雄模范,成功的用党文化系统的取代了传统文化,由此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灾难性影响。

今天,中华民族要从这种影响中走出来获得新生,唯有一条路,那就是解体中共,彻底否定和抛弃党文化,重新回归传统文化。

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李明)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