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风云》第24集 历史变局(1)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旁白)自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出兵灭掉韩国开始,公元前228年灭赵,赵嘉建立代国。公元前226年败燕,迫使燕王迁往辽东。公元前225年灭魏,223年俘虏了楚国国君,222年灭代国和燕国,公元前221年灭齐。十年之间,除赵国和楚国稍做抵抗外,秦兵几乎如摧枯拉朽一般,横扫六国统一了天下,春秋战国长达五百年的战乱局面,至此结束。那么这段历史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春秋战国长达五百年,这一场历史变局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管理方式、官制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们先说一说军事,公元前222年,秦国彻底灭亡了楚国。在之前呢,秦王曾经跟两个将军有一段对话。他问老将王翦,灭楚需要多少人?王翦回答说需要六十万;他又问另一员战将李信,李信说呢只需要二十万人。秦王觉得王翦是老头子,比较保守,李信是个年轻人,感觉锐气正盛,他就收拾了二十万兵马交给李信,王翦就称病回家了。

李信也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个名将。我们知道有一首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写的是汉朝的飞将军李广,李广是李信的后代,他们家是世代为将。

李信带二十万兵马攻打楚国,开始时打得很顺利,后来楚将项燕打了一个反击战,把秦国的军队给打败了,李信败回秦国。

秦王很生气,他又想起了老将王翦,他到王翦家里请他出来。王翦跟秦王讲,如果让我用兵的话,非六十万不可。秦王说,过去啊,称霸诸侯的那些国家,像齐国也不过就是千乘之国,就是一千辆兵车,以每辆兵车七十五人来计算,他的兵马不超过十万。现在你打楚国,需要六十万兵马,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人?

王翦跟秦王说,春秋时期的战争和战国时期战争不同。在春秋以前,诸侯国之间作战,都是约好了日子,双方来摆阵势,叫做约日而阵,阵而后战。摆好了阵势后,双方才开始交战;在交战过程中,也是致武而不重伤,声罪而不兼地。虽然双方交战,动用武力,但不会使人受到重伤,它的目的是为了讨伐对方的罪过,而不是为了兼并对方的土地,所以战争的时间呢非常短。而且于干戈之中寓礼让之意。到了战国时期,围一个城就要攻好几年,战场上动辄斩首多少万人。

我们在讲长平之战的时候,曾经说过一次战争赵国就阵亡了四十万的将士。所以战国时候的战争已经跟春秋的时期完全不一样了。我们讲吴越争霸时,那是到了春秋末年,一场战争从公元前476年打到公元前473年,就打了三年;三家分晋时,战国第一场战争,就从公元前455年,打到公元前453年,战争持续时间就变得非常地长。

而春秋以前,这个战争的时间非常短,甚至可能打一天就结束了。武王伐纣,到了牧野之后,七十万奴隶倒戈,一天战争就结束,那还是周灭商的最大的一场战略决战,它的结束也是非常快的。

春秋跟战国时期的战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带来一个什么问题呢?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的军事家,在战国之前呢,写兵法的人很少,唯一留下的一本兵书,在春秋以前的,就是姜子牙留下的《六韬》。到了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所以很多人都写兵法,比如说春秋末年,齐国的司马穰苴写过《司马法》,那么我们知道孙武写了《孙子兵法》,到了战国时候,吴起写了《吴子兵法》,孙膑写了《孙膑兵法》,尉缭写了《尉缭子》。

基本上我们看到的兵书都是在战国时期,或者是春秋末年出现的。由于春秋和战国时期战争非常频繁,所以在军事史上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

王翦跟秦王说了这番话,秦王就被说服了,于是给了王翦六十万兵马,王翦带着这六十万兵马灭掉了楚国。

(旁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战事频繁,也出现了如司马穰(rang2)苴(ju1)、孙武、孙膑等杰出的军事家,他们不仅百战百胜,而且将用兵之道写成兵法。春秋战国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我们再说一说政治上的变化,我们看《史记》。《史记》它有五种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列表等五种体例。

本纪十二记述这个皇帝,或者一个大的朝代,像夏本纪啊,商本纪啊,这记述一个大的朝代,或是记述皇帝的叫做本纪。

世家是记述诸侯的,列传记述普通人的,还有书记录一些跟文化有关的,还有就是表,就是时间,什么时间发生什么事,列表。

世家这种体例,在二十四史的后面二十三本中几乎就没有出现过,只有新五代史是一个例外,什么叫做世家呢?这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关系。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大夫,大夫也把他的这个封地分封给士,实行的是分封制度。得到封地的这些人不但他们的封地是世袭的,他们的身份也是世袭的。

周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国君的长子做国君,诸侯的嫡长子继位之后还是诸侯,大夫也是嫡长子继承做大夫。所以这个爵位和他这个封邑是世世代代这样传下去的,这叫做世卿世禄。就是说它是一个家族,往下传封爵和封邑的这样的一个世系,所以在史记中就用世家来记述整个这一个家族,他们的兴衰史。

到了春秋末年,到了战国时期,这个世卿世禄的制度就开始瓦解,由于当时战争频繁,国君需要选择有才能的人来领导军队,也需要有才能的人来治理这个国家,才能是不能世袭的,所以谁有才能就用谁。比较典型的在春秋的时候,齐桓公用管仲,管仲出身非常地卑微,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比较贫贱的这么一个人,但是后来他成为了齐国的相,他的地位比世卿高子、国子地位还要高。

所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整个中国的官制从世卿世禄的制度转变为官僚制度。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有才能的人,你可以有你的封地,也可以有你的爵位。但是你的封地和爵位是不能够往下传的,一旦告老致仕,要回家了,那么你的封爵和封邑全部都要交回来。

这样世袭制变成了官僚制,变成了雇用的这种官僚制度。这也是东周列国发生的变化,到了秦朝的时候,它不再实行分封,世卿世禄的制度就彻底被瓦解了,从分封制的国家变成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时,曾经下诏问手下的大臣,国家应该如何的管理?丞相王绾提出,像燕国、齐国、楚国、赵国,这样的地方离我们中央政府非常远,那怎么去控制那些地方呢?他建议秦恢复周朝当年的分封制,分封秦始皇自己家里的亲贵子弟到那个地方去做王。

当时廷尉李斯坚决反对王绾提出的分封建议,他说当时周武王分封的时候,各国本来都是兄弟关系非常好,但是传了几代之后,这个关系就越来越疏远,到了战国时候,互相之间兵戎相见,再也没有过去那个亲属关系了。如果恢复分封制,就会重启战国时期的大乱的局面,所以他建议国家的政体从分封制改为郡县制。

分封制时,诸侯统治这个国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他有自己的兵源,有自己的财政,有自己的人事任免权,所以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邦国。

而郡县制里边的郡守或者县令,他不再是这郡或者县的主人,而只是负责地方的治理,就像一个公司一样,他不再是公司的董事长,而是公司的CEO。郡县制是国家派遣官吏,到一个郡或者到一个县去治理那个地方,郡县不是靠收税养活自己,靠中央政府发给他的俸禄。

秦始皇认为李斯的建议非常好,就把秦国分成三十六个郡,郡下再设县。

郡县制其实在东周列国时已经开始实施了,当时的一些诸侯国通过战争抢夺来土地,或者通过开垦荒地得到的土地,不想再分给底下的大夫,诸侯就把这种地方置为郡,或者置为县。

在东周时候郡和县是平级的,边远的地方,地广人稀,土地比较大,人口比较少,这种地方置郡,土地比较小,人口比较稠密的地方置县。后来随着这种生产的发展,很多郡过去比较荒凉的土地,随着人口的增多,就把这个郡又划分成为不同的县,这样就变成了郡在县的上一级。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也是东周列国一个很大的变化。(待续)#

(《笑谈风云》是新唐人制作的视频版中国通史,目前已出版《东周列国》、《秦皇汉武》和《隋唐盛世》三部。第四部《两宋繁华》将于2018年年底出品,第五部《大明王朝》2019年面世。点播节目视频和音频,请访问《笑谈风云》官方网站 https://xtfy.ntdtv.com )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