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诸葛亮北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下)

文/古春秋

第四次北伐

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率诸军再次进围祁山,用新造成的木牛运粮,并特令李严以中督护兼署丞相府事,在汉中专管督运军粮。这时魏大司马曹真有疾,魏明帝特召镇守宛城的大将军司马懿入朝,告以“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于是,派遣司马懿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陵、雍州刺史郭淮等征讨蜀国。张郃劝司马懿分军屯雍(今陕西凤翔县)、郿(今陕西眉县)为后镇。

司马懿赞同张郃的说法,于是向祁山进兵。诸葛亮听说司马懿率军将至,分兵留攻祁山,亲自往上邽(今甘肃天水)迎击司马懿。郭淮、费曜等出兵交战,都被诸葛亮击破。

诸葛亮与司马懿在上邽东相遇。司马懿深知蜀军远道而来,携粮有限,急于决战,避开蜀军锋芒,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只好退兵诱敌。司马懿率军尾随,一等蜀军停下来,就扎营据守。

清殿藏本诸葛亮彩像(公有领域)

司马懿登山掘营自守,不与蜀军交战。将军贾栩、魏平多次请战,司马懿不允,诸将讥笑说:“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五月,司马懿在众将的一再要求下,只好派兵出战,使张郃进攻驻扎在祁山南屯的蜀军无当监王平,自己率领中军抵御诸葛亮。

诸葛亮派大将魏延、高翔、吴班领兵迎击,大破魏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司马懿回营固守。祁山方面,王平坚守南屯,张郃进攻不克,听到司马懿中军失利消息后,张郃也引兵退走。

到了六月,蜀军虽大败魏军,但粮草已尽,汉中又传来后主刘禅要诸葛亮退军的命令(即李严假传圣旨)。诸葛亮退兵。

司马懿命令追击,张郃劝道:“军法……归军勿追。”司马懿不听,张郃只好追赶。追至木门(今甘肃西和县东南),蜀汉伏兵高处,弓弩齐发,射中张郃右膝,张郃伤重而亡。

原来,李严(后改名李平)因遇大雨,无法如期运粮,便假诏圣旨,要诸葛亮撤军。李严假传圣旨被识破后,为严正法纪,诸葛亮将之贬为庶人。

第四次北伐,诸葛亮设计了称为“流马”的运输工具。

第五次北伐

建兴十二年(234年)春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十万由斜谷出,以木牛流马运输粮米,并进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屯于渭水之南。司马懿也引军渡渭,背水为垒防御。

诸葛亮每次出军,都因粮尽退还,此次出祁山之后,即劝农讲武,治斜谷邸阁;息民休士,三年而后用之。至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调动所能征发的军队,出斜谷北伐,并遣使至吴约孙权同时出兵击魏。

司马懿仍采取避不交锋、待其粮尽自退之法,与蜀军相守百余日,屡次挑战,司马懿拒不出战。

诸葛亮故意派人送给司马懿巾帼妇人的服装,众将士被激怒了。司马懿于是上表给魏明帝请战。魏明帝派卫尉辛毗为军师,到前线节制司马懿。

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这一来,魏军更不会出战了。”诸葛亮回答:“司马懿本来就不想出战,所谓请战,不过向众将显示其没有怯战之意。‘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司马懿想出战,他完全可以作主,何必千里请战呢?”

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恶化。消息傅到成都,刘禅派李福去探望,并询问此后国家大计。李福离开前线后,几天又返回,诸葛亮知道这是要询问自己死后的接替者,对李福说:“我知道你返回的意思了。你要问的人,蒋琬合适。”李福又问蒋琬之后谁可接替。诸葛亮说费祎可以继任。李福再问以后的接替者,诸葛亮就不再回答了。

不久,诸葛亮在五丈原军营中去世,终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死后,大将姜维、杨仪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司马懿率军追赶,杨仪回军向魏军猛冲,做出进击的样子。司马懿怕遭诸葛亮的暗算(以为诸葛亮装死,引诱魏军出击),赶紧撤退,不敢追赶。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而司马懿不敢追击蜀军之事成为笑话,人们说“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司马懿字仲达)”。

司马懿听到这话,只有苦笑说:“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追至赤岸(今陕西褒城北),不及而还。

诸葛亮治军才能

蜀汉在三国中根基最薄,建政时间最晚,诸葛亮辅佐刘备父子,能与魏、吴鼎立,这种成就得来极为不易。

诸葛亮的事迹,史籍记载不多。就流传下来简略记载而言,依然可以看到诸葛亮治国理民及治军才能,古今难有其雔。如,建兴六年街亭失败后,取西县民千余家还汉中;建兴十二年屯田渭滨,耕者杂于居民之间,与百姓相安无事。

诸葛亮善于节制军队,他的军队是仁者之师。北伐过程中,蜀军军纪严明。陈寿《诸葛亮传》记载:“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分兵屯田,为久住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诸葛亮传》注引《袁子》也称许诸葛亮说:“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这是说,诸葛亮的军队行军过程中有礼有节,不劫掠百姓,与在本国中没有不同。

蜀军训练有素,战力极强。陈寿称诸葛亮“治戎为长”;袁准说他的军队“止如山,进退如风”。

诸葛亮对兵器有精深研究。陈寿《诸葛亮传》称“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宋书‧殷孝祖传》载:“御杖先有诸葛亮筒袖铠帽,二十五石石弩射之不能入”。《诸葛亮传》注引《魏氏春秋》言:“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具发。”

《蜀记》载,晋初镇南将军刘弘之称赞诸葛亮改进的这种连弩说:“神弩之功,一何微妙!”

诸葛亮精通阵法。陈寿说,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晋将刘弘说:“推子八阵,不下孙吴。”诸葛亮自己也说:“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矣。”

蜀亡,晋武帝还令陈勰“受诸葛亮围阵用兵倚伏之法”。袁准称亮行军,“所至营垒、井灶、圊溷、藩篱、障塞,皆应绳墨,一月之行,去之如始至”。

诸葛亮身死军退之后,司马懿巡视蜀军营垒驻所,叹赏诸葛亮为“天下奇才”。@*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谢秀捷)

相关链接:【文史】诸葛亮北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上)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