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之一:青莲居士谪仙人

大纪元文化小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长江上的行船,见证了潇洒的漫游、飘逸的吟咏,承载了一代诗仙的壮志、豪情。李白的文字,汇集了浪漫、瑰丽、雄奇、清新,或壮观如黄河之水、奇幻如云海飘渺,或淡雅似秋日雏菊、轻灵似皓月玲珑,映照盛唐的气象万千。

千载独步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江上吟》)纵观中华古典诗坛,李白,无疑是最响亮的一个名字、最耀眼的一颗星。什么样的诗、什么样的境界,才称得上“仙”呢?

李白于公元701年出生于四川省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今江油市青莲镇),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他一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中年时曾供奉翰林,因不见容于权贵而离开长安,继续漫游。晚年的李白因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入狱,在流放途中获得特赦,后辗转漂泊,最后投奔族叔、安徽当涂县县令李阳冰。762年11月,李白病逝,临终前将上万卷手稿托付给李阳冰。

李阳冰不负嘱托,把这些诗文编辑成《草堂集》,并为之作序,扼要记述了李白的家世、生平,称其文学成就乃“千载独步,唯公一人”。他还说,李白的文辞大多像是天上神仙的话(“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

大诗人杜甫赞扬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宋朝钱易在《南部新书》中称“李白为天才绝”;清代诗人屈复形容他“逸气横空”。

著名诗人贺知章在长安与李白相见时说:“子,谪仙人也。”后人据此尊崇李白为“诗仙”。

《历代圣贤半身像.李白》,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别有寓意的名、字、号

据史料记载,李白的仪表和才华都令贺知章称奇。贺公读过《蜀道难》后,扬起眉毛对李白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意思是,“你不是凡间的人,莫非是太白星的精灵?”

李白和太白星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据李阳冰在《草堂集序》里所述,李白出生的夜里,他的母亲梦见长庚星落入怀中。长庚,即太白金星,所以她为儿子取名“白”、表字太白。(“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

太白金星是夜空中最早出现的、最亮的星星,也是道教中知名度很高的一位神仙。梦见此星,是吉祥之兆。人们认为,李白是太白金星的化身,有后世学者评价他是:天上星,地上英。

我们再看李白的别号:“青莲居士”。“青莲”,是一种花,原本出自西域,它青白分明,不染尘埃。梵语称“优钵罗花”,又名优昙婆罗花。佛经上说,优钵罗花开之时,“万王之王”转轮圣王将来到世间普度众生。

李白以青莲自喻,既表达了高洁出尘的心志,也透露了其与佛家转轮圣王的渊源,实际上也是在提醒人们,不要忘了优钵罗花传递的信息。

此外,李白在一些诗作中也阐明了身世之秘,只是后人多以想像、迷信为由而未加注意或重视。

例如,《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写道: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在此,李白以“谪仙”自称,并直言自己是“金粟如来”的转世。天上精灵下凡,佛家如来转世,诗人的来源实在是非比寻常。

在400倍的电子显微镜下的优昙婆罗花,花茎呈现透明。(履安/大纪元)

天才英丽 志在四方

李白天资过人,自幼饱读诗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是计算年月日之历学,而百家则是诸子百家之著述。在他小时候,父亲李客让他诵读西汉词赋家司马相如的名篇《子虚赋》;十五岁时,李白已写出了多首诗赋,如《明堂赋》。

说起李白的才华,我们来看两个著名的典故——“梦笔头生花”和“铁杵磨成针”。

五代后周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了一则逸闻: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这就是成语“妙笔生花”的出处。

另据《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记载,李太白在象耳山中读书时,有一天逃学离去。他经过一条小溪时,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溪边的石头上磨舂米用的铁杵,李白好奇地问她在做什么,老婆婆回答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不解:“铁杵可以磨成针?”老婆婆说:“只需功夫深!”李白听后很受触动,便回到山上苦读,学业大有长进。这位老婆婆自称姓武,所以,现在磨针溪旁有一块石头,叫“武氏岩”。

少年李白喜好什么?——“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

观奇书、好剑术、游神仙,文才媲美司马相如,李白年纪轻轻,便获得了一些社会名流的关注和赏识。

据李白自述,他曾和隐者东岩子一起在岷山隐居,好几年不进城市。他们在山林里饲养了一千多只奇禽异鸟。这些鸟儿听到呼唤就会飞落在他们的掌中取食。广汉太守听说这等奇事后,亲自到李白山中住地观看。太守认为,李白和东岩子有道术,想推荐他们参加道科的考试,被两人婉言拒绝。

李白志在青山,淡泊清净,虽然不走科举之路,但同样胸怀报国壮志,期待有朝一日大展宏图。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离开象耳山后,隐居于大匡山读书。在这期间,李白往来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等地,增长了不少见识。

大约有一年时间,他还跟随著名的纵横家赵蕤学习纵横术。赵蕤撰写了《长短经》一书,探讨治国安邦的大道理,李白看了这部著作后,慕名而来。赵李二人亦师亦友,被列为唐代“蜀中二杰”,人们说:“赵蕤术数,李白文章。”

开元九年(721年)春,前礼部尚书苏颋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益州就是今天的成都。当时,弱冠之年的李白带着诗文前去求见,苏颋见过李白后,对一众官员赞道:“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这是说,李白之才堪比司马相如。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告别故乡,开始漫游。临行前,他写下《别匡山》一诗,表达了远大志向:“莫怪无心恋清景(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明时”,指政治开明的时代。李白志在四方,决心为盛唐江山奉献自己的文才武艺。

明 李流芳《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公有领域)

大鹏赋名扬天下

李白先游成都、峨眉山,第二年春天(725年),李白只身出四川,“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行至湖北江陵,他偶遇隐士元丹丘,并通过他结识了路过此地的唐代高道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号白云子,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原在浙江天台山隐居修道,曾受到武则天、睿宗和玄宗三代皇帝召见。司马承帧不仅道术精湛,琴棋书画都有很高造诣。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道法,并为他在河南王屋山打造阳台观。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还拜其为师。

司马承祯与李白相见时,年近八旬,名扬天下,而李白正值青春年华,风姿俊朗。司马道人见他器宇轩昂,再读其诗文,更是惊叹,称赞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李白得到一代宗师的赞赏,备受鼓舞,过后写下《大鹏遇希有鸟赋》。这是李白的第一篇成名大作。他以大鹏自比,以希有鸟比司马承祯,抒发满怀豪情,期待一飞冲天。

全文洋洋洒洒,气势雄浑,李白将奇绝的想像、细腻的形容和比喻发挥到了极致。“显赫宇宙之间,高飞超过昆仑。每扇动一次翅膀,烟雾朦胧,沙土飞起,天色都昏暗下来。五岳因它而震动倒塌,百川因为它而冲破堤岸。”(“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大鹏的雄姿无与伦比,震撼苍宇。在这一形象的背后,诗人倾注了欲与天公比高的凌云志气。当时的李白,确实有如大鹏,渴望冲上云霄,四海翻飞,一展身手。

李白《大鹏赋(并序)》(公有领域)

727年,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受到安州(即安陆)都督马正会和李京之长史的接见,马公当即称李白为“奇才”,对李京之说:“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

同年,李白写下《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使用拟人手法,以寿山的口吻,抒发了襟怀抱负。他写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李白以此表明心迹:他愿辅佐君王,使天下安定,在成就大业后,他要像范蠡、张良一样,功成身退,逍遥隐居。@*#(未完待续)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