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给不工作的人发钱 不能刺激经济

Stephen Moore撰文/周尚编译

早在2009年,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就因一句话而恶名远扬,佩洛西称,重振经济的最好办法,就是慷慨地派发食品券和失业金,领福利的人越多越好。当时,这被视为笑谈,但如今这种经济学上的无知,已变身为“传统智慧”。

最近,《纽约时报》发了个头条:“停发600元的失业金,会把数百万人推下悬崖。”

“新”闻开头这样写道:“今年3月份,当数百万美国人失去工作时,联邦政府提供一个‘救生圈’(life preserver),每周额外补贴600美元失业金,让失业者能支付房租和购买食品,而且可以作为经济缓冲。

“随着经济状况再次恶化,政府的‘救生圈’将在数日内消失,如果国会不采取行动延期的话,这可能会引发租户被驱潮,不仅给数百万美国人造成经济伤害,同时也会进一步损害美国经济。”《纽约时报》继续写道。

但政府救济不是“救生圈”,而是“就业杀手”,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凯西·穆里根(Casey Mulligan)在“促进繁荣委员会”(Committee to Unleash Prosperity)的一项研究中估计,到今年年底,有工作的美国人,将会减少1000万,从而扼杀任何“V型复苏”的机会。

这或许就是佩洛西如此顽固、不肯变更政策的原因。这意味着,到了11月份,当人们前往投票时,失业率会居高不下。这对佩洛西和拜登而言,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

顺便说一句,美国现在有500万空缺岗位,接近历史最高。但我们的困境很奇怪,即便雇主们正在往橱窗上挂“招聘”的牌子,美国仍有2500万人失业。

答案很简单,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在佩洛西的政策下,每6个失业者中,有5个失业者,不工作比重返工作,能领的钱更多。我们估计,即使在经济好转的情况下,大部分收入在30美金以下的失业在家者,经济状况反而更好。很多人失业在家,收入却翻倍。

如果有工作机会但不接受,就不应该领失业金。但人们懂得如何玩弄这个系统,他们会假装生病,雇主一般不太情愿,让一个感染病人回到办公室或工厂。

一些雇主告诉我,要想让工人们重返施工队、工厂或餐馆,除非你付现金,比如说每班100或200美金,否则他们不会干活,这样他们可以继续领取失业金。《经济学人》最近写道,额外的失业金弊大于利,而自由派团体正在街头游行,要求政府再发6个月的失业金。

一直以来,我把这种政策称之为经济学上的“傻美主义”(economic bimboism)。

不知何故却颇为神奇的是,假如我付钱给我的一个儿子,让他每周早早起床、割草、努力工作40小时,同时我让另一个儿子待在家玩游戏,却付给他更多的钱,这会使我家人努力工作吗?我保证不会。

付钱给不工作的人,不是增加经济产出、创造工作机会和促进经济繁荣的一个方法,照这种扭曲的逻辑,我们应该给失业者每周发5000美金,那样我们才有真正的、轰轰烈烈的经济复苏

这种经济学不仅令人恶心,也违背了公平的基本原则。想想如果一家建筑公司有100个工人停工了,一月后,他们都得到了复工的机会,但只有50个工人回来上班。按照佩洛西方案,那些待在家里看电视的人领到的钱,比50个努力工作的人挣到的钱还要多。那些重返工作岗位的人,就成了上当受骗的傻瓜了。

政治家们要想刺激经济和降低失业率,唯一方法就是鼓励更多的经济生产,这就是为什么减免工资税,总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希望支持这个想法的唐纳德·川普总统,不要放弃这个想法。每个劳动者,我们的经济英雄,包括护士、技术人员、环卫工人、卡车司机和养老护工,将从8月1日或前后开始,工资会增加7.5%。每家小企业的工资成本,都将缩减7.5%。民调显示,2/3劳动者喜欢减工资税。

有人怀疑并抱怨说,减工资税只能帮助有工作的人,而不是失业者。错了!南希·佩洛西,帮助失业者的最好方法,不是发放食品券和失业金,而是给他们一份工作,一份薪水,和一个增加收入的台阶。

还有一件事,自由派似乎已经忘记了,工作是有尊严且能自我提升,这一点,不是别人给张福利支票就能得到的。

原文Paying People Not to Work Is Not an Economic Stimulus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简介:

斯蒂芬·摩尔(Stephen Moore)是名经济记者、作家和专栏作家,在他与人合著的众多书籍中,最新的一本是《川普经济学:“美国第一”之经济复兴计划内幕》(Trumponomics: Inside the America First Plan to Revive Our Economy)。目前,摩尔还是经济自由与机会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Economic Freedom and Opportunity)的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所表达的是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观点。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