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虏未灭 何以家为

——英雄隽言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神,其涵盖的内涵是由无数的英雄和贤者用生命演绎的。仁、义、礼、智、信、忠、孝等每一个字的背后,都有无数感人肺腑的传奇,共同奠定成厚重的中华文化。然而,每一个汉字又像散落在天际的一颗星,用望远镜看,里面有非常广阔的世界。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将用望远镜,探索每一个字背后那些历史人物所留下的具体诠释。

—-

一提到忠,我们就想起了南宋爱国英雄岳飞。岳飞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北宋政治最黑暗的时代,徽宗宠信奸佞,导致各地民乱四起,外患频仍,终于酿成了靖康之祸。金兵将徽宗、钦宗掳走,后妃、皇亲国戚、文武官员三千人成为金国的俘虏,汉人被杀被掳者无计其数。

岳飞少年时家境贫寒,却仍刻苦读书习武,长大后亲眼目睹其家乡相州被金兵蹂躏,于是相应官府募兵,立志收复中原、一雪国耻。

岳飞从军不久后就立下了赫赫战功,宋高宗打算在临安府为他建造宅第,岳飞借用了汉代霍去病的话婉拒:“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岳飞生活简朴,平时与家人都只穿麻布,不着绸缎。在岳飞为将期间,他将朝廷给予他的赏赐馈赠,都用来犒赏士兵;当军队粮饷不足时,他就省下自己的俸禄补给军需。

岳飞不近女色,不纳姬妾,与妻子相守始终。一次将军吴玠想要结交岳飞,买来一个官宦人家的女子送给岳飞。岳飞将女子安置在空屋之中,隔着屏风与之交谈。他说:“我家上下衣䌷布(粗布)、食齑(菜)面。女娘子如能同甘共苦,乃可留,不然,不敢留。”女子不言语,只发出不以为然的笑声,岳飞就将这“名姝”退回了。

岳飞画像(公有领域)

岳飞熟读兵法,精通儒典,也遵奉佛理。在他的词作中有“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这样的句子。待功成身退后,与古寺钟声为伴,度过宁静自在的晚年,这是岳飞的愿望。他曾说:“大丈夫欲立功业, 岂可有所好(嗜欲)耶!”在朝政黑暗的时代,想要独善其身并不容易。这不只表明他有坚强的意志,也是他修行中自然得来的清心寡欲。

所谓忠者,至公无私也。当岳飞少年时在照顾寡母与从军报国两难的抉择中犹豫不决时,母亲以刺字的方式给予他宝贵的教诲:精忠报国。精忠,意即不掺私情、一心为民为国的忠诚。如果贪恋朝廷的封赏,想要拥有豪宅田产、美女和财物,那就不能算作精忠了。岳飞为救国家于危难,曾连母亲都忍痛撇下,又有什么私情私利是不能够舍弃的呢?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东汉曹植的这首诗,仿佛是英雄岳飞的写照。

***

舞剧《精忠报国》上演了岳母刺字感人的一幕,是神韵2008年演出中的精彩剧目。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自神韵艺术团网站

(神韵网站授权转载,版权归神韵艺术团所有)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