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敏:习近平需求侧改革堵点三座大山的背后

习近平部署明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心,且与内循环一脉相传的,即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中的“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此前,在四季度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及时的表述则为“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

目前舆论通俗解释,所谓需求侧方面的改革或管理,其核心在于扩大内需、释放海量的需求。所谓堵点,是现在数量巨大的城乡普通家庭被住房(房价)、教育医疗问题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不推倒这压在老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需求将难以释放,需求侧改革也将纸上谈兵。

百度百科“新三座大山”有这么一段介绍词:“住房医疗教育这三座大山就是借改革之名形成的,如今住房、医疗、教育“改革”改得遍地是高楼、到处是医院、四处是学校,可是这人民反而住不起房、治不起病、读不起书了!”

而这掏空普罗大众消费潜力的“三座大山”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从1998年前后开始实行的住房、教育、医疗改革。

1998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规定: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据《经济参考报》2007年一篇调查报导:但许多城市一昧推行只售不租的改革,不但新盖的楼房只出售不出租,就是老百姓以往承租的旧房屋也得花钱买下,迫使居民都去购买住房,以至于我国城市居民拥有产权房的比例已超过80%;导致房价的过快上涨,并使那些低收入群体愈加买不起房。

1998年时任中共教育部长陈至立推出“教育产业化”政策,到了2000年,全国高校学费大都达到了5,000元以上,而1999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人均仅为5,854元,农村人均收入为2,210元。学费的急剧上涨,“学费杀人”的悲剧也不断上演。2005年,搜狐网曾推出专题报导,检讨教育产业化的恶果,除了剥夺穷人受教育权,催生大学丑闻,对大学人道德感的腐蚀,也是毁灭性的。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中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到了2005年,《中国青年报》发布《调查显示九成公众不满意10年来医疗体制变化》,本次调查显示:90%的人对10年来医疗体制方面的变化感到不满意,89.8%的人看病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比10年前增加了。

这三座大山公认看病难贵为首,如民间有一则这样的顺口溜:医改是要提前给你送终。

说到民众追求身体健康,人们很容易想到,在1997年被迫害以前,法轮功一直被高层誉为促进全国人民身心健康的贡献者,并广受各级党政官媒的正面报导。例如《中国青年报》在调查医改之前,曾于1998年8月28日刊文《生命的节日》对法轮功专题报导:沈阳各界人士在修炼法轮功后,大病痊愈、身体健康、道德升华。

直到1999年7月迫害发生前,法轮功对全民健康与社会善良风气所作的贡献还得到支持。1998年下半年,前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组织对法轮功的深入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法轮功于国于民有百利而无一害”。1999年年初,中共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接受外媒采访时,援引了参加在全国范围调查法轮功的一位官员的话:“法轮功和其他气功,每人每年可节省医药开支1,000元;如一亿人在修炼法轮功,每年则可节省1,000亿元。”肯定法轮功,不仅解除了广大民众的疾病痛苦,也给国家和单位节省了大量医药费。

时至今日,这与普罗大众息息相关的“三座大山”,已成为习近平今日需求侧改革欲打通的“堵点”,可是谈何容易。尤其是新华网今年10月刊登“辛识平”的文章:《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而在江泽民被盘点的巨额政治负资产里,“三座大山”的遗留被指只是一小笔。乔石的调查结论从另一方面来说,镇压迫害法轮功,于国于民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才是最庞大的执政负债。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王馨宇)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