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神话还是真相?三星堆与山海经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5月31日讯】大家好,我是扶摇

我们之前说过,关于三星堆文明的起源,众说纷纭。有说是西亚传来的,有说是来自埃及,甚至还有说是来自于外星文明的。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现存的史书中,几乎找不到关于这个古蜀国文明的描述。所以,大家也只能尽情发挥想像力,做出各种解读。

不过三星堆文明所存在的时期,也就是中原文化的五帝时期,属于上古时期,那个时期本来历史记录就不多。比如黄帝波澜壮阔的一生,在《史记》中也就十几行字。那场著名的涿鹿之战,太史公笔下就这么几个字:“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所以像三星堆这样早早湮没的文明,在后世的史书中没被记录下来也是正常的。

三星堆文物可见《山海经神兽

其实在那个时候,我们是有一本史书的,那就是《山海经》。这本旷世奇书据说最初成文于大禹治水的年代,所以与三星堆文明大致是在同一时代的。最初的文稿应该是当年大禹为治水患勘察地形所做的工作报告。之后可能后人七七八八又加了别的进去,最后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18篇经文。

在《山海经·海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西南有巴国。太皥生咸焉,咸焉生乘釐,乘釐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这里说的巴人很可能就是古蜀人。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们认为自己是鸟的后代。

而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里面,我们确实也处处可以看到鸟的影子。比如,这个青铜大鸟头,看这威武的架势完全可以跟咱北美一霸——加拿大鹅相媲美。还有这两只栩栩如生的铜鸡和铜鸟做工也很精美。

再来看看这个铜像。大家看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了吗?对,它是人面鸟身。这个呀,很可能就是《山海经》里所描述的春神句芒了。在《山海经·海外东经》里是这样写的:“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也就是说,句芒的形象特点就是长着人的脸,鸟的身子。据说原版的《山海经》中配有海量插图,可惜后来遗失了。这幅句芒画像是明代配上去的,虽然不是原版,但也比较忠实于文字描述。我们来对比一下三星堆的这个铜像,是不是挺像的?

句芒据说是伏羲的辅佐神,主管树木发芽和春天万物的生长。形像上是皮肤白净,脸型方正,身着青衣,背后生了对翅膀,这么看来,这个铜像简直就像是用3D打印机打出来的句芒像。古代每到立春时节,人们都会身穿青衣、戴青色的头巾祭祀句芒。那这个铜像很可能也是古蜀人祭祀春神所用。

如果您觉得这只是巧合的话,这棵做工精美的青铜神树与《山海经》中所描述的上古神树——扶桑木之间的相似度就更不可思议了。

在《山海经·海外东经》中有这样的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就是说呀,上古时期东海之外的某个遥远的地方,有巨大的神树扶桑,是十个太阳的居所,九个太阳住在下面的枝桠上,一个住在树的顶端。那这十个太阳是怎么工作的呢?“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就是轮班工作,出去巡游一天,然后休息九天,工作那天有鸟儿当司机驮着出去。

大家想到什么没有?后羿射日的故事,是不是?对,驮着太阳出去的就是传说中的三足金乌啦。这样的工作也太清闲了,也怪不得兄弟十个想一块上街转悠转悠了。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不多说了。

咱回头再来看看这棵三星堆神树。神树高达4米,共有九个枝桠,枝头垂下来,有着美丽弯曲的弧线,弧线顶端站着一只漂亮的小鸟,昂首展翅,作势欲飞。这难道不是传说中的扶桑树吗?太阳们的栖身之地?那树顶上怎么没有小鸟呢?不是有十个太阳吗?人家驮着太阳出去工作了呀。

这样看起来,莫非上古时期天上真有过十个太阳吗?不好说哦。如果《山海经》中的故事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话,那存在于在上古时期,甚至连文字都没有的古蜀国,是怎么知道句芒神和扶桑树的呢?

专家们甚至还在三星堆文物中找到了《山海经》中所描述的神兽。比如说,这张著名的纵目面具, 就有专家认为是古蜀人对《三海经》神兽烛龙的崇拜。烛龙“身长万里”,睁眼是白天,闭眼是黑夜,呼气是夏天,吸气便是冬天了。长什么样呢?“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专家们认为这个直目就是纵目,也就是这个面具里眼睛的样子。

所以从三星堆文物来看,《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大量神话,还有各种珍禽异兽,很有可能真的存在过。而《山海经》也反过来佐证了三星堆文化与中原上古文明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不过后世人把《山海经》当作怪谈日志来看,很大一个原因是就是很多书中记录的东西,在现实环境中找不到相对应的。特别是山脉。如果说人文物种会随时间变迁,但是山脉在几千年闲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可是《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山脉,在中华大地上,很多都找不到相对应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山海经》中的五大系列山脉

如果我们打开一下思路,拿张世界地图来对照看看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山海经》中所描述的东西南北中五大系列山脉,很可能不止局限在中国大陆这块。

其实美国考古学家默茨博士(Henriette Mertz)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注意到这一点了。在她1958年出版的《几近褪色的记录》(Pale Ink)这本书中就提到了《山海经 . 东山经》中所能描述的极有可能是美洲大陆的山脉。

默茨博士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呢?她用的是我们看起来最笨的一种办法,就是严格按照书里的指南,书里说向东300里,就向东走三百里,然后看看有些什么,是不是符合书中所说。这样她用这种笨办法,老老实实地用脚丈量,最后得出了一组惊人的数据:

在《东山经》中的四列山脉中,第一列山脉共12座山,默茨博士以美国怀俄明州卡斯珀(Casper)以西20英里高约5930英尺的一座山峰为起点,一路走下来,最后到达德克萨斯州格兰德河附近的弹纳底峰(Chinati Peak),12座对应的山都能找到。

第二列山脉,起于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赫特山(Hart Mt),止于墨西哥马萨特兰城的特凉戈罗峰(Triangulo Peak),共17座山。也与《东山经》第二列山脉相吻合。

第三列山脉是沿太平洋沿岸行走,起于阿拉斯加的怀尔沃德山,止于加州的圣巴巴拉市附近的某座山,共9座山。与《东山经》所列第三条山脉相符。

第四列山脉,起于华盛顿州的雷尼尔山(Mt Rainier),经俄勒冈州到内华达州北部的凯匹托尔峰(Capitol Peak),共8座山,与《东山经》第四列山相吻合。

这一路下来一共走了6000多英里,总误差仅为107英里,不到2%!大禹是用什么方法丈量的呢? 用的是神通,还是神器呢?

更令人惊叹的是,不但山脉、河流,而且连动物都记录得分毫不差。比如说,《东山经》中记载着一种动物“其状如菟,而鸟类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犰狳。”大概意思就是在东山山脉中,生活着一种动物,体型像兔子,有像鸟一样的长喙,圆眼睛细长的尾巴,看见人就闭目装死。这种动物和北美犰狳惊人的相似。

咱来看张北美犰狳的相片,是不是就长得那样?兔子耳朵尖尖嘴,小圆眼睛长尾巴。甚至北美犰狳遇到敌人就会蜷缩为一团的习性这里都记得一清二楚。而犰狳这种动物只生活在中南美洲和美国南部地区。住在千里之外的大禹又没来过,是怎么知道的呢?

所以呀,这种种迹象表明,大禹或者我们更早期的祖先们很可能到过北美洲而且实地勘察过的。而且他们所勘察过的地方,很可能不止北美洲,或许,有着更广泛的面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山经最后的跋中,也就是总结部分,有这样一句话:“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藏。”所以这5篇山经,《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也称为《五藏山经》。而大禹所勘探过的这五藏呢,最近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很可能指的是地球的五脏。地球能像人一样有五脏六腑?可能吗?不急,先让我们来看几张地图。

这一张是南极地图,您看,像不像大脑的样子?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最靠近大脑的那个是什么?心脏。离南极最近的大陆是什么?澳洲。那您看一下,这张澳洲地图跟旁边这张心脏的图片,是不是挺相似的?

心脏两边是什么?肺。澳洲两边呢?非洲和南美洲。那咱再来看这两张非洲和南美洲地图。科学界一直疑惑,南美洲和非洲相距遥远,也从来没有连在一起过,却为什么如此相像?现在我们找到原因了,因为,它们是同一种器官,左右相对的肺叶啊。

肺的下面是什么?肝。那非洲往北呢?欧亚大陆。那咱来看一下这块欧亚大陆板块,跟旁边这张肝脏的照片是不是很像?而且南亚次大陆则为肝脏下的胆囊,乌拉尔山脉则是分割左右肝叶并使肝脏位置固定的韧带。

跟欧亚大陆隔海相望的是北美洲。而肝的另一边呢?是脾脏。所以这块北美大陆所对应的呢,就是脾。在人体的结构上,脾和肾是相连接的器官。所以这紧挨着北美洲的格林兰岛啊,就是地球的肾。

看完这些图片后,您觉得怎么样?是不是很神奇呢?现在《东山经》中所描述的山脉已经都在北美洲找到了,那麽这就证实《山海经》不是一本奇谈怪论的杂书,而是实实在在的一本上古史书,那麽,书中所记录的那些上古时代的事情,像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啊,很可能就不是神话,而是真实的历史。

而当年大禹治水足迹所踏之处,很可能是五大洲,四大洋。不要问我这是怎么做到的,因为我也不知道。但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们猜不中那个过程,但是却可以看到结局,是吧?现在《东山经》对应的山脉已经在北美找到了,或许某一天,欧洲的某位学者也可以找到《西山经》中的山脉?也或许,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沉睡很久的某些物品会在某一天重见天日,帮我们揭开谜底?就像是三星堆的那棵青铜树?

好了,今天关于三星堆和《山海经》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最后,扶摇来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游戏。这八座山峰是默茨博士根据《山海经》辨认出来的东四经山脉,都位于美国境内。而山峰之间标出来的方向指南呢,来自于《山海经》。您可以在Google地图上找找这些山峰,看看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否真与《山海经》所讲的一致。古代里数与英里的换算是3里= 1英里。您用Google地图“测量距离”的功能,简单点两下就可以测出两个山峰之间的距离了。

扶摇试着玩了一下,测出来从第一座山峰雷尼尔山到第二座山峰胡德山的直线距离是91.17英里,换算成古里数是274里。而胡德山也刚好处在雷尼尔山的正南方,跟《山海经》“南三百里”的指南基本相符。第三座山也是在第二座山正南方,距离是105.99英里,也就是318里,与“南三百二十里”的指南几乎一致。

这一段山脉根据《山海经》共长573英里,默茨博士当年用脚丈量,全程走下来是570英里,误差只有3英里。您的测试结果会是什么呢?

我们会把这张指南表放在留言区。希望大家玩得开心。有什么好的发现,欢迎留言。

未解之谜】节目组制作

欢迎订阅Youmaker频道:https://www.youmaker.com/c/UnsolvedMystery
订阅频道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vQZ1p_-AXgAWiyHhE7CxQ
订阅未解之谜Telegram群组:https://t.me/wjzmchannel

(责任编辑:王晓玉)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