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东北电网面临崩溃 背后矛盾激化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9月29日讯】这两天,大陆的几条重磅消息让人有点眼花缭乱,恒大事件引发的热议还没有消退,华为孟晚舟的返中又带来了新一轮讨论,不过,很多网民关注的却是深圳机场的灯火通明,因为现在,中国多地正在拉闸限电中承受着黑暗与寒冷,有网民说,晚舟点灯,但东北在点蜡。

这段时间,因为限电,南方多个重要工业省份,像是水泥、冶炼、纺织等多个行业不得不停产限产。而前几天,东北一些城市,也发生了无预警的多次停电。而现在,正是东北温度开始下降的时候,很多民众担心,今年冬天的供暖能保证吗?

就在8月份的时候,有11家电企曾经联名上书,要求上涨电价,因为超过六成的火电企业上半年亏损严重,那么,现在的拉闸限电和电企的亏损有关吗?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些问题。

寒冬将至 东北限电何时停

大家还记得,从去年12月上旬开始,山西省、河北省等产煤地区,在摄氏零下十度的寒冬中,政府曾以“治理空气污染”的理由,强制不让居民烧煤取暖。而当时,南方的湖南、浙江等地政府也以“节能减排”的理由,停电限电,让民众没法用电暖器和空调取暖。

而今年,才刚9月底,东北三省的居民就遭遇了拉闸限电。9月23日下午4点左右,辽宁省沈阳市的多个地区突然无预警停电,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至11点不等。当地网民说,电梯停了,连路上的红绿灯都停工了。还不止是辽宁,同时拉闸限电的还有紧邻辽宁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

对于为什么没有提前通知,当地供电公司给出的答复是,因为电力供需紧张,整个电网有崩溃的危险,可能出现无法提前通知用户的情况。据《证券时报》的报导,7月份以来,辽宁省发电能力大幅下降,导致省内电力短缺,而在9月23日到25日,电力供应缺口进一步升到了严重级别。只是,和南方省份多是工厂限电不同,东北人面对的是民用电力限制。

就在吉林和辽宁的拉闸限电备受关注时,由于一条通知,一家水务公司却火了,9月26日,吉林市新北水务有限公司发布通知说,按照国家电网要求,将“不定期、不定时、无计划、无通知停电限电”,这种情况会持续到2022年的3月份。停电、停水变为常态。

就在人们担心这只是新北水务一个地方的政策,还是说东三省都可能这样的时候,第二天,吉林新北水务公司又表示,前一天的通知措辞不当,内容不准确,给用户和公众造成误解,将严格处理相关责任人。

看来,停电的话题,对即将进入取暖季的东北来说,太过敏感。现在的东北,很多地方的夜间温度已经降到了摄氏10度以下,再加上很多地方一直在降雨,体感温度会更低。并且,现在距离10月中旬的正式供暖,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已经有不少家庭会使用空调、电暖器来提高室内温度。

那么,冬天到来前,停电限电会结束吗?百姓今年冬天的供暖有保障吗?

从目前国家电网客服的回复来看,谁也不能给停电、限电一个结束的期限。陆媒《新京报》引述国家电网客服的说法是,东北地区是首先对非居民执行了有序用电后,仍存在电力缺口,才对居民用电采取限电措施。他们也无法给出限电结束的期限。

看来,未来一段时间,东三省用电紧张的局面还可能会持续。我们再来看看南方的情况。

南方限电 酿经济隐患

8月份的时候,中共国家发改委曾发布了一份关于“能耗双控”的文件,提到江苏、广东、青海等9个省的能耗强度不降反升,还有,浙江、安徽等十多个省的能耗强度的降低率没有达到进度要求。

到了9月上旬的时候,这个“能耗双控”突然升级了。多个地区的企业,都相继收到了强制限电、限产、停产的通知,限电时间可能会持续到9月底或10月中旬,也有可能会持续到年底。

其中受冲击最严重的是江苏、浙江和广东三个制造业大省,这三个省的GDP占到中国经济接近三分之一。就行业看,从冶炼厂到纺织企业,再到水泥生产、大豆加工厂,都被要求限产或是停产。

广东和浙江都是制造和出口大省,地处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而且现在正是为了圣诞节订单加紧出货的时候,这两个地方的限电,对当地的经济以及出口商的影响,恐怕会不小。

美国大型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在27日发布的报告中提到,中国钢铁、铝业和水泥产业,在限电措施中遭受的冲击最大。铝业的产能降低7%,而水泥产业减产高达29%。报告预测,纸张和玻璃行业也可能遭受重创,从而导致供应紧张。化工、染料、家具和豆粕的生产也已经受到影响。

美国之音提到,至少有15家中国上市公司发布公告说,电荒已经扰乱了它们的生产。另外,有30多家在中国设厂的台湾上市公司也表示,它们在中国大陆的工厂,因为要配合限电措施不得不停产。

野村证券也在24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中提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制造商的电力紧缺风暴,将会波及并影响到全球的股市”,而且全球的纺织品、玩具和机械部件的供应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煤电矛盾集中爆发

那么,中国多地限电的原因是什么呢?大致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煤炭价格高企;另一方面是,企业受到“能耗双控”政策、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指标的限制。

对于东三省23日的停电,大陆财新网在报导中,提到了一位辽宁火电厂工作人员的说法,用电负荷太大,电厂缺煤,不少火电厂是因为缺煤而停机的。有的电厂到煤矿的运输条件差,再加上煤矿产能也有限,导致燃料成本高,如果要继续发电就得赔钱。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1)》显示,2020年,中国全国发电量超过77,000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发电量占比大约68.5%。而在今年前8个月中,中共国家统计局的发电数据显示,火电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是71.9%。

而作为火电发电的主要原材料,煤炭的价格,已经在今年经历了好几轮上涨,而另一原材料——天然气,价格也在上涨。

根据中国煤炭市场网的数据,截止到9月24日,秦皇岛动力煤5,500大卡的综合交易价格,是每吨1,079元,和上年9月25日每吨563元的价格相比,上涨了将近92%。

此外,动力煤的期货价格,和去年底的收盘价格相比,也几乎翻倍。

市场上有一种说法,“能耗双控”是表面的政策,真正的问题还是“市场煤、政府电”的矛盾。一方面,中国对澳洲煤炭实施禁令,造成煤炭供应量趋紧;另一方面,在去年11月河南永煤违约事件之后,不少地方政府,对当地的煤炭生产、煤炭价格有了控制的动力。

虽然“市场煤、政府电”这个矛盾已经长期存在,但今年高企的煤价,让这个矛盾集中爆发出来了,因为在煤企大赚的时候,火电企业却在遭遇亏损。

8月初,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煤协)曾发布消息说,在今年上半年,4,284家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是12,159.5亿元,同比增长30.9%。中煤协提到,上半年煤炭行业营收以及利润实现较高增长,亏损企业亏损下降;行业营收增幅,首次超过全国工业行业平均水平。

形成对比的是,紧接着的8月中旬,据陆媒报导,大唐国际、北京国电电力等11家煤电企业,联名写信给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要求涨电价。联名信提到,今年以来,全国燃煤价格大幅上涨,京津唐电网燃煤电厂,成本已经超过盈亏平衡点,和基准电价严重倒挂,燃煤电厂亏损面达到100%。同时,电厂的煤炭库存偏低,煤量煤质无法保障,严重影响电力交易和电力的稳定供应,企业经营状况极度困难,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

根据《南方能源观察》统计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在煤价持续上涨、发电量上升的影响下,多家发电央企出现营业成本大幅上升,净利润下降的情况。例如,华能国际、国投电力,净利润同比分别减少了25.3%和24.2%。

而煤企和电企的矛盾,可以说一直都存在,2016年时,也曾经上演过这样一幕,四家电力央企写信给陕西省政府,要求上调电价,当时,还有7家火力发电厂写信给宁夏政府,要求降低煤价。

煤企和电企,两边都是国企。而东北的突然停电,也不排除是这些企业在向北京当局逼宫,那意思就是:“不让涨电价,但是亏成这样了,你们看着办!”

我们看到,9月24日,中共发改委能源督导组,跑到河北秦皇岛开了个会,要地方政府加强价格监管力度,提醒煤炭企业严格执行价格政策等等。当天,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这两家中央企业降低了秦皇岛港口的煤炭销售价格。

长期以来,“市场煤、政府电”的矛盾一直没有解决,而今年,这个矛盾似乎更加激化了,所以,停电就成了“常态”。

还有一点,现在这个时候,中国各地突然发生停电停产的时间点似乎也有些“巧合”。我们看到,东北三省停电的时机刚好在北方供暖之前,这一停电,人心惶惶。再有就是,11月份中共的六中全会就要在北京召开了。

按照中共的做法,在这种重大会议之前,当局一定是要进行舆论维稳的,但是,好巧不巧的是,就在这当口上,停电限产的新闻,竟然打败了孟晚舟返中的消息,冲上了热搜,而电企在这个时候却集体“躺平”了。

财商经济研究所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沺欣
编辑:蔚然、宇文铭
粤语配音:Ada
剪辑:曲歌
监制:文静
订阅财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责任编辑:浩宇)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