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轶事:独见“神清之洞”

文/杜若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11月30日讯】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其母郑氏苦心教养他。因家境贫寒,小欧阳修就拿着茎杆在地上学写字。他两次参加国子监考试,一次礼部考试,均为第一。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平常所做的文章,多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一生嗜读,到了中年,居住在颖州,他搜集了古书一千卷,藏书高达一万卷。后人都知道他自号六一居士。欧阳修曾经这样解释这个自号的来历。原来他居住的环境,家中藏书是一,金石是一, 琴是一,棋是一,酒是一,再加上一个老翁。他自己调侃,一个老翁穿梭在这五样东西之间,因而自号六一居士。

独见“神清之洞

天圣八年(1030年),宋仁宗在崇政殿主持殿试,欧阳修登科及第,位列二甲进士及第。朝廷授予他将仕郎(文职散官),试秘书省校书郎(官名,掌校雠典籍,订正讹误),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次年三月,欧阳修抵达洛阳。当时的洛阳,是座热闹繁华的大城市,仅次于东京汴梁。欧阳修赴任后,在洛阳结交了不少友人,其中他与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结为至交,二人时常饮酒赋诗,切磋诗词。

一天,欧阳修与梅尧臣相约游览嵩山。每遇到绝色佳景,欧阳修都会即兴吟咏。欧阳修远眺西峰巨崖山巅,看见上面写着四个红色的大字“神清之洞”。他用手指着西峰,对好友梅尧臣说:“你看见对面的四个字了吗?”

梅尧臣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远远望去,却什么也没有看见。欧阳修当下沉默了。

荷花助行酒令

欧阳修任职扬州时,在蜀冈上的大明寺,修建了一座厅堂。站在堂上,江南诸山历历在目,与廊檐齐平,因而号称“平山堂”。平山堂“堂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州隐隐若可见”。站在此地欣赏风景,位置极佳。此堂壮观盛丽,堪称淮南第一。

每到了夏季,欧阳修会带着客人去平山堂畅游。有一年,他于炎炎夏月会客。派人取来上千朵荷花,分插在上百个盆中,围绕坐席一周。每当行酒令时,就让入席的客人们传送荷花。

花朵传到谁手上,谁就要摘下一叶。谁摘掉最后一叶,谁就要饮酒,如此风雅快意。每每众人都是赏玩尽兴,踏着月色而归。

欧阳修做了一首《答吕通判》诗,曰:“千顷芙蕖盖水平,扬州太守旧多情。画盆围处花光合,红袖传来酒令行。”

欧公柳 山色有无中

平山堂前,欧阳修亲手载种了一株柳树,称为“欧公柳”。数年后,欧阳修调回京师,供职翰林院。金华刘原甫将要到维扬赴任,欧阳修为其饯行,特作词文《朝中措》赠予他,词曰: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这首词中有一句“山色有无中”, 苏东坡后来作赋《快哉亭》(全称是《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说到这件事:“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取醉翁语,山色有无中。”原来山色有无中,若不是烟雨则不能使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他为张梦得的亭子命名为“快哉亭”,此亭唤起他的记忆。他曾在扬州平山堂领略了“江南烟雨”,江南山色景致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濛。

莫教一日不花开

欧阳修自河北都转运使谪守滁阳期间,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他在琅琊幽谷中修筑了醒心、醉翁亭,并让幕客谢君在那里种植一些花卉。

谢君就问他,要种那些花品。欧阳修就在纸张的末尾写了一首诗文,曰:

“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
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

多年以后,欧阳修告老还乡,居住在颖州。一天,他想起早年的往事,在嵩山看到了“神清之洞”四个字。于是就写了一首诗,曰:

“四字丹书万仞崖,神清之洞锁楼台。
烟霞极目无人到,猿鹤今应待我来。”

几个月后,欧阳修带着他一世的清放美名,带着冥冥之中赋予的奇遇,从此离开了人间。@*#

参考资料:
《尧山堂外纪》卷四十八
《宋人轶事汇编》卷八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莉)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