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吃太快 肥胖、糖尿病找上门 6招教你慢下来

每次用餐时,你是否留意自己咀嚼了几次?还是随便咬几下就把食物吞进去?现代人生活忙碌,为求效率,吃东西总是狼吞虎咽。当心,这看似小问题,但却在慢慢夺走身体健康。

许多研究已证实,吃太快容易造成:肥胖、高血脂、代谢症候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1][2]还可能会带来跟饮食习惯看似无关的症状,让人四处求医仍无法好转。

吃太快易患心脏病糖尿病

我们在吃东西时,接收了食物的胃壁会慢慢延伸、把胃撑大。这种伸展促进了胃向大脑发送饱足感的信号——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0分钟。

如果吃得很快,食物被快速送进胃里,大脑还来不及收到吃饱的通知,你没觉得饱,就会持续吃下更多的食物。

这不仅会造成人们吃进过多的食物,还可能导致摄取过多的糖、油脂,引起更大的血糖波动,长期下来会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阻抗就是本来一个单位的胰岛素可以降低10个单位的葡萄糖,但变成只能降低5个。当身体没办法分泌更多胰岛素来降低葡萄糖,就变成糖尿病。

用餐过快 变成易胖体质

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吃太快与慢食者相比,吃得快的人发胖的可能性大约是慢食者的两倍,且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平均差异为1.78公斤。[3]

在中医看来,吃太快的人不仅容易变胖、糖尿病,自律神经和内分泌也会连带受影响,并容易形成易胖体质。

自律神经能维持脏腑的正常功能,例如血液循环、消化、代谢、内分泌的疏泻作用。台湾馥芊中医诊所院长李嘉菱解释,长期吃太快、吃太多时,使脾胃承受太多的食物和水,影响到自律神经,连带使消化、代谢和内分泌都受到牵连。

当营养在体内无法被利用或代谢掉时,脂肪会累积在体内变成“痰”,累积的液体则为“湿”,形成“痰湿体质”。在中医的观点里,肥胖、代谢症候群都跟痰湿体质有关。痰湿体质会造成一个问题:吃很快的人,即使吃不多,一样会变胖。

心脏不好的人若吃太快,会增加心脏负荷,容易在饭后发生心绞痛。(Shutterstock)

这些疾病和症状 可能跟吃太快有关

胸闷、胸痛

台湾心脏内科医生、宇平诊所院长刘中平表示,吃太快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很多人还会在饭后出现胸闷、胸痛的情况。

他解释,刚吃饱时,血液大量输送到肠胃,心脏会相对缺血。心脏不好的人,如狭心症、冠心症患者若吃太快,会增加心脏负荷,使吃饱后的心绞痛发生概率上升。

有些人吃太快、吃太饱后胸闷,可能不是心脏问题,而是胃酸逆流。因为食道正好在心脏正后方,所以胃酸逆流带来的不舒服,跟心脏的不适很类似。

失眠

吃太快会影响自律神经去疏泻胆汁,使胆经阻塞。有些患者因此睡不着、失眠

大腿外侧酸痛

有些人大腿外侧容易酸痛,可能也是胆经阻塞。人体有十二条经络,胆经这一条经络,正是经过大腿外侧。中医讲不通则痛,胆经阻塞,所以造成了患者大腿外侧的疼痛。

口苦、口甜

吃太快使胆经阻塞或痰湿累积,还可能造成嘴巴味道改变,出现口苦或口甜的症状。也就是没有吃东西,嘴巴仍觉得苦苦的或甜甜的。口苦是胆经阻塞所造成,口甜则是痰湿的痰的表现。

过快的用餐速度会带来许多毛病,而改善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吃慢一点。(pixabay)

6招助你减慢吃饭速度

过快的用餐速度会带来许多毛病,而改善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吃慢一点。“慢慢吃”除了能预防上述情形外,同时透过“咀嚼”的动作,会使大脑活化,增加记忆力,还能预防失智症。

改善快速用餐的习惯,可透过下列方式来帮助:

1. 避免分心

不要一边看手机、电视,一边吃东西。因为分心会让饱足感降低,且无形中会吃下更多食物。专注地享受到食物的美味,可以大大增加吃饭的满足感。

2. 不要等极度饥饿才吃

避免极度饥饿才吃东西,造成吃太大口、吃太快。养成有规律的饮食习惯很重要。

3. 增加咀嚼次数

每一口至少咀嚼10次以上,最好是嚼20次再吞下去。让食物食物变细,不仅会减轻胃部负担,还能提高消化力,让食物的营养更有效的被吸收利用。

细嚼慢咽,就是要增加每一口食物的咀嚼次数,如果只是通过咀嚼缓慢来放慢吃饭速度并不可取。

4. 用小汤匙、叉子吃饭

让每一口的份量变少,不轻易吃太多,就可让用餐时间变长。

5.  吃“没那么好咀嚼”的食物

餐点中加一些高纤维的五谷杂粮和蔬果、坚果。因为高纤维的食物无法很快吞咽,可强迫人们多咀嚼。而且营养元素更丰富,更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6.  把握用餐时间

为求效率,现代人习惯压缩用餐时间,导致用餐时间不正常。建议早餐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内,中晚餐一般25~30分钟,饭量也应控制在七八分饱,就是胃还没有胀,但食欲已经下降。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