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日食”20日现身中国 古书记载:不祥之兆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4月19日讯】4月20日,将出现一次罕见的混合日食——日全环食,中国海南、广东、福建等地能看到日偏食。中国古书记载,日食是不祥之兆,预示有大臣纵权篡逆,或出现兵灾水旱之患。

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同时出现

日食,又叫日蚀,是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在一条直线上时发生的天象奇景,有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三种。

20日,在大洋洲和东南亚将出现一次罕见的混合日食。澳洲西部的埃克斯茅斯镇等地能看到日全食;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能看到日环食。

另外,中国海南、浙江、福建、广东、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可以看到日偏食。这种混合日食非常罕见,21世纪100年中仅出现过7次。

古籍:日食对应君王德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天人合一,日代表阳,代表德,月代表阴。日食无光,就是失德。古人认为日食是君主施政失德的天象反映,日食的发生是提醒在位者要内省修德。

唐代天文学家、占卜学家李淳风在所着的《乙巳占》中说,日象征一国之主与德政:“日者,人主之像,故王者道德不施,则日为之变。”

李淳风有占卜天象、预测未来的能力,他和元天罡合著的《推背图》,准确预言了中国一些历史朝代的变更,震惊世界。

李淳风在《乙巳占》书中还写道:“日被月蚀,阴侵阳,下凌上,咎在君王。”指日食是一种下属侵凌君王的现象,但是根源在于君王。

《后汉书志第十八》中记载:“日蚀说曰:‘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像。君道有亏,为阴所乘,故蚀。蚀者,阳不克也。’”意思是说日食与帝王人君有关,是“君道有亏”而造成的。

《晋书天文志》中说:“日蚀,阴侵阳,臣掩君之像,有亡国。”

《乙巳占》亦云:“日蚀,必有亡国死君之灾。”

李淳风在《乙巳占》还记录了日食发生时的种种现象,预示的凶险型态。

一、看食份大小,食多灾重

“蚀少半灾轻,蚀大半灾重。蚀既(全部),亡国杀君之像。”

“日食少半,诸侯、大臣亡国失地相逐。蚀半,有大丧亡国。蚀大半,灾重,天下之主当之。蚀尽,亡天下,夺国,臣弑君,子弑父,不出三年。”

大意是:日食只要过半,灾难就会惨重;日食有大半,灾情会很严重,君王首当其冲;如果全日食,不出三年夺其国,亡天下。

二、从日食发生的时间看兵祸

日食从午后发生,主有兵祸:“日午时以后蚀者,有兵,兵罢不起。”

三、从日食起处看灾乱类型

日食从上开始发生是最严重的,其次为旁,下方开始较轻:

“日食从上起,君失道而亡。从旁起,内乱兵大起,更立天子。日食从下起,女主自恣,臣下兴师动众失律,将军当之。”

四、从日食伴随的现象来看灾乱

日食发生时伴随者光晕、飘云、大风、或是酷似白兔、白鹿的模样,都是大乱的现象:

“日食而晕傍珥,白云来去掩映,天下大乱,大兵起。臣弑君,君失位。”

“日食大风地鸣,四方云者,宰相专权谋反之像。”

“日蚀而旁有似白兔、白鹿守之者,民为乱,臣逆君,不出其年,其分兵起(事)。”

五、日食发生的月份和灾难类型

日食发生的月份不同,所主的灾难也有差异:“正月蚀,人多病;二月蚀,多丧;三月蚀,大水;四月、五月蚀,大旱,民大饥;六月蚀,六畜死;七月蚀者,岁恶,秦国恶之;八月蚀者,兵起;九月蚀者,女工贵;十月蚀者,六畜贵;十一月、十二月蚀者,籴贵。”

由于日食对应着君王的德行,因此古代君王在日食出现后,会下“罪已诏”,修其德,大赦天下,以避灾祸。

《后汉书孝桓帝纪》记载,在汉桓帝建和三年五月发生日蚀时,桓帝即下诏云:“日食毁缺,阳光晦暗,朕祗惧潜思,匪遑启处。”并令因罪被发配边疆的人员“悉归本郡”,以示“修德”。

2020年6月21日,中国曾出现百年罕见的“日环食”。当年,中国武汉爆发疫情,蔓延全球,导致海外数百万人死亡,中国真实的染疫死亡人数被中共掩盖,但中国经济明显遭受重挫。

(记者罗婷婷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文慧)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