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诗《游子吟》是怎么写成的?

【爱读唐诗】作者:允嘉徽

游子吟》是出自唐中期诗人孟郊之笔。孟郊字东野,天宝十年出生于湖州武康(一说洛阳),个性狷介寡合,艺术天分在写诗中得以挥洒。诗评者说他格致古淡,韩愈赞赏孟郊“天葩吐奇芬”。

孟郊一生写了五百多首诗,以《游子吟》一诗千古著名。每年母亲节的时节,鲜明的孺幕之情,更是感动人,千古一心。孟郊怎么写的这首诗?这诗其实反映了他的人生故事的底图,凝缩了他大半生的悬挂。

孟郊的父亲是昆山县尉,是古时县长的佐贰官,职掌捕盗贼,调查犯法作乱的事,维护地方的治安。孟郊的母亲操持家务,事事亲为,省吃俭用。他们家的生活称不上小康,说是贫穷也不为过。家境贫穷并没有让孟郊低眉俯首,更不能限制他洋溢的诗才,完成了不少诗篇。但是孟郊无意于科举仕途,年轻时就隐居嵩山,自称处士。

孟郊有一首《游终南山》的诗,诗中写道“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显然他喜爱质朴的生活之道,在大自然中开怀自在,功成名就在天地间只是过眼烟云。

不过,孟郊心中对父母的劬劳一直挂念在心,一年年过去,挂念越来越深。他这一个游子,如飘忽的云,他的生活得不到安顿,不能反哺父母。他的自描诗“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反映了什么呢?挂念着什么呢?原来,他挂念父母,不想再给父母添忧,将近四十岁的他终于迈向科考之途。

在唐德宗贞元七年,孟郊回到故乡湖州,他得到州县的选举,列于贡给朝廷的乡贡名册中。然而,接下来两年进京参加科举都落榜。

母亲殷殷的鼓励,让他第三次出马应试,终于登上进士榜,此时孟郊在四十五岁之年。

拳拳孝心 千古诗篇《游子吟》

登科进士的喜悦,并没有改变孟郊孤直的个性,他不会随波迎合,不得权贵的关注眼神。未等及授官,他也就离开了长安返乡去了。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孟郊50岁才得授溧阳县(位于浙江宜兴县西)县尉的职务。虽然当不上正官,总算这一生中第一次有了稳定的收入,能够买得一亩薄田,造一间简单的住家。这时的孟郊,终于能落实报答亲恩的心愿,能迎来母亲受他奉养。孟郊的名作《游子吟》一诗,就是在出任溧阳县尉时迎接母亲所作,诗的题注即“迎母溧上作”,诗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中的“寸草心”就是指子女奉养父母,恩报父母劬劳的一点棉薄之力的表现。孟郊到了人生半百,才得以奉养父母,随侍左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宛然为他代言:这样的回报,相对父母绵绵无尽的、无私的照拂,算得上什么呢?“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孟郊历经半生苦寒的压抑,窥见父母恩得报终有期,那份欣喜乍现,千万倍于自身的荣誉!《游子吟》传诵千年,从孟郊半生苦吟中跃然而出,言有尽而意无穷,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给予此诗“全唐第一”的赞誉。诗人纯孝之诗,得到天下人自来善良本心的认同,遂成千古不朽的诗篇。@*#

参考资料:《新唐书》《唐才子传》《全唐诗》

─点阅【爱读唐诗】系列─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