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奇:官富民穷是中国经济失衡根源

【新唐人2012年4月16日讯】中国的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2007年的8.8%高点收窄至2011年的2.6%。由于中国贸易顺差从2003年到2007年的飙升,以及因此造成大量资本流入美国,而美国却用以融通财政赤字与不必要的住房建设,是造成上一波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国际间对于中国贸易顺差占GDP比重的降低趋势,当然表示乐见。

不过,最近美国的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与英国的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却先后有专家撰文警告,中国经济的国际收支再平衡其实是以国内经济的失衡加剧为代价,而“国富民穷”与严重的所得不均正是问题的根源。

简单地说,巨额贸易顺差是出口远大于进口所造成,中国要降低贸易顺差,明显需要增加进口,而这或者是增加消费上的进口,或者是增加投资上的进口。由于中国私人消费占GDP比例一直被公认为过低,而建立在最终产品消费需求疲弱上的过度投资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较好的剧本,显然是看到中国的消费占GDP比例能够上升。这对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准当然也是好事,否则经济成长的果实会变成只是“看得到,吃不到”。

但是,中国国内经济的调整情形却背道而驰,反而是投资占GDP比重越来越高。从2007年到2010年,这个比重从41.7%大幅升至48.6%,上升了近7个百分点。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占GDP比重通常稳定在22-24%左右。因为投资最终还是必须由消费来加以消化,几乎占了GDP快一半的投资,显然是违约危机四伏的。

为何会消费不振却投资飙高?在一方面,“国富民穷”与所得不均恶化的结果,使得一般老百姓的消费水准提升不易,而且还要承受被投资拉动的高物价上涨压力。在另一方面,垄断金融行业与主要产业的政府却可以控制利率、浮滥批准基础设施项目、抑制原材料与能源价格来向投资热潮火上加油,也难怪投资率成了脱缰野马。

要解决中国消费与投资比重之间的严峻失衡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官富民穷”的情形,将更多的财富从政府与国有企业向家户消费者转移。金融体系也需要改革,既要能控制地方政府与国营企业的浮滥投资,同时又能让真正有需要的民间企业家能从金融机构获得所需资金,而无须先努力储蓄才能投资。但是这些在收入分配、公司治理、金融体系上所需的改革,却会迎面挑战中共的专制权力与垄断利益,这也是要调整中国经济失衡最困难的地方。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