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互动】毒雾锁国 根源何在?

【新唐人2013年1月15日讯】【热点互动】(901)毒雾锁国 根源何在?北京消失在雾霾中,空气污染达到危险程度。

主持人:观众朋友,观众全球热点,与您真诚互动,欢迎您收看这一期的《热点互动》热线直播节目。

今天我们主要为您谈论三个话题。首先是最近在中国多个城市雾霾紧锁,可以说是毒雾锁国,究竟这根源何在?第二个问题,最近奥巴马的内阁有几位大将即将进行撤换或调换。新的内阁上任后将会对奥巴马的内政和外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最后一个问题是奥斯卡奖的提名已经揭晓,昨天金球奖的获奖名单也揭晓了,奥斯卡的提名影片究竟有何看点,谁将最后问鼎?围绕这三个话题,我们将和观众朋友展开讨论。首先我们先讨论最近北京以及中国多个城市雾霾紧锁究竟是什么原因?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新闻短片。

一个星期以来,中国中东部地区近20个省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大雾天气,这种所谓的“雾”,其实是由无数可入肺颗粒物构成,这些颗粒因为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又称为PM2.5。这种物质能携带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直接进入肺部甚至融入血液,对人体危害极大。

据北京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1月12日,北京城空气中的PM2.5浓度,最高达到了每立方米993微克,日均浓度是国际标准的7倍。

北京气候能源环保办主任周嵘:“从另外一个侧面可以显示出,这个浓度确实已经上升得非常高了,才有这样一个结果。到了500以上基本上对各种人群都会有危害,都需要尽量呆在家里,或者不出去。”

从数据上看,北京的空气指数高达428,污染级别为:六级严重污染。

周嵘:“我们一般来讲,污染指数到了150、到200的时候,其实对于一些敏感度的人,比如说老人和孩子,其实是有健康影响,就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所以其实到了那种非常严重的时候,基本上只能说,你尽量不出门才是能够保护自己了。其实到了三级、四级就已经开始严重了。”

如此严重的空气污染,已经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但北京市民依然如往常般的生活着。

一直到北京的天气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媒体关注,中共当局才公开建议公众尽量避免外出和激烈运动,但仍然没有告诉民众这种污染天气造成的实际危害和防护措施。

2012年12月18日,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发布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因PM2.5污染分别造成早死人数共计7,770人。

目前,空气污染的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大陆中央气象台1月13号发布的预测表明,雾霾正在向华北南部和东部、江南、黄淮等地区扩散,影响范围达到数十个城市。

河南信阳李小姐:“这几天雾更大,早上能见度我想应该不到10米,我手伸出去都看不太清楚,我出门都是戴眼镜、口罩,出门走一圈,黑皮鞋都变成灰色皮鞋。”

山西长治阮小姐:“这地方经常有雾,今天早上雾也挺大的,现在有太阳也有雾,感觉到空气很不纯净。”

大陆官方媒体也报导,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

大雾笼罩地区的医院就诊人数直线上升,其中呼吸道感染者占大多数。

有专家指出,中国为了加速城市化进程推动所谓经济发展,而不计后果的对大自然进行破坏,造成了能源的永久性消耗,也使中国环境受到无法修复的污染。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里,中国就占16个城市。官方数字表明,每年因空气污染死亡的人数高达35万8,000人。

中国百姓已经濒临危险却不自知。

主持人:观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热点互动》热线直播节目,今天我们第一个要探讨的话题是“毒雾锁国,根源何在?”欢迎您拨打我们的热线号码:646-519-2879参与讨论或发表您的见解;中国大陆的观众朋友可以拨打我们的免费热线电话:400-670-1668,接通之后再拨:899-116-0297;同时您也可以通过Skype与跟我们语音或文字互动,Skype ID是RDHD2008。

今天在我们节目的现场是大家所熟悉的纽约城市大学教授陈志飞。那我们也连线接通了中国著名的作家,同时也是环境问题的专家郑义先生。围绕这样一个问题,首先请教一下在线上的郑义先生,您对最近尤其北京,包括中国其它多个城市目前所出现的这场大雾、雾霾的天气您怎么看待?

郑义:空气污染在中国根本不是秘密,它是一个癌症,在目前这种制度条件下,是根本治不了的,基本情况是局部地区好转,总体情况恶化。所以像这样的这种长时期的重度的雾霾这种情况,只能加重,见不到好转。

主持人:针对这个北方大雾,京师也是被困,那么究竟是自然的还是季节原因,究竟怎么样造成的,陈志飞教授您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

陈志飞:我觉得这是人为的吧,因为我在北京也生活很多年,我在北方,我基本就是北方人,大家都知道。所以说这种大雾天气很少见。我原来只是觉得在潮湿地区,我看过热带雨林气候有雾气,但那是水蒸发上来的雾。那种阴霾我是领教过,到美国南方,到中国南方去游玩的时候看到过。北方这样的雾基本上没有看到过,尤其北京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天气应该比较寒冷,黑夜的话天气也比较晴朗,除非是你人为的排出很多废气,或者煤炭取暖啊。因为中国用煤量非常大,在整个世界当中它的电力主要是靠用煤炭来产生,这个对环境的污染是非常大。

而且中国用煤的消耗是节能方面非常欠考虑的,它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节能装置把废气滤掉,所以我们看出在中国的生活都是浓浓的黑烟。你到美国去,你看纽约有这么多的汽车,排出这么多的废气,可是我们看到人家天空还是蓝的。技术方面中国考虑得也不够,虽然官方一直在讲;我觉得这是一个人为的灾害吧,就是积重难返,堆积到今天爆发出来。好像现在还在继续,据说到北京时间星期三才会可能慢慢散去。这个是耳所未闻的。

主持人:针对同样一个问题,我也想请教郑义先生,您觉得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同时,目前大家谈论比较多的,这个化学元素有个指标就是PM 2.5,它究竟在这次大雾中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引起如此多的关注和恐慌,您怎么样去解读?

郑义:这个问题是老问题了,这个PM 2.5只不过就是说,空间中的微尘颗粒比较细一点,过去在中国的检出数据中是不检测它的,后来发现这个东西是对人体的伤害比那种比较大的颗粒还要严重,比如美国大使馆它们自己的监测数据中就有这个东西,所以就引发了网民的抗议。后来中国方面在这方面还算不错,它们也接受了这个意见,也引进了这个指标。我认为这个指标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因素。

因为这种越细微的悬浮颗粒在空气中存在的时间越长,它对雾霾的形成起的作用越大。它这里头是有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就是说本身它的空气污染是非常的严重,那么在这种严重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么大的潮湿度,刮大风下雨,那大气污染在某种程度上就没有这种明显的显示,就说你从眼睛看起来不像这么刺激。那么如果要碰上这样一种天气,天气有了变化,最后就会造成大面积的、持续的、长时间的这样一种雾霾的污染。

这个问题是越来越严重,现在基本上是全国到处都发生过,这个现象就像刚才陈先生讲的积重难返,这是很准确的;它不是一天形成的。而且我一直在呼吁,在目前这种制度状况下它根本无法解决的,它以为用一种技术性的方式、技术性的办法就可以解决,实际这是一个制度问题。

我老在说西方的污染可能是技术问题占的比例比较多,而中国的环境污染主要的是制度问题。你比如说,如果中国有像西方一样有这种健全的新闻自由,各个媒体都可以自由的来刊登民众的意见,最主要接受民众的监督,另外要像西方有这样的一种健全的法制,如果不是说企业和司法部门他们狼狈为奸,如果对他们严格执法,那么这些污染也会得到重大的改善。

另外还有很多啦,比如说最基本的结社的权利。如果我们受污染的民众有结社的权力,我们可以集体的提出我们的意见、我们的抗议、我们的要求,那么对于污染的官方和民间企业是一个非常强而有力的制约。如果这些东西都没有了,没有新闻自由、没有这种舆论的监督,也没有真正的法治了,也不许老百姓团结起来保卫自己的健康、保卫自己的家园,那么中国的这个污染情况只能是越来越严重;这跟腐败的情况是一样的,那是“不治之症”。

主持人:好,刚才郑义先生提出了观点,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还举出一些例子。围绕着这样一个问题,我还想请教一下陈志飞教授,在这里面这个毒素产生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是否有什么办法可以根除这毒素?

陈志飞︰我们看到这是大面积的发生的一个事件,它不是北京的某个城区,也不是整个河北省,它就是“笼罩”整个的东部和中部地区,说明它是一个大面积的现象。所以这个根源说到底,从表面看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不顾一切的、像大跃进似的追求GDP而不顾成本、不顾代价、不顾民生。因为GDP可以缓解中共的矛盾,可以使外商把投资输入到中国,可以给它输血,所以它就不顾一切的建楼啊、盖房啊、修路铺桥,老百姓看了以后说,喔!我们在强大、我们在繁荣。虽然他口袋里的钱购买力也减少了,而且其它的生活成本增加了,他并不感觉到,他觉得表面光鲜了。

确实,如果没有这个雾霾的掩罩,你可以看看这个照片,是的确变得漂亮、鲜亮了,刚才影片中的新闻有说到,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当中,16个是中国;可是你现在看到的,全世界20个发展最快的很多也是中国、高楼最多的也是中国居多。就说中国的确现在的发展是很快,从表面上来看,但是这种发展是不计代价的,老百姓是感觉不到的,这个隐性成本表面上一下子感觉不到,可是它发生之后我们可能看到这种它对人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我有个朋友我们经常通信,因为他在清华大学教书,是一个外国朋友吧,他经常给我写信、研究报告,但是这两天我一直没有收到,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这雾霾的消息很严重。我给他打电话说我们做这个节目,结果他说:对不起,其实这两天我没法出去、没法进办公室,所以好多研究的材料我也拿不到,没法给你写这个东西。他说这个太可怕了,这是在国外的我们没法儿想像的,发生这样的事情而对它视若无睹。

更有意思的,刚才郑先生也提到了,现在美国大使馆他们要对自己的人身安全做一些考虑,(因为)他要在北京待好几年,他们开始检测这些数据,而这些数据竟然被一些愤青做为反华的证据,说你用这个证据来“反华”。那这样看来真正关心中国民生的,还倒是些外国人、这些“洋鬼子”,是这些愤青眼中的“敌人”,而不是我们真正的父母官。这也是挺有趣的现象。

主持人:而且中共的官方说,你不能单独的发表这个数据啊,它就曾经出过这样的一件事情。那刚才郑义先生也讲到了,最根本的还是个制度问题,但是也许我们观众朋友会问到,中共政府今年一直出台一些政策,近年来也一直要求保护环境,为什么还发生这样的事情,您怎么去解读?

郑义:您是说为什么中央政府一再的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但是这个生态环境仍然是状况非常严重?

主持人:是,但它表面仍然出台了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

郑义:对,我觉得就因为在这个环境问题上的呼声越来越严重,而且所谓每年发生的群体事件,抗议环境污染的这个比例是非常之大,而且规模也极大,这也完全可能造成中共最后在政治上崩溃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个问题当然对于它们的统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而且做为一个有现在执政理念的一个政府,它不能完全的脱离国际主流社会之外,公开说我就是不要环境,它当然是宣称我们要极力的保护。

但问题就在于说,它订的这些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它们一条也不能执行。你比如说,我们讲一个最简单的现象,在美国、欧洲如果哪个企业他排放了废气和毒水,污染了一个区域,那么警察要抓人不能是抓那些抗议的吧?但是在中国情况就翻过来了,警察从来不去抓那些违法的、偷排污水的。

主持人:谢谢郑义先生。观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热点互动》热线直播节目,我们第一节所要探讨的题目是“毒雾锁国,究竟根源何在?”,欢迎您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646-519-2879参与讨论,或发表您的见解。我们接一下观众朋友的电话,洛杉矶的李先生,李先生您好。

洛杉矶李先生:您好。我跟您说一下,我觉得刚才专家说得很到位。现在中国的问题是这毒雾的背后,制度上主要的一些问题,只有民权、民治才能最后达到民和,这是一个大的从意识形态上来讲。那从制度上来讲,关键问题就两个字:“腐败”,就是腐败,因为这些东西包括环境的污染,牺牲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它都是官员背后的一些利益集团在里面操作,然后你所谓的环保定的一些制度,根本就是表面上有人管,实质上是没人管。刚才有位作家已经说了,警察为什么会抓那些抗议的人,因为警察是掌握在我们权贵人的手里,他不是代表民众的。中国的警察与美国的警察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因为他的服务对象是不一样的。

美国的警察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我们的警察首先是服务于政党,这就是一个本质上的区别。所以说现在中国的整个现象,都是畸形的,经济上是浮肿,这个环境是浮夸,包括很多东西都是畸形的,就是环境、经济、治安、健康医疗等一系列问题。在美国都很简单,出了一个问题马上媒体会跟进;我们呢,马上会封锁媒体发布消息,然后用一切的手段来打压媒体。所以我们这个体系就只能自己监督自己,它说什么你听什么,它让你做什么你做什么,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民权、民治才能达到民和。

主持人:好,谢谢李先生。我们再来接一下纽约张先生的电话,张先生您好。

纽约张先生:今天这个标题简明扼要,“根源何在?”根源呢我说三句话,一党独裁、专制统治是政治领域的癌症,贪污腐败、巧取豪夺是经济领域的癌症,道德沦丧、追求利润是生态环境的癌症。唯一的药方就是铲除共产党,建立一个民主、法治、自由、公平的新中国,舍此别无他途。

主持人:谢谢张先生。我们请教一下陈志飞教授,您对刚才观众朋友提出的问题有什么回应?同时我也有个问题就是说,面对这样一个雾霾的天气,可以说跨中国的好多个城市,那么中共这个党和国家领导人,会和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吗?有人还嘲讽说《人民日报》应该发个题为:“厚德载‘雾’,自强不‘吸’”,应该发这样一个社论,您怎么看?

陈志飞︰这个问题我觉得刚才很多观众都提到,而且都说得非常好,一针见血,直达到它的根源制度问题,而不是自然界给我们中国人带来的“特殊照顾”,或者说是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的结果。事实上欧美的发展速度在某个时期,尤其是日本和南韩,其实跟中国是旗鼓相当的,而且人家发展之后有了高科技,中国现在还是世界工厂,但是人家的空气,你去日本、去南韩看看,日本是世界的骄傲,南韩更自称是“亚洲的瑞士”,湖泊很多,山青水秀。可是我们中国做为世界工厂,真的是“工厂”,到处是零件、到处是憔悴的面孔,这点我觉得的确是人为的制度造成的。

我再给你举几个例子。第一,你想现在实际上很多的贪官外逃,中产阶级也把儿女送到海外,我也接触了很多从国内出来的人,不见得是大款,就是类似像我这样的人,在国内生活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累积了一些财富,他们也想出国。他们出国的很大的原因,他们也没犯什么罪,犯什么法,在国内不过就是找个保姆,找人还挺便宜的。我问他们为什么急着出国?最大的原因是环境污染。就是说这是一个无形的,你必须得面对,拿多少的钱才能买了一个无环境污染的安全呢?所以有人说中南海的干部不但食品特供,可能现在空气也是特供的,否则你像七、八十岁的老人坐在那儿办公,怎么坐得下去?

这个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从这儿反射了中国畸形发展到了一个极端现象,就是说现在中共的这种耳目喉舌掩盖也掩盖不下去了,这个词现在叫“雾霾”我连听都没听过,雾霾的报导基本上是放开的,压也压不住的。他们记取了上次北京大雨的教训,如果不及早的所谓“消毒”,告诉群众这是一个暂时的现象,或怎么样的话,最后造成的影响更大。这一点它是察觉到了。可是,是不是真正的能解决?那要中国共产党做为一个独裁党出狠手才行。我刚才开玩笑跟您讲过,北京出现过蓝天,就在这几年开奥运会的时候,但是你指望共产党像在开奥运会一样的对待它的臣民和环境吗?我觉得它可能不会,因为这会损失它的GDP,丢掉它的官帽。

主持人:我们再来接一下观众朋友的电话,吉林的许女士,许女士您好。

许女士:嘉宾好,主播好。什么PM2.5啊,还有环境的污染,这都是表面现象,这些都是人能看得见的,主要就是人看不见对生命的敬畏。什么无神论我看这些就是主要的,这也是天象变化吧。我劝中国大陆的有志之士赶快退出共产党这个邪恶组织。

主持人:好,谢谢许女士。接下来我们请教郑义先生,对几位观众朋友所提出的见解,您有什么样的一个回应。同时我也有个问题,就是现在的环境和气候在中国的这个条件下,可以说是有目共睹,也许有人会提这是不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的后果,西方国家是否也会走同样的道路?您怎么样去解读?

郑义:刚才几位观众说得都非常好,一针见血,说的都是非常的到位,这个是非常令人欣喜的。共产党想继续用这种愚民政策来统治的难度越来越大了。你记住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经济发展虽然引起污染,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这些是共产党的知识分子一再宣传的道理,好像说我们中国的这个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你要想发展经济就得要付出代价。但是事实不是这个样子的。

我一直在讲,我说西方的污染它是一个知识性的污染,中国的污染是一个制度性的污染,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过去大家在发展工业的那个时代,不知道废气废水这些东西可能污染大自然,可以危及到我们的健康和生命,这样一种严重的程度,后来终于发现这个东西太可怕了。实际上你比如说泰晤士河啊、洛杉矶汽车的光雾之类的,当这些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出现了以后,在西方社会立刻引起了警觉。对于他们的制度来说,这制度要对付那些东西是完全够用的,因为这个制度就是要维护公民的基本人权。那么当公民的权益受到损害之后,他们就自动的启动这个民主监督机制,他们这个现象就迅速的好转。

而且现在这些国家,就是过去污染极其严重的,我们拿来说事的这些国家的环境都是越来越好。那么中国的情况,为什么我说它是制度性的污染呢?就是别人走到坑里头掉下去了,人家后来爬出去了,但是中国掉下去了,他掉下无底深渊去了,他没法儿爬出来。因为这个制度是不许别人监督的,是无法无天的,是一个集体腐败的,所有做为西方来解决污染的一些制度性的优势,在中国全都不存在。所以中国这个情况就是眼睁睁看着,这不是说没有知识了,有知识了也有办法了,就是办不到。

所以它是一种制度性的,你再怎么叫说治淮河污染、治渤海污染,淮河死了,什么黄河断流了,你叫晃了半天,结果如何?情况越来越严重,只能是越来越严重。那些稍为开明一点的环境官员都会跟你讲说,中国基本上的状况是“局部好转,总体恶化”。所以这些东西为什么说它是癌症、是不治之症,因为不能够用西方的环境曾经污染过,就说我们照样的污染是有理的,那前头人家掉到坑里头爬出来了,你看人家掉进了坑,你掉到了悬崖有什么好说的呢?所以我说它这样的一种说法是为我们现行制度的一种辩解的托辞。

主持人:好,谢谢郑义先生。谢谢陈志飞教授和郑义先生在第一个题目的环节为我们点评,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第一节就暂时讨论到这里。

我们现在进入到第二个环节的讨论:奥巴马的内阁最近将有重大的变化,几位主要的内阁成员又会有新的提名,究竟这些会如何影响美国的内政与外交,请陈志飞教授进行点评分析。首先一个就是参议员克里(John Kerry)被提名为美国的国务卿,将接任希拉里的职位。克里也是奥巴马胜选连任以后提名的首位高官,可以说在呼声极高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莱斯表示不会出任国务卿之后,克里就成为首当其冲的人选。究竟克里是怎么样一个人,他的接任将会对外交的政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请陈志飞教授做个介绍。

陈志飞:克里这个人大家肯定并不陌生,因为他是2004年跟布什竞选总统,当时民主党的“吸票机”,那么他现在在党内还有很高的威望。这次奥巴马和罗姆尼角逐的时候,他基本是帮助奥巴马充当竞选的演讲模拟的部分,就是他扮演罗姆尼,因为他也是富家子弟,也有很多的钱,很多经历跟罗姆尼也很相似。所以他跟奥巴马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即便这样我还是认为克里是奥巴马不得已才做出的选择。

他的首选肯定是希拉里,因为希拉里在奥巴马期间,奥巴马把很多外交工作全部外包给希拉里了。希拉里最后有人统计,在她担任国务卿之间,可能在飞机上、在海外度过的岁月,超过了五百天。这种劳动强度,的确让人感到美国老一辈的政治家,她的对职业的热诚,我们看了也是非常感人,这么一个女强人,是一个非常聪明,各方面非常老到的。所以现在她因为身体原因,因为脑血管出了问题,最近在治疗,这是大家知道的。即便这样,一些女权运动者、民主党内的女士,还是非常遗憾,因为她们觉得2016年希拉里竞选总统还是有希望。所以他(奥巴马)的首选希拉里退出。

那么第二个人是苏珊‧莱斯,她是由于班加西事件,在辩解的时候,她是联合国的大使,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辩解有些前后不一致的地方,受到共和党的攻击,使国会不能把她确认下来。第三才提到了克里,克里对这个职务是垂涎已久,他一直想当美国的外交形象,从我的感觉来看,克里跟奥巴马的风范有点相似,但更显得书呆子气,好像说话比较慢条斯理,更像传统的绅士,这样在与很多国家打交道的时候,我不知道他会不会显出跟希拉里一样的灵活度,和应该有的风范。所以我觉得他可能还是会跟之前帮助奥巴马竞选总统一样,做奥巴马忠实的竞选的伙伴或者传声筒,因为他模拟奥巴马的演讲。所以从这点来看,他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亮点可能会少,奥巴马在外交上必须要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做总统任务当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外交事务。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奥巴马更多穿梭于各国,而不像原来一样,基本是置之不理,这是第一个内阁外交高官或是美国的外交部长、国务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务,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这是一点。

主持人:我们看到关于美国新的国防部长的提名,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7日的时候,宣布提名美国前共和党参议员查克‧哈格尔(Chuck Hagel)担任美国新的国防部长。我们知道这个奥巴马是民主党的,他现在提任的是共和党的前参议员来担任,目前就这个提名来说的话,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您能否做一个介绍?

陈志飞:这个争议是最大的。这个争议最大不在于他是共和党,他是共和党中的异类,他的理念和各种的想法、计划,与民主党非常的符合。他跟克里一样,也是越南老兵,但是他一直在反战,而且现在美国经济情况不佳,要对国防部五角大楼的预算大幅度削减的情况下,奥巴马需要这样的人物出来,能够秉承民主党的理念,来做共和党的事情。所以他把一个共和党的党员,安插到五角大楼,做的是民主党的事情,这是最好的,最佳不过了。

这么一个反战人士,又是共和党党票最前的这么一个人士。但是说到争议的话,最大的争议并不是来自于这里,最大的争议是他对以色列的态度,我们大家知道美国在真实生活当中,以色列占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光是由太人的资金财富,还有历史上包括一些宗教的原因。所以说这一位哈格尔先生对以色列的政策,说出了一些在美国政治家来看是离经叛道的事情,就是说好像将来美国对以色列要脱离战略伙伴关系,招致了很多非议,但是我觉得这只是暂时的,虽然有很多的风波,但最终还是会获得国会的确认。

主持人:观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热点互动》热线直播节目,这一节我们探讨的话题是“奥巴马内阁换将,影响几何?”欢迎您拨打我们的热线号码:646-519-2879参与讨论或发表您的见解。我们先接一下观众朋友的电话,纽约的王先生,王先生您好。

纽约王先生:主持人你好。我们先谈希拉里。这个希拉里她要走的话,不是奥巴马要她走的,而是她自己要走,她在选前跟选后都是讲一样的话,选前她就讲了,不管奥巴马当不当选她都要走,那么选后她又讲了,选上了我还是要走。为什么她要走啊?我们看很多的小道消息就知道,希拉里跟奥巴马的理念不同的,很大的地方都不同,那么她做这个官的心里就很难过。

像缅甸,缅甸是谁的功劳啊?是希拉里的功劳,就跟你们讲的那样,希拉里每天都在外面跑。把缅甸拉回来以后,日本也去访问,英国也去访问,法国也要去了,缅甸也决定搞民主自由了。那为什么缅甸会转过来啊?那就是希拉里她有办法说服他,说服一个人,告诉你跟美国走,你的经济会有发展。像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跟着美国走你就有办法;如果你跟着中共走,你就完蛋,你的经济完蛋,你的国家完蛋,你将来都没有前途;以这些很有力量的证据说服缅甸,缅甸就倒过来了。希拉里现在身体是有一点点不好,将来好的话她可能还要选总统。

主持人:好,谢谢王先生。我们请陈志飞教授回应一下。

陈志飞:对,我觉得这位王先生说得还是很有见解,对希拉里这个人的经历,还有她的渴望,就是当选美国总统的渴望,我也是承认的。但是我觉得在和奥巴马的根本利益上,他们还是相同的,理念也是相似的,因为从历史上来看国务卿,应该是总统的最高心腹,在外交方面是放心的,奥巴马没有过多的干涉。它的关系如果拿尼克松和基辛格的关系来比,还是比较贴切的。

我觉得最后两点是,我承认她是很早就退出,放言说即便当选也不当国务卿,一个是身体可能很大程度上已经吃不消了,因为她的身体毕竟要比之前的莱斯年长10岁,但她在外面跑的强度,甚至跟莱斯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对他的年龄来说不能承受。另外一个就是她可能想及早的从奥巴马阴影中走出来,以便建立自己的团队声望,来角逐2016年。但现在人算不如天算,可能由于身体的原因,一切都得先暂时停摆吧,这也是比较令人遗憾的地方。

主持人:那我们看相关的另外提名,约翰‧布瑞南(John Brennan)也被获CIA美国中情局长的提名,那么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质疑和争议,您对布瑞南这样一个人物接替中情局长,有什么样的一个分析和看点?

陈志飞:布瑞南他上台以后,现在大家最关键的是要看他,是不是在几个民主理念上非常具有标竿意义的事情上,他会有大的动作。比如关塔那摩,还有对罪犯,还有就是无人机对恐怖分子的这种袭击。这两则在外界看来,可能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但美国是一个严格的法治国家,你现在关塔那摩可以把罪犯先收容后受审,这好像是中国劳教制度的一个延伸了,开玩笑。所以在美国人来说,虽然他们在那里好吃好喝的,但是美国人民还是不能容忍,这一点上我觉得他可能会做一些动作,我看到的就是他可能会决定关闭关塔那摩,就是在古巴飞地的那一块美国监狱。

另外一个事情,在无人机对异国人士的攻击方面,他做得还是比较坚决,他继承奥巴马的这个意愿。所以从这点来看呢,他的工作各个方面可能会是中规中矩,不会有太大的起伏。

主持人:那么还有另外一个提名,奥巴马正式提名杰克‧卢(Jack Lew)担任财长,那么杰克‧卢目前是白宫办公室的主任,这项提名您对杰克‧卢这个人,您有什么样的看点?

陈志飞:这也是时势逼得奥巴马作出选择,因为过去二十年当中,美国的财长一般都是华尔街出身、或者是经理人来担任,杰克‧卢在花旗银行有短短的经历,他更多的是跟财政预算联在一起,从1979年就开始做这个工作。所以说现在美国面临的这种财政危机,尤其是这个债务危机,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出现,来削减各方面的开支、削减美国的赤字。杰克‧卢长期跟美国的预算打交道,一直是之前的财长蒂普‧奥尼尔(Tip O’Neill)的助手,之前的财长是共和党领袖,之后他在克林顿期间也担任过美国国家预算办公室的主任。那么现在把他提到一个财长的位置,这的确表明华尔街的位置在美国财经界已经下降,而美国更关心的是整个宏观的财政收支平衡,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主持人:综合来看的话,奥巴马的内阁目前是提名的阶段,还没有获得最后的批准和任命,那么从目前情况来看的话,您觉得如果这些内阁成员进行改变之后,会对奥巴马的内政外交产生什么影响,尤其是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尽管我们都知道他都隶属于奥巴马政府,执行奥巴马的决策,但具体的人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是否会有些不同?您怎么看待?

陈志飞:我觉得现在外界普遍认为,他们这些人都是知识分子(intellectual),都是奥巴马找的“克隆”自己的人,来充当这种角色。所以他们在做事上比较圆滑,他们可能在行事上会紧随奥巴马的政策。

那么从他们的资历来看,我已经一一分析过了,他们更多的好像是在解决美国国内的问题,并没有表明奥巴马想推出一个崭新的、完全的政策纲领,比如说像克里(John Kerry)来讲的话,他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那在对华问题上,我查一下克里的对华政策选票,基本上是参差不齐,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早期他好像在对人民币汇率上,支持过严格控制对华经济方面的制裁,原来是提出过这种方法和方案,最近在这方面好像有所收敛,比较支持中美之间的贸易。

所以从这点来看,他虽然身为参议院的外交委员会主席,我觉得他的影响力并没有显得那么大,他更多的可能还是在国内政策方面。那么做为这么一个人物,对华政策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会像希拉里有长期外交经验的有魄力的人物,别人我估计也是旗鼓相当,基本上都好像生活在奥巴马的阴影之下,不像希拉里时代,还有比较年轻的财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也有自己非常辉煌的履历。这些人我觉得都一直是比较好的干才,不见得是将才,他们对奥巴马形成众星拱月的一个势态,所以我觉得这是奥巴马第二任期的一个放缓行程,走好自己底下的路的这么一个体现。

主持人:好,那我们再来谈点轻松的话题,就是关于奥斯卡的提名。我们知道1月13日金球奖已经揭晓,那么《逃离德黑兰》赢得了金球奖,那么当然也有人说这个金球奖对奥斯卡奖本身也有一个预测的功能,2月24日最终将决定今年奥斯卡奖鹿死谁手。目前《林肯》获得12项提名,李安执导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获得11项提名,究竟在奥斯卡角逐中鹿死谁手。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奥斯卡入围的影片究竟有哪些是反映美国电影界还有整个的文化,近年来有哪些变化?您有哪些观察?

陈志飞:我觉得今天奥斯卡入围影片让我眼界大开,因为我之前说句实话,对美国电影界慢慢已经好像有点儿放弃了,之前我是个电影迷看过很多电影, 但我觉得由于技术的渗入、尤其特技的引进,还有很多观众追逐感官刺激,我现在电影院都不太愿意去,因为声音很吵很响,很多也是这种打斗动作片,好莱坞为了好像追逐年轻的人群,做出很多大片,这种大片就是有点离经叛道,我感觉有这种影响和印象,所以电影院我现在已经去得比较少。

但是今年的几部大片我觉得都非常有意义,而且有一个寓教于乐的作用,因为电影他虽然是娱乐工具,但是他还起到一个社会的功能。我们看到90年代、21世纪以来美国的一些大片,比如说《阿甘正传》(Forrest Gump),甚至于一些像《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他体现的就是说好像是民众一种超凡的力量,比较贴近民俗的这方面,把观众搞得很高兴;你看《心灵捕手》里头,一个擦地的就比MIT教授有很多(特长),他随便写个东西那MIT教授就要追着他。

在《阿甘正传》当中他体现我觉得是比较含糊的哲学概念,好像人随波逐流或者糊里糊涂的就能(成功),当然大家都很爱看,可是看完以后你问他能看出什么东西,当然也能够得到一种激励,可是更多的是他好像偏离了传统思想,你让他说他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可是如果你看到《林肯》这样的电影,它完全是散发出正面的信息,这是出自于大导演史蒂芬‧史匹柏,他讲美国历史中有非常决定生死攸关的阶段,而且我要提醒大家这个入围影片实际上是美国电影协会选出来的,他体现的是美国一个立场,就像中国他们也是独裁,他们选一个标竿作用,就说美国的电影要回归传统,要给大家一个价值观的教育,让你知道什么是正、什么是邪。

在《林肯》结局的最有意义的一段,他不是撷取他的出生或者他的生平怎样,他撷取的是他废除奴隶制度的这一段,他讲到了民主的理念,讲到了人其实是平等的,讲到美国立国的经历,他也讲到了美国政治当中一些复杂的部分。很多东西我觉得奥巴马总统看了以后都会受教育,因为奥巴马本身就是林肯的粉丝,所以从中来看我觉得它有很多现实的意义,也让人看到美国电影的希望。

如果你觉得《林肯》是今天唯一的代表作,那你就错了,还有很多的好电影接踵而来,比如说获得金球奖的《逃离德黑兰》(Argo),他是出自于刚才那部《心灵捕手》的导演,片中主角是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本•阿弗莱克他改邪归正,他现在做得比较好,他不再搞那种为了哗众取宠的技能、超凡的数学功能、也能背诵《圣经》的这种人。

我觉得他这种是离经叛道、没有意义的想法,他最后撷取的也是美国的利益,现在始终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阶段。666天,美国的外交官员被囚禁在德黑兰,有6名人士通过加拿大外交官的帮助逃离出来,当中有很多非常曲折的细节,比如说美国当年卡特总统还派飞机去营救也失败了,所以为了营救别的60名官员,这6名官员就不能让他们直接通过美国的帮助出来,所以有很多细节大家可以感到人性的力量,也可以感到正义最后战胜邪恶,最终以卡特总统的宣言而结束,这也是美国电影回归传统的一个历史。

第三点,说到回归传统,他把音乐剧《悲惨世界》搬上了舞台,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中一个大片影星,澳大利亚的一级影星罗素克洛(Russell Crowe)扮演的一个对手贾维(警探)。大家如果记得电影经典制作,不妨也看一下美国这个音乐剧代表作。音乐剧其实在美国是一个大家非常喜爱的项目,但他投入的精力非常的巨大,所以我们知道近期的一些像《芝加哥》,我觉得也慢慢进入世俗化,但是这么一个把传统的类似莎士比亚级别的雨果的剧作搬上萤幕,还能赢得大家的首肯,还能夺得好莱坞的传统上就是今年来比较偏的这种行家的赞赏,我觉得也是一大景观。

第四点,我们可以看到李安,我们中国电影界的“旗帜”也没有闲着,他今年拍出《少年Pi》这样一个获得11项提名,而且他的景致非常精美,而他也提出人生关心的问题:人来自何方?他描写这个场景很像《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景象。一个男孩他跟他的家人原来是经营动物园,他们要搬到加拿大去,用船把所有的动物和他们全家搬到加拿大去,在海上遇到了暴风雨,他是唯一幸存者,人都有一个幸存者,跟他同样生存还有几个动物有豺狼,有老虎,他们一起度过二百多天海上漂流生活,所以又像诺亚方舟,又像鲁宾逊漂流记,这么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场面。

因为这个小孩在片中他是信神的,刚开始影评从一个记者追寻这么一个信神的人,而通过他的信神而引起的,给人很多的共鸣和深思,在今天人类碰到这么很多,雾霾也好,碰到了很多灾难像飓风,还有什么马雅预言,我们需要这么一个影片,需要正的信息,从新把人类来归正到他们应该走的方向,所以我对今年奥斯卡的提名是大声喝采的,希望大家2月20日也都观赏这么精彩的一个聚会。我们也同时欢呼好莱坞重归正统,给人类带来新的信息。

主持人:刚才您可以说解读了一下奥斯卡评选委员会在今年的一个文化的取向,他们需要洪传的一个核心的价值的一个方向。那么刚才您也多次提到《林肯》,因为他毕竟确实是今年夺冠的一个大热门,那么对于这一部传统电影,在目前林立的打斗片,武打片,还有非常抢眼的电影特效的情况下,为什么他能够脱颖而出,您有什么样的一个感觉?那么目前《林肯》所传递的信息究竟有什么样的现实价值?

陈志飞:如果你初看《林肯》会觉得他是话剧,那你再拉住路人问:你上次看话剧是哪一天?可能已经很少了,只有几个人回答;你再问问他,你看过话剧没有,现在人很少看话剧了,因为就像你刚才说这种新兴的文化跟电视有关的I pad、I phone文化的冲击,很多人可能对“莎士比亚”,听过这个词,就只是一个名字而已。那么《林肯》这个剧目像话剧,很多说的话、场景来反映其中的内涵,而且林肯他就是善用故事来讲解生存道理,而且他非常耐心,他在思想,就是美国所需要的,他体现的那种价值现在也是奥巴马总统必须的,就是有勇气来真正的把事实传递出来。

这个影片中所传递的事实,他用欧几里得的几何关系告诉他的一个当兵的发报员,他就说人生来是平等的,就像几何中最基本的一样。那么在这个世界善与恶是存在的,那么善一定要战胜恶,这是奥巴马总统要秉承林肯的一面,因为他们都来自伊利诺州,奥巴马一直是他最忠实的追随者。我们从这可以看出,林肯现在也在改变美国社会,改变电影文化,改变世界。

主持人:最后一个简单的问题,您觉得《林肯》会得奥斯卡奖吗?

陈志飞:我觉得会。如果你看到他的表演,他这个演员花了一年的时间来准备,丹尼尔‧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他把林肯刻划得维妙维肖,拍摄期间连大导演史蒂芬‧史匹柏都一直叫他“总统”。所以大家要看一下这部影片。

主持人:好,谢谢陈志飞教授的点评分析,也谢谢观众朋友的收看和参与,我们下次节目再会。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