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起诉媒体避重就轻 陆媒紧追不放

【新唐人2016年10月09日讯】继前不久中国大陆媒体财新传媒高调起底 “中国首骗”陈光标后,在中国大陆网络上一度掀起了一股质疑陈光标慈善造假的小热潮。正当这股热潮渐渐消散之际,日前又有一家陆媒发表社论,再次高调质疑陈光标,指其之前的公开回应避重就轻,“很难和媒体实现有效质证”,并要求陈拿出点像样的证据来证明他自己宣扬的那些“事迹”。

陆媒继续追打陈光标

10月7日,陆媒澎湃新闻发表一篇题为《陈光标有义务证明自己的“事迹”》的社论,指围绕陈光标的争论,并不仅仅是他究竟捐没捐钱,或捐的钱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而是“事关诚信、商业伦理乃至法律”的问题,在外界提出这么多疑问的情况下,陈光标有义务、他有责任拿出可靠的证据来证明给自己带来巨大荣誉的那些所谓“善行”。

文章表示,陈光标自己宣扬捐赠了20亿元做慈善,但熟悉他历史的人却向媒体暴料他总共可能捐了两三千万元,“悬殊得有点惊人”。但面对外界的强烈质疑,陈却只是“选择性地拿出一些票据”作为回应,而且总是一再重复、高调宣扬他做过的那些“善事”,对于媒体关注的核心问题却“要么避而不谈、要么语焉不详”,这种回应方式“很难和媒体实现有效质证”,而最终的结果是,“陈光标始终保持争议,始终吸引眼球,他也毫不犹豫地用‘首善’的名人身份去招揽生意,推广产品。”

一些支持陈光标的人曾大肆宣扬,认为只要陈光标捐了钱,就不必追究他是“骗来的还是抢来的”,对这种论调,该文反驳称,“如果陈光标所垂范的慈善不过是所谓的‘劫富济贫’,难道不是对一个文明社会的巨大反讽吗?”“因为做过善事,就不去关注可能的谎言和欺骗,这是陈光标争议中最需要警惕的思维误区。”

文章表示,关注陈光标的真假慈善的问题,其核心是关注他的诚信和真相本身,“一个不讲诚信、不重伦理的社会,高调空谈慈善岂不有舍本逐末之嫌?”

文章明确主张,“陈光标应拿出能验证的证据来,包括捐款凭证、对账单、对公章真伪的检验”,而不是抛出一些“大词”,就以为自己“抢占了道德制高点”。

陈光标被指为中共商干特务 陆媒连续追打的背后有玄机

此前,在中国大陆颇有影响力的财新传媒曾于今年9月20日刊发特稿《陈光标:“首善”还是“首骗”?》放出一系列经过该媒体调查核证的材料,起底了陈光标在经商与所谓“做慈善”的过程中存在的做假、骗捐款、骗头衔、骗项目等不法行为,并直接点出了包装塑造陈光标的幕后人物包括前中共统战部部长令计划和中共公安部副部长、中央“6.10办公室”主任李东生等人。

9月21日,陈光标以侵害名誉权、荣誉权为由将财新传媒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次日中共江派常委刘云山掌控的官媒新华网报导了南京市秦淮区法院立案的消息。但此后,法院方面却迟迟没有像财新传媒发出相关的法律文书,此事件似乎会“不了了之”。

对此,外界舆论认为,陈光标和财新网的背后各有自己的政治靠山,因此这次财新网突然向陈某发难,其实是中共高层内部不同派系势力斗争的一个表征。法院方面对陈光标的投诉虽立了案,却迟迟不敢推进,是因为他们夹在两股势力之间“左右为难”,只好采取拖延的策略。

据公开资料,目前担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的陈光标,过去常常高调搞“慈善”秀,自我标榜为“中国首善”,但有媒体曝光了他所拥有的公司连年亏损的现状,并揭发了他涉嫌勾结黑社会参与暴力强拆,虚假慈善、诈捐等黑幕,有媒体更斥责他为“中国首骗”。

据海外中文媒体披露,陈光标当年最初是依靠军方的支持,以倒卖军火起家,并积累钜额财富。

报导指出,陈光标与赖昌星一样,都是中共特务系统发展的典型的“商干”特务。在2010年或更早些时候,陈光标曾进入中共国防大学学习三个月之久,就是陈光标要接受进一步的特务专业培训,是中共总参情报部的安排。

该报导表示,像陈光标这种“商干特务”,经过培训后进入特务系统的行政编制,他们一方面靠搜集各种各样信息资料来按等级换取报酬,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利用特务干部享受的特权来为自己的不正当生意提供权力保护,并能够得到常规渠道得不到的各种商机。

因此,海外有舆论认为,拥有特殊背景的陈光标这次遭到陆媒的连续追打绝非偶然,其背后是中共内部高层不同势力之间的政治较量,其事态的后续发展值得关注。

(记者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明轩)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