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知孩子偷东西,这位爸爸的做法雷倒众人,却让孩子感激一辈子!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一句话,可能会拯救孩子,也可能会害了孩子。被告知孩子偷拿东西后,这个爸爸的举动可谓雷倒众人,但却拯救了孩子,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有一天,7岁的男孩东东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书报亭里有一本自己心仪已久的书,但是他身上没有带那么多钱,犹豫再三之后,他最终大着胆子趁老板不注意时把书藏进了怀里,谁知刚转身就被发现了。

东东被疯狂的老板拽进了派出所,几个警察轮流审问他。东东非常害怕,吓得大哭了起来。民警打电话通知了东东的爸爸。很快,东东爸就赶到了派出所。

东东低着头,心里非常忐忑,他默默地等待着爸爸的责骂。但是,东东爸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之后,并没有责骂孩子,他只是淡淡地开口说,“我想,这肯定是个误会。我很了解我的儿子,他一直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我相信他一定是非常喜欢这本书,同时又没有带够钱,所以才这样的。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出三倍的钱买下这本书,这事就算结束了。”

说着,东东爸就掏出了钱包。东东惊呆了,他没想到爸爸竟然没有责骂他。他看着爸爸,爸爸也看着他,眼里没有责备,有的只是爱怜。

出了派出所,东东爸停下了脚步,他蹲下来,看着东东的眼睛说,“孩子,人这一辈子难免都会犯错误,但是没关系,我们知错就改。对于今天的这件事,你就忘了吧,别让它在你的心里留下阴影。好好学习和生活,只要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你就依然是让爸妈骄傲的好孩子。”说完,爸爸郑重地把东东喜欢的那本书放到他手里。东东脸上满含羞愧和感动,他控制不住地放声大哭,爸爸慈爱地把孩子搂进了怀里。

如果你发现孩子偷拿东西,会怎么处理呢?会大声训斥孩子是“小偷”,然后把孩子狠打一顿吗?

有家长在小学生学习后台苦恼地留言,说自己的孩子有偷钱的习惯,但是为什么打骂教育孩子之后,毫无效果,孩子反而越偷越多了?其实,这正是父母错误的处理方式造成的。

事实上,很多孩子幼年时期都有过偷窃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孩子不知道这是“偷”,也不知道这是错误的行为。但如果父母在孩子出现偷窃行为时就打骂惩罚孩子,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无疑是给了孩子一种阴暗的心理暗示,他们因为父母的责罚而愤怒,自尊心受伤,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起的信任感也瞬间崩溃,更可能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说我是小偷,那我就继续偷给你看!”

最近看到一对父子的遭遇,结果让人深思

这个孩子很调皮捣蛋,也经常被老师批评,老师每次批评完之后还要告诉孩子的爸爸。爸爸非常气恼,每次老师告状后,爸爸都对放学回家的孩子采取惩罚措施,比如不准喝酸奶,不准玩玩具,也不准看电视,而是被罚站在墙角。

后来,孩子在某天因为突然晕倒后竟被医生检查出白血病,孩子说在学校也经常因为不舒服睡觉,爸爸责怪为什么不早告诉父母,孩子的回答让爸爸羞愧,“你跟老师是一伙的。”

看看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如何让孩子渐渐对我们失望的?

1、当孩子因为玩耍将衣服弄湿、弄脏,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们他很快乐时,大人看到的只是脏了湿了的衣服;

2、当孩子因为在墙上门上涂鸦,高兴地跑过来跟我们分享他的成果时,大人看到的只是被糟蹋了的墙和门;

3、当孩子不想跟其他朋友分享玩具,转过头向我们寻求帮助时,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吝啬和小气;

4、当孩子将不理想的成绩单递给父母,满腹沮丧惭愧地低垂着脑袋时,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懒惰和不努力;

4、当孩子偷偷写日记,将所有的喜怒和忧伤排解在字里行间时,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刻意隐瞒……

事实上,并不是孩子天生不信任大人,而是当孩子将一颗纯洁的心托付给父母和老师时,换来的总是伤痕累累。孩子们在父母的开玩笑、捉弄、责骂、教训、不尊重、不相信中一点一滴地失去了对大人的信任,慢慢的,孩子也向大人封闭了自己的真心,甚至穿起了盔甲对抗大人。当父母在哪天发现孩子没跟父母分享任何的人和事时,我们在孩子的内心里已经被悄悄“清理”了。

爸妈们,请尝试从小选择信任、保护孩子,遇到事情请和孩子站在一起,让孩子有安全感,对父母能够完全信任。有了信任,孩子才能像朋友一样对你倾诉;有了信任,孩子才会在第一时间,毫无畏惧地向你求助;有了尊重,孩子才会把你的信任与期待记在心上,并且化为动力,努力变得更优秀。

──转自《网络》

(责任编辑:李明心)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