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上海推行急救免责 好人开始被重视?

【新唐人2017年01月30日讯】中国社会长久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让车祸现场的“扶与不扶”、“帮或不帮”都成了考验人们道德良知的两难问题。去年11月1号开始,上海实施《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推行“急救免责”,以此鼓励民众敢于施救。现在这部被外界俗称的“好人法”,让道德法律化,是否就能够恢复社会信任,挽救道德危机呢?一起来听听评论怎么说。

从画面中,可以看到一名女子过马路时,被车撞倒惨遭碾压,肇事者逃逸,来来往往的路人,没一个人停下来相救,只是匆匆的无情离开。这是发生在11月2号早上7点的事情。

还有这起发生在10月底,广东一名50多岁的大婶跌倒,12岁小女孩主动过去扶起反遭恐吓,大婶嚷嚷要小女孩赔钱才能走人的事件。

几年来,中国各地出现越来越多向遇难者施以援手的好心人受到讹诈的现象,最后演变成车祸造成路人冷眼走过。

旅美时事评论员邢天行:“道德下滑的根本问题,是中共多年来统治的结果,就是它的意识形态,无神论还有它的斗争,为了生存可以不择手段的去做事情。”

11月1号,上海市实施《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明确规定紧急救护行为受到法律保护。

《条例》强调: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条例》还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以及社会急救均纳入适用范围,这在中国各省市急救医疗立法中尚属首次。

旅美时事评论员邢天行认为,这虽然是好事一件,不过,真正的社会问题能不能彻底的得到解决,她持怀疑态度。

邢天行:“因为现在很多问题并不是说立一个法律条文就能解决的,在这之前我们看到,大家都在关注拆迁问题,所以后来中国出台了拆迁法,可是拆迁法出台这么多年,拆迁这样一个违法的行为仍然在进行,所以就是目前出台保护好人的法律,也许目地用心是好的,但是效果本身是不是能达到目地呢?我并不乐观。”

中国在最近十几年间,社会道德从人心冷漠走到冷酷,从冷酷再走向失控,它是如何发生的? 我们从一些标志性事件可以看出其中的轨迹。

2010年8月18号,一张题为《挟尸要价》的照片,以全票赢得最佳新闻照片奖。照片讲述2009年10月24号,长江大学15名同学在江边野炊时,为了救两名落水儿童,其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而打捞公司打捞尸体时,却挟尸漫天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元的捞尸费。照片定格在对岸上学生们的跪求,打捞尸体者却坚持钱款不到位,不交出尸体。

2006年,南京市民彭宇搀扶跌倒受伤的徐姓老太,并送她去医院,后来被对方指控为肇事者,而彭宇则坚称自己是好心救人。虽然双访各执一词,但最终法院判定撞人事实成立,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共4万5千多元。

邢天行:“从彭宇案一直到南京法官,它给人的心理伤害极大的,就是那句话,‘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救?’这种东西就是从法律层面来讲,从法官的嘴里说出来的,这样的人还在。”

安徽异见人士沈良庆表示,这反映中国社会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道德急速下滑,还有一个就是中国司法机关的不可信任。

安徽异见人士沈良庆:“这个司法机关对好人缺乏保护,另一方面,对于打击犯罪它又很不力,整个就形成了这么一个氛围,谁要是做好人谁就倒霉,我感觉这种立法是没有多大法律效益的,它执行不了,或者是在执行过程中走样,实际上,司法机关在这方面起不了什么作用,甚至起到负面作用,很多司法机关干的就是违法犯罪的勾当。”

评论认为,中国当前的法治环境并不乐观,立法容易,但没有配套的、独立公开的司法系统来执行,这个法律能起多大的作用还有待观察。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