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被誉“世界龙脉之祖” 解析龙脉之分布

【新唐人2017年03月06日讯】世界五大龙脉始于昆崙山,繁衍大大小小的支龙脉延伸到世界各地;昆崙山的灵气沿着五大龙脉流向各地支龙脉;万物都依附着五大龙脉而生存,下受昆崙山灵气恩惠同时上纳天之灵气,阴阳二气孕育,生生不息。昆崙山是龙脉的鼻祖,也是地之灵气——阴气之源。

对于昆仑这座大山,人们只知道它的高大雄伟,实际上它是中国乃至世界龙脉的发源地和鼻祖。古时便被看作为产生源气之所。黄河由它发祥而出,它是生气之源,物本之源。气脉从昆崙山向全世界扩展,所发端出的五支龙脉,其中三支在中国,两支向欧洲方向延伸出去,因而成为天下的主山。

中国的气,是沿地势由西流向东方的。由于气的灵妙,气聚之地大都出现许多大人物,通常把这种地方称之为人杰地灵。而气的源头便是昆崙山。在国家地理上,它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东延青海境地内,长达2500多公里。它的西段是塔里木盆地和藏北高原的介山,西北东南走向。东段成东西走向,分出三支;北支为祁漫塔格山;中支为阿尔格山,东延至布尔汗布达山及阿尼马卿山;南支为可可西里山,东延为巴颜喀拉山,在四川边境与岷山和邙山、郏山相会合。


昆仑山孕育了湖泊、河流。(网路图片)

中国的三支龙脉,从北方开始,以北干、中于、南干的形式,在中国的大地上流动,与黄河、长江等大水系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地理的基干龙脉对三支干龙的分法为:

01. 北龙脉:沿黄河通过青海、甘肃、山西、河北、东三省等北部地区,延伸至朝鲜半岛而止。实际上,北龙不应到朝鲜便终结,它相接于朝鲜的白头山。也就是朝鲜的龙脉发于白头山,但并未停止,只是隐入了海中,最后连接了日本列岛。北京、天津等城市处于北龙之上。

02. 中龙脉:通过黄河、长江之间的地区,包括四川、陕西、河北、湖北、安徽、山东,到达渤海终止;西安洛阳、济南等,均为中龙气聚之所。

03. 南龙脉:沿长江通过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南部地区入海而停止,通常把香港、广州、福州、南京、上海等城市划为南龙。

这三条龙的干脉生出支脉,支脉又生出支脉,犹如人体血管和经络一样,遍布于中华大地。


中国三大主干龙脉图。(网路图片)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至少24个王朝,如果按照每一个王朝就有一条龙脉来计算的话,那么中国至少就有24条龙脉。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大禹的龙脉在今天四川汶川县的九龙山;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在沛县;西晋的龙脉在河内;隋朝的龙脉在弘农;唐朝的龙脉在长安、陇西、太原;宋朝的龙脉在开封、巩义、洛阳一带;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草原;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清朝的龙脉在东北。

当然,这些都是大致的范围,其实龙脉的具体位置是很难确定的,这是因为龙的活动范围是变动不定的,并且大多数龙脉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按照风水师的分析认为:中国的大龙脉正在西进和东出的状态中,西进方向的是黄河流域,华山地区是大龙喝水和出口处;东进方向的是长江流域,黄山地区是大龙喝水和出口处。这两个区域以后会形成中国新的大龙脉。


巍峨的
昆仑山。(网路图片)

中国龙脉的始祖源自昆崙山。昆崙山的左边(西北边)是天山山脉、祁连山山脉、阴山山脉。北边有阿尔泰山,伴它行的还有贺兰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昆崙山的右边(西北、西南边)有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等山脉。昆崙山龙脉夹在上述南北山脉中间,不断向东施展辉煌灿烂的舞姿。龙的主脉落在陕西省的西安市(即古都长安),然后东出中原(河南),同时展开北向、南向、东向、西向分支,形成井体的昆仑山脉体系。


昆仑山绵延西北,是中国的一条龙脉。(网路图片)

昆崙山到了中原以后,向东有六盘山、秦岭;偏北又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是南岭;加上五岳:北岳恒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还有东边的黄山和台湾的玉山(海拔四千米),西南的峨眉山。


昆仑山盛产一种玉石,名为昆仑玉。(网路图片)

这些举世闻名、举世无双的大大小小山脉,大大小小的龙脉,构成了一幅中华巨龙图,是大龙、中小龙混杂的卧龙图。因而,就有西方个别敏感的政治家,称中国是一条沉睡的巨龙。从政治上来讲是对的,但从风水学上来讲却不对的。因为它不是一条,而是一群大小不等的卧龙。四十多年前,它们睡的迷迷糊糊,中华民族才从先进走向落后的。现在已经群龙苏醒,我们的民族必然要复兴;从落后走向先进!

中国的山脉水系一目了然,山脉为山龙,江河为水龙。山龙主贵贱,水龙主贫富。北京为山龙聚首之地,呈官贵之气。上海为长江水龙吐气之地,呈财富之气。中国历史上出现大约二十四个王朝。中国龙脉始祖源自于昆崙山。与周围的各大山脉形成一个大的太极气场。就是华夏民族,我们的大中华。


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图。(网路图片)


昆仑山被认为是中国的龙脉,现在有文章评论,认为昆仑山是世界的
龙脉之祖。(网路图片)

——转自《应天书院》

(责任编辑:任浩)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