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广州即饮用自来水 文豪苏东坡设计

【新唐人2017年05月19日讯】一般认为,中国近代意义上的自来水设备,学习自西洋,出现于晚清。其实,一千年前的宋代,广州已经建立了自来水系统,而且设计者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

据史书记载,公元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苏东坡被贬谪至惠州、儋州(今海南岛)。

苏东坡在绍圣元年9月在赴惠的贬谪途中经过广州时,曾前往广州城外的白云山,对白云山脉的水系和白云山上蒲涧山滴水岩的情况做了观察。其诗记述当时的情景说:“不用山僧导我前,自寻云外出山泉。千章古木临无地,百尺飞涛泻漏天”。

宋哲宗绍圣3年夏天,苏东坡在惠州任上时,听闻“广州一城人,好饮咸苦水,春夏疾疫时,所损多矣。惟官员及有力者得饮刘王山井水,贫下何由得”。就是说广州的百姓因为饮用咸苦的井水,在春夏之交,很多都染上了瘟疫;城内深井多为富户所有,普通百姓只能勉强饮用珠江水。因为缺乏优质的水源,瘟疫更难控制。

苏东坡听后便写信给他的朋友,当时的广州太守王古,建议其在滴水岩下建个大石槽,用五根大竹管引水,然后一管管接续,直入城内,城内又建一个大石槽,用五根大竹管分引至各处。他也推荐广东罗浮道士邓守安来操办此事。苏东坡在信中这样写道:

“ ……惟蒲涧山有滴水岩,水所从来高,可引入城,盖二十里以下耳。若于岩下作大石槽,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缠之,漆涂之,随地高下,直入城中。又为一大石槽以受之,又以五管分引,散流城中,为小石槽以便汲者.....则一城贫富同饮甘凉,其利便不在言也。自有广州以来,以此为患,若人户知有此作,其欣愿可知。喜舍之心,料非复塔庙之比矣。然非道士至诚不欺,精力勤干,不能成也。”

苏东坡这个方案,设计周全,也极具操作性。首先。苏东坡作了一个预算:建成这个供水网,“不过用大竹万余竿,及二十里间,用葵茅苫盖,大约不过费数百千可成”。

其次,苏东坡建议,政府可以在循州购置一部分良田放租,作为养护供水网的基金:“岁可得租课五七千者,令岁买大筋竹万竿,作筏下广州,以备不住抽换。”还可以在广州城中建一批公租房,“日掠二百”贯房租,“以备抽换之费”,并“专差兵匠数人,巡觑修葺”。

在供水系统兴建之际,苏东坡又给王古写了一信:“闻遂作管引蒲涧水,甚善。每竿上,须钻一小眼,如绿豆大,以小竹针窒之,以验通塞。道远,日久,无不塞之理。若无以验之,则一竿之塞,辄累百竿矣。”也就是每节“水管”上钻一个小孔,然后找个东西堵住。万一哪天以后“水管”堵塞不出水了,一个个把小孔打开,哪个小孔没漏水,就是哪节“水管”出了问题。

据记载,这套供水系统建成后,广州城的百姓都喝上了清凉甘甜的山泉水。从此以后,广州居民因饮水问题而发病的现象就少得多了。

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到,苏东坡所设计的供水系统,可以说是广州最早,甚至是中国最早的自来水供水系统。

(记者李倩倩报导/责任编辑:赵云)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