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人称道士为“羽客”?

【新唐人2017年05月23日讯】“道”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一种修炼方式,在道教中修炼的人就是道士,他们通常被称为“羽客”、“羽人”或“羽士”。

《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中就有明确的记载:“羽客、黄冠,皆称道士。”

《楚辞‧远游》中有诗句:“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

《山海经》中也曾写道:“羽人之国,不死之民。”

宋代米芾的《西园雅集图记》中也有这样的记叙:“雄豪绝俗之资,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动四夷。”

《西游记》七十三回中有一段文字描述道:“黄芽白雪神仙府,瑶草琪花羽士家。”这里所写的“黄芽白雪”是指道家的丹药,“瑶草琪花”是仙家栽种的奇花异草,“羽士”就是指道士。

原来道士有这么多的称呼。那么,为什么这些别称大都被冠上“羽”字呢?

《汉书‧郊祀志》中,“五利将军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视不臣也。”这里的“五利将军”是指栾大,也是当时的一名方士,后人便借“羽衣”来称呼那些修道炼丹的人。推而广之,“羽客”、“羽流”、“羽士”也成为了道士的别称。

道士修道的最高目标就是修炼成仙,飞升翱翔于云雾飘渺的天上。“羽”是指羽翼,常被用来比喻仙人可飞升上天,故道士得道成仙又叫做“羽化登仙”。宋代苏轼著名的《赤壁赋》中就有“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句。


八仙的传说。(网络图片)

《太平御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燕昭王大白天的坐在室内就迷迷糊糊睡着了。忽然,梦见白云蓊蔚涌起,云中出现一个人,身穿缀满了羽毛的衣服。燕昭王因此称呼那个人为“羽人”,并在梦中向“羽人”请教上仙之术。不料羽人回答说:“大王精智未开,欲求长生,久世不可得也。”

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写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首诗的作者借着登黄鹤楼,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思乡情结。

黄鹤楼的得名,与仙人乘黄鹤途径此楼并在此休憩的神话故事有关。古人特别喜爱鹤,将鹤视为长寿的象征,鹤的羽毛也特别漂亮,所以鹤被称为“仙鹤”。

中国神话故事中,八仙得道成仙是最为脍炙人口的传说之一。这个故事中的铁拐李等“八仙”,都是凡人通过修炼而得道成仙的,他们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贫贱富贵。

一般人往往认为修道成仙是不可能的,是虚幻不实的,但在浩瀚的天际中,我们人类难以理解、无法探知的奥秘数不胜数。人们都习惯把无法解释的事情当成是偶然,我们又怎么知道在另外的空间里,有没有更高层次的生命在主宰着人的一切呢?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欣然)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