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精准的天文奇才——僧一行

【新唐人2017年06月08日讯】一部大唐才子传囊括了唐朝大小名士。若说僧一行,无论他的才华学养,还是德行修为都堪称一代奇人,却无缘榜首。是造化弄人,还是奇人应有奇运?虽然无缘才子传,不过这个智慧超群、心在方外的僧人却在青史留下了天文般的炫丽色彩,引人遐思。

拒绝奸佞 出家为僧

僧一行,俗姓张,名遂,他是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张公瑾的孙子。您知道张公瑾是什么人吗?他就是在“玄武门之变”发生时,以一人之力死死挡住了玄武门外李建成、李元吉事先安排的二千精兵的人。真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由李建成、李元吉引爆的这场萧墙之祸,最终止于玄武门事件,大唐盛世的灿烂得以在稳定一统的格局下辉煌地展开。

虽然祖上是赫赫有名的骁勇武将,张遂却无心于官场,而是青睐佛门,唯愿青灯古卷相伴。对于他,要降伏这方寸之心,比在战场征伐更为艰难。

少年张遂聪慧过人,自幼读书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法、阴阳、五行学说。

武则天临朝称制后,所言所行逆天叛道,大开杀戮,几乎灭绝唐室子孙。她的侄儿武三思也仗着武后的权势,纵横京师飞扬跋扈。武三思沽名钓誉,四处拉拢文士为己所用。他仰慕张遂的学识,想和他结交。不过张遂身为忠臣之后,不屑与其为伍。为躲避武三思的纠缠,就归隐嵩山,在嵩山普寂大师门下剃度为僧,因为深入“一行三昧”,故法名为“一行”。


《高僧观棋图》图中观棋者为一行禅师。(公有领域)

一行进入佛门后,先后于嵩山、玉泉寺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经四处求访贤师,以探究天文历法演变的妙义。

一日,一行来到天台山国清寺,看到有一处院子长着十多棵松树,而庭门附近有一处流水。

一行立在门外,听到一僧人正在布算的声音,忽然僧人对他的徒儿说:“今日当有一位弟子远道而来,向我求问算法。已经到门口了,怎能没有人引导他呢?”

僧人再一算,又说道:“门前的水应当向西流,那个弟子就到了。”一行听到这番话就进入院中,向僧人稽首恳请算法,这时他豁然看到门前的水正流向西方。(《酉阳杂俎》卷五)

唐睿宗即位后,曾数次聘请一行出山,一行都称病不出。唐朝皇帝大权在握,但是作为监管天下子民的天子,不会以权力去打压一个僧人,不会剥夺他修佛的自由意愿,于是也就随他去了,不再搅扰。

一行的天文成就

唐玄宗曾经将一行请入集贤院,问他有什么本领。一行回答说,除了擅长记忆外,就没有其它的特长了。于是玄宗叫宦官拿出一本宫女名册,一行看了一遍,就随手合上。他掩卷背诵,而且背得很快,完全就像在照着花名册在念一样,从头到尾都背诵下来,竟然没有漏掉一个。玄宗惊讶世上还有这等异人。(《宋高僧传》卷五)


僧一行画像。(公有领域)

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定制太初历时曾说:八百年后会差一日。届时必有圣贤出世加以纠正。从西汉到大唐开元年间,正好八百年期满。一行禅师奉命编撰新历,推出《大衍历》,这部历法分为历法和历术两部分。历法论述编制的原理,历术则说明计算日月五星位置、运行、日食月食的方法,其结构系统周密,后世历法家多按照它的结构来编写历法,直到明朝末年吸收西洋历法后才有所改变。一行的《大衍历》纠正了先朝数术大家的失误,落下闳果然所言不差。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专人将一行禅师接回长安,参与善无畏大师的译经,协助翻译《大日经》。开元九年(公元721年),经张说推荐,唐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法《大衍历》。一行奉命制造新的仪器,用以观测日、月的位置和运动情况,于是他和梁令瓒一起,设计制造了天文测量仪器黄道游仪。唐玄宗亲自为黄道游仪撰写铭文,并将新的仪器安置在灵台上用以测量星度。

黄道游仪制成后,玄宗召见一行禅师,并让他在武成殿向百官介绍它的用途。此仪机巧精妙被认为是神功。(《旧唐书》列传141)一行通过观察,发现恒星位置移动的现象,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恒星自行的观点提早了近千年。

此后,唐玄宗又命一行、梁令瓒等人铸造新的浑天仪,新仪以铜铸的大圆球表示天球浑圆的气象,球体上刻着星座、赤道,并在赤道等环上刻有周天度数。球体通过水力推动球体自转,自转的速度和实际天空同步,一昼夜旋转一周。(《旧唐书》志第十五天文上)

开元十二年(724年),一行倡议在全国二十四个地方测量北极高度和冬夏至日和春秋分日的日影长度,并设计一种叫做复矩图的仪器,用来测量北极高度。(这种实测子午线的工作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

预言安史之乱

一行禅师曾上表劝谏唐明皇:“陛下,日后万万不可以宗子担任宰相,也不能用蕃臣担任武将。”一行禅师指的是宗室子李林甫日后会独揽朝廷大权,安禄山则会在朝庭外发动兵变,东都将被逆贼攻破。但是唐玄宗不明其意。(《广德神异录》)

唐玄宗曾问一行禅师,大唐国祚如何。一行说:“銮舆有万里之行。社稷终吉。”玄宗震惊地说不出话来。后因安史之乱,唐玄宗避祸蜀地,御驾行至万里桥时,玄宗忽然想起一行说的话,果真是万里之行。唐昭宗曾被封为吉王,一行所说“社稷终于吉”,意思是大唐国运至昭宗时,就完结了。日后果然应验。


《明皇幸蜀图》(公有领域)

一行临终前就已预言了安史之乱的发生,并预知唐玄宗将避难蜀地。他在袋中装下一物,令他的弟子献给唐玄宗。唐玄宗打开一看,是蜀地的当归。唐玄宗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避难四川。当他从四川回驾时,方才明白蜀地当归的意思。

唐玄宗罢朝三日 悼念高僧一行

开元十七年,在一行圆寂之前,玄宗于梦中来到华严寺游览,他看到寺中的一间禅室绳床、竹窗气象萧条。(绳床,唐时从印度传入,可以折叠,椅背垂足而坐。)天亮后,唐玄宗听说一行禅师患病,正在华严寺养病。

于是派人去探望禅师。使者回来后,禀报一行的居住情况,所言与玄宗梦境完全契合。玄宗感叹良久,下旨命京城的十位大德高人为一行结坛祈福。一行病情减轻后,随玄宗御驾前往新丰。不久,一行再次患病,唐玄宗亲自探望后,一行沐浴后端坐圆寂。

玄宗获悉一行圆寂的消息,哀伤不已,罢朝三日。下诏停龛21日为其伤悼,并命人取出府库五十万钱在铜人原建塔立碑。玄宗亲自御书碑文,赐其谥号大惠禅师。

僧一行留下了斑斓的天文成就,也在青史留下精准的预言传奇。他身为方外之人,将一身才智展现在滚滚红尘。超凡的智慧,卓越的成就,并未掩没他身为僧侣的事实。这也为人们带来额外的花絮,他对天文的预测不是来自电脑;对后世的预言,也并非来自现代科技手段,但结果却很准确。

在没有电脑的时代,人曾经创造出很多的奇迹。为什么?是否和人的信仰有关?这个仁者见仁的问题,想必会在每个人的心里找到不同的答案。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阿竺)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