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人造的 古代如此记述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7年12月27日讯】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呎》记载:大和年间,郑仁本表弟,与王秀才游嵩山,迷路,问路旁一熟睡者,顺便问他从哪里来的。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云云。

关键句: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

1:月乃七宝合成:月亮由七种珍宝合成。天然的不可能就恰巧是七种,还是珍宝没有杂质。

2:月势如丸:月亮是球形而不是圆形。

3:其影,日烁其凸处也:能看见月亮的影像,是因为太阳照耀它的凸起之处。即月亮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光。这绝对是百分之百的科学。1100年前的唐朝人何得而知?您惊讶吗?

17世纪初意大利人伽利略制造了人类第一架现代天文望远镜。在观测中,他第一次发现了月球地表的起伏不平,有环形山,有洼地,有平原(即月海),在晚上我们看到月亮,它的暗处是洼地和平原;而明亮处,则是月球表面突出的地方。

而《酉阳杂俎》一书写于9世纪。

4: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一户照现在中国最低标准3个人,当年曾经有24万6千人修造修建月亮。多么庞大浩大的工程!多么壮观!

即:月亮是20多万人造的!本次人类没有,但还是人类造的,难道还有史前人类?看到此,不知您作何感想。

中国古典文学中“玉斧修月”、“修月斧”、“修月户”、“修月手”的典故皆来源于此。

宋 王安石《题扇》 诗:“玉斧修成宝月团,月边仍有女乘鸾。”

宋 刘克庄《最高楼》 词:“懒挥玉斧重修月,不扶铁拐会登山。”

金 元好问 《蟾池》 诗:“下界新增养蟾户,玉斧谁怜修月苦。”

宋 苏轼《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从来修月手,合在广寒宫。”

附原文及译文:

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偿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萝越涧,境极幽后,遂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间,忽觉丛中鼾睡声,披榛窥之,见一人布衣,甚洁白,枕一幞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彰,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幞,有斤凿数事,玉屑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可一生无疾耳。”乃起二人,指一支径:“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见。

唐朝大和年间,郑仁本他表弟和王秀才漫游中岳嵩山,当时河南境内的嵩山植被茂盛,俩哥们儿挑萝越涧,迷失于幽深的谷地。这时候天色将晚,两人正在转悠时,看见有人一身洁白,于草丛中鼾睡,于是上前问路,反复几次那人均不理睬。再三呼之,那人才起身说:过来吧。二人过去,也问他从哪里来。他说:“你们知道月亮是由七种珍宝合成的吗?月亮的造型好像一个弹丸,上面明亮的地方,是太阳照到月亮的凸处而显现的。曾经有八万二千户修造月亮,我就是其中一户!”说着,那混身洁白的人打开包裹,里面有凿子、斧头什么的;又有玉屑饭,赠送给那迷路的二人:“你们吃了它,虽然不能保证长生不老,但也可以一生不得疾病。”说罢,给二人指了出山之路,随即消失不见了。

──转自《正见网》有删节

(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