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帮助他人 实际上就是帮助自己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6月04日讯】

一、结草衔环,感恩报德

“结草”的典故,出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据《左传》记载:春秋时代,晋国的魏武子,有个爱妾。魏武子生病后,对他的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父亲的爱妾)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

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个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了出去。魏颗说:“我父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把她嫁了出去,是依据父亲神智清楚时的吩咐。”

后来,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看见一位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的腿,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救了我女儿)的大恩大德!”

“衔环”的典故,出自范晔《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9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黄雀)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

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受您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您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

你对别人充满爱心,用你的行动为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别人自然也会用爱心,来回报你,让你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更重要的是,你能在给别人关爱的过程中,增进你的美德。

人们常用“结草衔环”来表示要感恩报德。懂得感恩的心灵,是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最美的心灵;懂得感恩的生命,是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值得敬重的生命。同时,这两个典故,也旨在告诫人们“善有善报”,“勿以善小而不为”。

二、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相传,晋国大夫赵盾,到首阳山去打猎,歇脚在翳桑地亩。忽然他看到一个人晕倒了,就赶紧把他救了起来。等病人醒来后,他便赶紧去问病人的病情。

这个人叫灵辄,他说自己已经三天没有吃过东西了,非常饿,自己的身体支撑不住了,所以才会饿晕在路上。赵盾听了,赶紧就给了灵辄东西吃。由于长时间没有吃东西,灵辄很快接受食物,慢慢吃起来。但是灵辄只吃了一半,还留下了一半。

赵盾问他为什么?灵辄便说:“我已经给别人当了三年奴仆了,现在还不知道家中自己的老母亲,是否还活着。现在已经离家近了,请让我把剩下的食物,带给我妈吧!”

赵盾深受感动,于是让灵辄把食物吃完,另外又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一起,给了他。

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在晋灵公设计要杀赵盾时,他便倒戈相向。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

赵盾问他为什么要救自己时,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当日给灵辄提供食物的事情,赵盾也许早就忘记了,但对灵辄来说,赵盾的善良举动,几乎相当于救了他的命。他不仅牢记着赵盾的恩德,还在关键的时刻,救了赵盾的性命。赵盾可谓是好人得到了好报。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帮助他人,实际上就是在帮我们自己,当我们把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搬开时,或许正好给自己铺平了道路。赵盾帮助灵辄,解决了饥饿问题,灵辄则帮助赵盾成功脱险。因此,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不妨伸出援手,微笑着对他说:“请让我来帮你!”

──转自《正见网》有删节

(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