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荔蕻获澳洲第四届“推动中国进步奖”

【新唐人2011年10月10日讯】澳洲齐氏文化基金会2011年第四届“推动中国进步奖”颁奖公告

澳洲齐氏文化基金会于2010年8月15日,在台湾台北举行了第三届“推动中国进步”奖,颁奖给独立制片人林鑫和他的片子《三里洞》。基金会在颁奖词的结尾写到:

我们将这个奖颁给林鑫,不仅仅是颁给林鑫一个人,不仅仅是颁给他的一部作品,而是颁给整个独立制片人这个群体,包括他们的助手,颁给他们不记功利多少年如一日,把镜头对准那些默默无闻、自生自灭,长期被社会歧视、欺凌、忽视以至遗忘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影片记录了这些群体的存在,他们的生活——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他们的无助、无奈与期望。正如林鑫所说:“不管是欢乐还是痛苦,都无法阻止我对这片土地持久的注视。”澳洲齐氏文化基金会也将对中国独立制片人这个群体给予持久的注视。

2011年10月10日,澳洲齐氏文化基金会已经决定并且完成第四届“推动中国进步奖”的提名、评定与颁奖。

在诸多被提名的制片人及其影片中,由艾晓明、崔卫平、胡杰共同评定,获奖者分别为独立制片人王利波和他的纪录片《掩埋》;独立制片人何杨的得力助手王荔蕻和她作为“灵魂导演”的纪录片《赫索格的日子》。

奖金已经送达获奖者手中,奖状将寄出。纪录片《掩埋》与《赫索格的日子》将择日在澳洲放映。

特此公告!

澳洲齐氏文化基金会
2011,10,10.

附件一

艾晓明 崔卫平 胡杰
关于王利波获奖的推荐词

王利波的纪录片《掩埋》,将镜头对准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前,有关地震预报的真相。

这部作品的重要性在于:它进入了被主流叙事遮蔽的历史,让摄影机的镜头照见了一批被排斥、边缘化、甚至被妖魔化的关键证人。观众有幸目睹:当年以各种方式预报了唐山地震的科学家、群测群防小组成员。他们中间的一些人,有汶川大地震以来人们开始耳闻和关注的地震预报专家:七十年代任职地质部地震地质大队的黄相宁、北京地震队的耿庆国、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华北组组长汪成民——他们证明,作为专业人员,他们是深入基础做了调研的,是历经艰难,向有关部门做出预报的。

我们还看到,当年山海关一中地震科研小组负责人吕兴亚、唐山乐亭红卫中学地震科研小组负责人侯世钧、唐山二中地震科研小组王书蔚、李伯齐夫妇。他们以简陋的仪器观测地电、磁偏角、水氡的变化,持续不断地做出记录,的确是抓住了地震前一系列宏观异常的。特别重要的证人还有:当年青龙县科委的王春青,是他把汪成民突破封锁释放的临震信息带回县里,使青龙县委做出预防,这个县倒了七千间房,但是没有一个人因为房屋倒塌而丧生。从而创造了全县无人丧生的奇迹,而青龙县距唐山仅115公里。

为历史留影、让证人发言,这本是历史题材纪录片的特点。《掩埋》揭示出,如果我们不知道灾难在临近,如果那些可能的报信人被扼住喉咙;人人都会因为不知情而被掩埋,而推卸责任的人,注定还要把这样的真相再次掩盖掉。唐山大地震的教训,何尝不是当代中国很多浩劫的缩影?可惜,无论是当今政治权力的掌握者,舆论权力的掌握者,还有地震专业学术权力的掌握者,都不想正视这个血的教训。在这个意义上,王利川导演的《掩埋》,是一部对中华民族高度负责,对人类命运深切关怀的警世之作,是当今中国纪录片少有的杰作。

当前很多独立纪录片走的是叙事型影片的路子(例如记录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而这部作品则堪称议论型影片。它聚焦于灾难性的社会事件和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按照唐山地震发生前后的时间线索,组织了当事人的思想观点。和报告文学不一样的是,通过影像,我们能够直接面对这些可能对政府决策、对24万亡灵和几十万伤残者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的专家、民间预测者;他们的言说,因而带来不同的视觉震撼。

我们推荐王利波的这部纪录片获得“社会进步奖”。

艾晓明 崔卫平 胡杰

2011年9月21日

附件二

齐氏文化基金会——“推动中国进步奖”获奖感言

王利波

非常感谢“齐氏文化基金会”将这一届的“推动中国进步奖”颁给我的纪录片《掩埋》,在了解“齐氏文化基金会”的缘起后,高兴之余让我惭愧的是自己离“推动中国进步奖”这几个字还很远。

“齐氏文化基金会”的缘起人齐尊周先生对正义的执著与付出,对民主进程的追求与推动,都是他热爱祖国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虽然“爱国”这个词现在被错误的定义和利用,但是也不能阻止每个人去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祖国是属于每一个人民的。

公民社会是由每一个公民组成的。一个国家进步的动力来源于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公民的努力和担当。作为一个公民,能为推动自己国家的进步做一点事情,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值得我们去付出巨大的努力。

公民社会的公民,不应只是享受权利,更多的应是义务和担当。在这里还要向“齐氏文化基金会”的发起人齐家贞女士表示敬意,她为了完成父亲未完成的心愿,在这条路上默默的行走着。其实齐尊周先生未完成的心愿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每一个人都应该为此去付之行动。

在这里我引用一下“齐氏文化基金会”的宗旨送给大家:中国很大,我们很小,但,我们心齐,愿意为中国的进步做一点事情。

最后我的结束语是:不要让我们因为爱自己的祖国而感到可耻!

谢谢!

王利波

2011,9,21.

附件三

艾晓明 崔卫平 胡杰
关于王荔蕻获奖的推荐词:

1 王荔蕻是2010年最重要的一场公民运动——声援福建三网民现场围观的发起人之一,而她之所以关注三网民,是因为三网民用上网发帖、上传视频的方式帮助一位山区母亲,那位母亲不满公安的尸检鉴定结论,她怀疑女儿遭受了性暴力而上访一年多。当公民通过独立调查和拍摄记录的方式受到严峻打压的时候,王荔蕻站在声援者的最前列大声疾呼言论无罪,自由万岁;这一行动不仅是捍卫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文化权利,而且也是维护公民进行独立调查以及运用新技术的权利。

2 在2010年3•19、4•16三网民案开庭现场,王荔蕻有效地组织了公民拍摄,人们用手机、照相机和摄像机与警方对拍,表现了不畏强暴、理性抗争的精神。这些照片和录像,通过现场直播,以声音、图片和视频文件及时地传递到互联网世界,让全世界在当天就看到了发生在福建福州马尾的公民行动,并引起了进一步的关注。从现场回来之后,王荔蕻和网友们发起以及参与了多次讨论,使这些录像进入到像“传知行”这样的NGO组织,还有中国政法大学的课堂上。三网民获释后,王荔蕻将所有公民录像集中到一起,邀请何杨进一步做了采访和剪辑,完成了《赫索格的日子》这部纪录片,目前,这部作品参加了香港阳光卫视的话语纪录片大赛。王荔蕻的朋友们认为,她是这部作品的灵魂导演。

3 王荔蕻不仅积极地采用新媒体手段去推动纪录片和公民运动的结合,她自己也是一位勇敢的拍摄者。3•19庭审过程中,她手持小型录像机,一路奔跑拍摄警察抓现场围观者的过程。这段录像进入了《赫索格的日子》,它的镜头语言饱满,充满张力,激动人心。

4 王荔蕻也为自己的努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她帮助了福建三网民获得自由,而她自己却因此失去自由。目前王荔蕻已被关押了165天,不久案件第一次开庭,其起诉罪名由最初的“寻衅滋事”改为“聚众扰乱交通秩序”再又改回“寻衅滋事”。尽管罪名更换,公诉方所指控的事实依然是针对王荔蕻在4•16声援现场的抗议行动。

综上所述:王荔蕻是网络时代公民记录的杰出代表,她像征了公民与新媒体技术的创造性连接,象征了团结、勇气和创造力。因此特别推荐她获奖,以表彰公民记录者为推动纪录片与社会运动的结合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艾晓明 崔卫平 胡杰

2011,9,6.

附件四

王荔蕻受奖辞(儿子齐健翔代)

尊敬的基金会:

感谢贵机构授予我母亲王荔蕻“中国进步奖”,作为儿子我替她感到骄傲。在犬儒主义蔓延,冷漠症席卷全国的现状下,做一个好人的风险之大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直到我母亲被中国政府以寻衅滋事罪名逮捕,我们才清晰地看到当今中国维权人士处境之艰难。而我母亲并非为自己而是为他人维权,这也更加说明了连帮助别人都会面临牢狱之灾,遑论替自己讨一个公道要承担的政治风险有多么大。刚性维稳政策下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惩善扬恶的社会,被救人反诬救人者是肇事者的新闻屡见不鲜,社会风气极度败坏、社会道德急剧滑坡。此时贵机构授予我母亲这个奖,无疑是对正义公道的拨乱反正,是对一个社会真正应该有的价值观的鼓励!

信息时代的革命已经开花结果,中国不可能抽身于这场全世界范围的深刻、全面的变革。面对当局顽固不化、穷凶极恶的手段,已经说明了他们即将被这个时代的洪流所淹没。民主是大势所趋,自由是人心所向。我相信只有在自由的土地上才能开出最鲜艳的花朵,才能有所谓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让中国在国际上获得真正的尊重。

您们的奖励是对千千万万身陷囹圄、身处险境仍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进行不懈努力的人们的最大支持!再次表示我对您们的敬意!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并不仅仅是为帮助他人,也是帮助我们自己,更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子孙后代。人生的意义是作为桥梁——为自己的后代搭建一座通往更美好、更理想世界的桥梁。愿我们今天的努力能化为后人的动力,自由之火永不熄灭,美丽之桥终将建成。谢谢!

齐健翔。

文章来源:澳洲齐氏文化基金会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