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为国尽职 唐名臣柳公绰有古之遗风

文/周晓辉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9月09日讯】儒家经典《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是以古代有抱负的士子为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都要首先修身、齐家。唐朝著名大臣、书法家柳公绰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他是唐代书法大家柳公权的哥哥。

为人严整庄重 体恤百姓和下属

柳公绰,字宽,小字起之,京兆华原县(今陕西境内)人,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柳正礼,官至邠州士曹参军;父亲柳子温,为丹州刺史。他才出生三天,他的善于相面的伯父柳子华就说:“光大我柳家门庭的,就是这个孩子。”因此给他取字为“起之”。

自幼柳公绰就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为人聪敏,严整庄重,行为举止都合乎礼法,而且非圣贤之书不读,所作文章也典雅方正。二十岁时,他被举荐参加制举考试,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中后被任命为校书郎。隔了三年,他再次中贤良方正科,出任渭南县尉,后来历任开州刺史、吏部郎中、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御史大夫、礼部尚书、河东节度使、兵部尚书等职。

柳公绰的舅舅薛能、薛从都是朝廷要员,其岳父在朝廷中也官居高位,但柳公绰从来都是谦恭守礼。

在为官期间,柳公绰刚正廉洁,体恤百姓和下属。如在任渭南县尉时,当地发生饥荒,很多人食不果腹,柳家虽然有足够的粮食,但每餐饭他从不吃超过一碗,直到丰年百姓情况好转,他才恢复饭量。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四方百姓都处于困苦饥饿中,我怎么能一个人独自吃饱?”

在任鄂岳观察使期间,柳公绰亲自率兵讨伐叛军。战前,他多次到下级官兵家探访慰问,发现家属中有生病、生孩子、死人的,都给予很多抚恤金。官兵们因此都十分感激,所以作战都很勇敢,鄂军每战必胜。后来,他在出任河东节度使时,对勇武喜好争斗的沙陀部恩威并举,使其全力保护边塞。彼时也赶上荒年,柳公绰仍然不改当年节俭之风,节约开支,罢宴饮,吃、穿都和士兵们差不多。

柳公绰还敢于进谏。好武功的唐宪宗多次用兵,又经常外出游猎。柳公绰便上奏章《太医箴》进行劝谏,从身心健康入手,指出什么事情都不能过度,否则一定会有损心志,对身体造成伤害。其中“气行无间,隙不在大”这句话触动了宪宗,宪宗接纳了他的谏议,并提拔他为御史中丞。

宪宗接纳了柳公绰的谏议,并提拔他为御史中丞。示意图,图为清朝《彩绘帝鉴图说》插图。(公有领域)

重视法律和规矩

柳公绰重视法律、规矩和礼法。816年,他升任掌管京城事务的京兆尹。一天,他在去府衙途中,下令杖杀了一个违反礼法的神策军军校。当时的神策军是皇帝的禁军,宪宗认为,柳公绰应该先上奏给他,再由他决定如何处理。于是宪宗严肃地质问柳公绰为何不先上奏。柳公绰回答说,按规矩,这种事是不需要先上奏的。宪宗又追问这方面的律法,柳公绰对答如流,宪宗这才不予追究了。

其后,柳公绰出任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在巡视邓县时,针对一个接受贿赂和一个玩弄法律条文行奸使诈的县吏,他下令处死了后者。他对县令说:“贪污的县吏犯法,法律还在;奸猾的县吏毁法,法律就灭亡了。”

一天,他马厩里的马咬伤踢伤了养马之人,柳公绰就杀掉了那匹马。有人说这是一匹良马,公绰道:“哪有良马伤害人的呢?”

825年,柳公绰任检校左仆射时,牛僧孺被罢免了宰相,改任武昌节度使。一些朝臣都与其保持距离,但柳公绰却用军中仪仗和礼节参见他,亲信幕僚劝阻他不要这样做,说会引起麻烦,但柳公绰却说:“奇章公才离开宰相职位,我这样尊重宰相,就是尊重朝廷呀!”

当时有一个道士进献丹药,柳公绰得知他是从叛军境内得到的,就下令扔掉丹药,还驱逐了道士。

柳公绰重视礼法规矩,如此可见非同一般,颇有古人之遗风。

慧眼识贤才

为人耿直的柳公绰亦长于文学,喜读圣贤文章,所作之文典雅规范,不尚浮糜,其书法也是古朴自然。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柳公绰所交往之人多是正直、饱学之士。他与当时的名士钱微、蒋乂、杜元颖、薛存诚文雅相知,交情深厚。他先后六次开府征召幕僚,得到了许多人才。

如落第的郑朗,在柳公绰将出镇襄阳时被聘为幕僚,后来,郑朗成为一代名相。其余还有卢简辞、崔玙、夏侯孜、韦长、李续、李拭等人,也都位至公卿。

待继母至孝 治家严谨

自小仁孝的柳公绰,侍奉继母薛氏恭敬小心,就连他的亲家都不知道他并非薛氏所生。后来,他服孝守丧三年,还因哀伤过度而身体瘦弱。

重视礼法、规矩的柳公绰治家严谨,对柳家子弟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在公卿中颇有声名。其家门东边有个小书斋,只要他不上朝,就会早早到这个小书斋中,柳仲郢等诸子也天不亮就穿戴整齐,到此向父亲问安。之后,柳公绰在此处理家事、接待宾客,有时与弟弟柳公权等人在此聚餐。晚上则点上蜡烛,随意叫一个子侄诵读经史,其他人则认真倾听。待诵读后,柳公绰就给他们讲授为官、治家之法,有时则谈论文学,有时抚琴陶冶情操。一直到深夜钟声响起,众人才各自回房就寝。如此二十年,从未有过改变。

在柳公绰任河东节度使时,柳家子弟有事出门,都不会去惊动所经过的州、县长官,以避免劳烦他们。此外,饥荒时,家中所有的孩子都只吃素食。

对待家族中有困难者,柳公绰时常伸出援手,得到他帮助的人难以细数。他的舅兄薛宫很早就去世了,柳公绰把他的女儿抚养成人并安排出嫁。还有个族孙得了病,临终时将女儿托付给他。等到该女出嫁,柳公绰亲自为她操办,准备嫁妆。

有个叫柳应规的晚辈,在担任水部员外郎后,曾请求柳公绰帮他买一所宅第,柳公绰认为他乃是穷苦出身,刚刚做官,还是暂时租一处房子住为好,就没有给予帮助。但后来在他去世后,柳公绰却帮助抚养其子女,为他们置办宅院,培养他们成人。他曾经说:“我当官不曾因为私事把喜怒强加于人。我的子孙会昌盛吧。”

在柳公绰的严格要求下,柳家子孙都很有出息,柳家因此兴盛数百年。比如他的儿子柳仲郢从小十分好学,知书识礼。他进士及第后初为校书郎,后来曾做过牛僧孺的幕僚。牛僧孺见他颇具乃父风范,曾大为称赞:“若不是他们家积习名教,岂能做到如此呢!”

柳仲郢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吏部郎中、左谏议大夫、京兆和河南尹、节度使、刺史等职,受封河东县男。在家中,他平时亦穿戴整齐,日常用度简单朴素。他家藏书万卷,曾手抄《六经》和司马迁、班固、范晔所着的史书,并起名为《柳氏自备》。其撰写的《二十四司箴》深得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赞赏。

柳仲郢家藏书万卷,曾手抄《六经》和司马迁、班固、范晔所着的史书,并起名为《柳氏自备》。南宋 刘松年(传)绘 《山馆读书图》局部。 (公有领域)

柳仲郢有四个儿子,个个成才,他的幼子柳玭(pín)最为出色,曾以明经入仕,擅长书判,历任左补阙、节度副使、起居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御史大夫等职。在岭南任职期间,官署里面的橘子熟了,他自己食用也交钱。他对柳家家风进行了总结,写出了《诫子弟书》和《柳氏叙训》,后世统称为《柳氏家训》。

虽然《柳氏家训》业已遗失,但关于柳氏家风家教的特点,有学者提炼为:倚儒学、重礼法,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善待族亲、敦睦内外。柳玭揭示的世家“五失”,则可概括为:失之于安逸,失之于儒学,失之于德义,失之于玩乐,失之于名利。

临终不忘国事

832年,柳公绰任兵部尚书时生了重病。临终前,他忽然叫人将同僚韦长请来。众人以为他要嘱托后事,谁知他反复叮嘱韦长的仍然是朝廷之事。他说:“替我告诉宰相,徐州专门杀害李听的亲信部下,除非任用高蠫镇守徐州,否则不能安宁。”

待嘱咐完毕,柳公绰才闭上眼睛不再说话。过了两天就去世了,终年六十八岁。去世后,他被追封为太子太保,追赠谥号“元”。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评价柳公绰道:“忠实有常,文以词学,介然端直,有古之遗风。顷居台宪,累次郎位,持平守正,人颇称之,擢首谏司,器望益重。”唐代小说家赵璘赞他“为士林仪表”。诚不虚也。

参考资料:

《新唐书‧柳公绰传》
《新唐书‧柳仲郢传》
《旧唐书‧柳公绰传》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乐真)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