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从化石中发现一张完整的恐龙脸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2月02日讯】2011年,考古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恐龙化石之一:包括锯齿状的尖刺、大部分四肢、甲壳、一些内脏和胃部的内容物。最惊人的细节是它的面部和皮肤保存得非常完好。

王家蒂勒尔博物馆(Royal Tyrell Museum)的技术员马克‧米切尔(Mark Mitchell)花了7,000个小时——将近6年的时间,小心翼翼地削掉周围的石头,精心挖掘出化石,从而新发现了结节龙科(Nodosaur)的一种新恐龙,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马克米歇尔北方盾龙”(Borealopelta markmitchelli)。这是一种甲壳类食草性恐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163至6500万年前)。

“在整理化石过程中,我就像拼图那样一块一块把它拼凑成型。”米切尔在接受科技艺术网(Ars Technica)的采访中描述了这一艰辛过程。

“就在某年圣诞前夕”,他继续说道,“我拼出了颈部、头部的两侧,这时你可以真正感受到标本的震撼,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生物化石标本。”这是多少年罕见的一个正模标本(holotype)。王家蒂勒尔博物馆馆长唐纳德‧亨德森(Donald Henderson)告诉科技艺术网,他打赌说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十亿分之一”的发现(one in a billion find.)。

2017年,研究人员拿到了这个非凡的标本,此后发表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

王家蒂勒尔博物馆(Royal Tyrrell Museum)另一位馆长迦勒‧布朗(Caleb Brown)领导了一项研究,他们检查了这只北方盾龙的被称为“皮内成骨”(osteoderm)的骨骼结构,即在真皮中形成鳞片等骨骼结构。这种结构在保存不那么完整的标本中通常会错位,而这个标本没有,布朗共测量到172个这样的“皮内成骨”。

“许多带甲壳恐龙的骨骼都是脱节保存下来,乱七八糟的。”布朗告诉科技艺术网,“在这个标本和类似标本中以生命体位保存真皮层骨骼,可以为我们提供研究线索,告诉我们如何重建那些甲壳位置不太清楚的标本。”

布朗的研究成果显示,这些恐龙的标志性甲壳尖刺实际上并不是为了避开捕食者,而是为了炫耀以吸引配偶。

布朗团队关于北方盾龙的最新研究发表于2月1日的《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期刊,以极其罕见的方式审视了这种恐龙的饮食习惯,让人们对恐龙所生活的陌生世界有了新的认识。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叶萍)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