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高考农村录取率持续垫底 为何“寒门难出贵子”?

【新唐人2017年06月06日讯】近30多年来,大陆高考农村考生录取率普遍偏低,考生上名校的概率也持续下降。有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特别是农村教育设施落后、经济条件不佳,使大多数农村学生很难得到更优质的基础教育。如果政府不在这些方面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寒门难出贵子”的现象恐怕还会持续。

农村考生录取率低

据陆媒报导,有学者调查北京8所高校1980年入学新生的家庭背景,发现其中父亲职业为农民的学生占20.2%,工人占25%、干部占15.5%、专业技术人员占39.3%。

10年后,北京招生办1990年的数据显示,当年录取的新生中,官员、军人子女占78%,工农子女仅占21%。

有分析认为,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设施普遍较差、农村的初中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而且地方政府在学生身上的投入也少于城市。另一方面,对很多农村家庭来说,费用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高中阶段,家庭必须支付学费和其他费用。而贫困家庭子女往往因经济条件受限,难以进入重点高中就读。

此外,很多重点高中开始按照学生居住地就近原则让学生入学,这造成了学校附近房价飞涨,这样很多富家子女可以通过别的途径进入重点高中。但出身农村的贫困家庭子女却无能为力。另外,在高考命题利于城市考生等情况下,城市考生比农村考生取得更多优势。

香港科技大学李中清称,1993年中国40%以上的大学生来自农村或者工人家庭,而现在大学生基本都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家庭。一部分原因是大多数年轻人都是中产阶级,但也是因为中国农村学生较从前更难进入大学。

据2015年的中国高考统计,9成以上的高考状元都是“非农户口”,且父母学历普遍较高。分析指,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

农村考生上名校概率下降

外界观察发现,高校扩招后,名校里的农村考生所占比例,也有持续下降的趋势。比如,2000年,农村考生在清华大学新生中占17.6%,比1990年下降4.1%;在北京大学,1999年是16.3%,比1991年下降2.5%;在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是22.3%,比1990年下降5.7%。

有分析指,高等教育类型越优质,城乡入学机会就越不平等。如果说20年前还能够“寒门出贵子”,但20年后的今天寒门却“难出贵子”。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当金钱决定一切,成为人的终极信仰的时候,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叠加了优越家庭的优势,使寒门子弟在这方面难以竞争。

(记者罗婷婷报导/责任编辑:凯欣)

相关文章
评论